在7月31日举办的网易经济学家夏季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城镇化不是投资,不是上项目,也不是撵农民进城,城镇化的核心就是改革。
李铁曾经多次主持和参加中央、国务院有关城镇化政策文件的起草和制定,在他看来,中国的城镇化目前存在门槛过高,高度依赖土地出让,以及大量的短期行为浪费政府资源等问题。
因此,在他看来,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把改革放在前面,第一项是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其次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等级化的管理体制的改革。
短期行为浪费政府资源
“其实我们现在解决的不是要怎么来推动城镇化,而是人已经进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李铁在论坛上表示。
以常住人口计算,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2.6%,但是如果以城市的户籍人口计算的话,城镇化率仅有35.3%,两项数据的差异之间,是两亿多的农民工和7300多万的城镇间流动人口,这些人已经在各类城镇就业,但是并未享受到和城镇居民一致的公共服务。
城镇化主要就是要解决这两亿七千多万人的落户问题,这并不是一个很快就能完成的过程,需要分类指导,并制定很多相应的政策,这也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城镇化其实并不是GDP的拉动因素,而是给我们提供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人力资本,提供更稳定的生产要素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镇化没有物质的东西,只是人,如果没有平民进城的话,就没有什么城镇化的需要。
李铁表示,当前的城镇化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大量的短期行为浪费政府资源,城市的粗放型发展,大的城市广场、马路和花园等频频出现,这也许能造就一个“花园城市”的兴起,但是却牺牲了大量人口进入城市的机会。原因是建设城市时太过于注重锦上添花,忘记了大量中低收入人口和农民进城和就业的迫切性。
此外,目前城镇化中还存在城镇化门槛过高以及过分依赖土地支出的问题,比如异地高考,外来人口入学率的上升意味着本地居民子女入学比率的下降,而这是很大的利益群体,这种利益群体的固化是通过激化矛盾解决还是稳步推进呢?这对决策者是很艰难的选择,这也是改革面临的现实。
对此,李铁认为,城镇化不是修花园,而是解决平民的基本服务。
蔡昉也认为,未来是1%还是1.4%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并不重要,而是要看是不是把进城农民真正变成了市民。
户籍制度待解
在参会的专家看来,要解决这两亿多人的落户问题,户籍制度如何进行改革这一问题无法回避。
陈志武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包括城镇结构的形成是非常畸形的,尤其是户籍制度,现在看来,户籍制度给社会带来的不只是今天政策层面选择空间越来越窄,而且整个社会那么多的不平等,特别是让农民、农民子弟后代经受的方方面面的权利和机会的不平等。这是“那么糟糕”。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认为,户籍制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权利不平等的问题,没有户籍的人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服务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权利经常受到侵犯的问题。
以城中村改造为例,在改造过程中,政府所提供的补偿往往只针对房屋的主人,但是大量租户的租住权却被忽视,与房主不同,租户往往是外来人口,大部分没有户籍,这部分人很少能得到补偿,往往只能接受被赶走的命运。
因此,秦晖提出,户籍问题有两个关键,一是产权问题,二是人权问题,这不受驱逐权就是最基本的人权,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解决,户籍问题就是一个伪问题。
在李铁看来,“积极,稳妥,有序”三个要素中,“积极”作为第一步最为重要,比如针对重点人群的改革能不能进行,另外就是农村和城市能不能同权。
此外,李铁还认为,城市发展中需要思考的是,要解决原有户籍居民(或者城市精英)锦上添花的需求,还是要解决中低收入人口和外来人口农民他们嗷嗷待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他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步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可是政府应该面对的是农民和中低收入人口,应该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绝大部分政府在这里确实走向了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