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扩容五年起势

2013年08月13日05:40  南方都市报

  访谈2

  粤东西北地区作为广东省后发区域,如何加快建设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理想城市”?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此进行了总体规划。

  作为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是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的重要“幕僚”,作为一名长于粤北的广东人,对于如何振兴粤东西北,他也有诸多思考。马向明日前接受了南方都市报专访,详细分析粤东西北城市“扩容提质”的关键问题。

  新区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南方都市报(下称“南都”):《决定》中提到,“支持只有1个市辖区的地级市选择1个县改设区,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已饱和的地级市可将周边部分乡镇整合并入城区,支持各地级市规划建设1个新区。”粤东西北地区一共规划了12个新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规划新区,它是怎么来的呢?

  马向明:新区的一个鼻祖是英国撒切尔时期的“企业特区”。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经济衰退,掉离一线国家行列,撒切尔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她划定了一个特别的区域,这个区域有一定的边界。针对这个区域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专门应对英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接轨,使得企业特区的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跟上世界的潮流。我们改革开放的特区、开发区,都是在学这个。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区域一定要有个边界,二是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这个好的制度设计应该是比母体更先进的,如果没有比母体更先进那就毫无意义了。从深圳特区到后来的十三个经济特区,都是哪个改革得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得完备,哪个就发展得快。新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制度改革,如果制度不改革,那就没有意义。

  南都:为什么有的新区成功了,而有的则失败了?

  马向明:我们说落后的生产力就有落后的生产关系。生产力要提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框架,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对接起来。当然最好是在生产力提升的过程中调整生产关系。现在很多产业园区最后搞不下去就是因为制度框架没设计好,生产关系没调整好。成功的案例比如苏州的“产城互动”,就是一个产业园和一个城市互动,推动园区的发展,相互得益。

  很多地方能够成功,就是因为能够建立起新的制度,扫除了乱七八糟的猫腻和裙带关系。如果这些新区能够建立起这些制度,那就会有它的效果。好的新区就是两个特点,一是划定区域,二是制定好的政策。

  粤东西北城镇化要避免炒地卖钱

  南都:就目前看,失败的“新区”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

  马向明:开发新区从企业成长的角度划定一个区域,它是讲效率的。早期这个很好,早期园区划定之后,土地很容易就拿过来了。但到了后期,土地价值很高,农民就不愿意给你了。园区如果没有行政权力根本征不了地,然后很多地方就把行政那一套也搞过去,这在制度建设上很容易出问题。

  另一方面,土地升值以后,很多人看到的是土地的价值,而不是制度改革。划了园区,拿到了地,然后就炒地卖钱。其实园区要在一定的边界下建立一个新的制度环境,新的要素才能注入。

  南都:那就是说要把珠三角搭建现代城市框架的发展模式移到粤东西北去?

  马向明:这是所有城市必须要做的事情。无论以什么方式发展新兴城市,都要搭这个框架。根据珠三角地区的经验,现在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怎么把基础设施搞得更完备。出让土地,获得资金来滚动发展。第二是发展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要做好两端。有些地方卖地拿到钱后就全部拿去招商去了,现在不能这样了。除基础设施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也要跟上。第一步是通过土地运营配套基础设施,第二步还要招商去拓展税源。如果没有税源,基础设施老化,就没有资金去维护。产业要跟上,不能只有支柱没有产业。

  南都:这次的《决定》中提到要“严格制定产业和项目准入标准,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推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等都市型产业集聚发展”。发展都市型产业的规划思路是什么?

  马向明:都市型产业也能解决城市更新中带来的问题。最早中国的城市污染工厂很多,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当时很多工厂都布局在最便利的地方。城市一扩展就出问题了,污染很严重,所以要搬迁。

  工厂搬迁又带来城市人口膨胀的问题,比如海珠区原来三十万人差不多变成一百万人了。学校、交通、绿地、就业岗位,一堆的问题又来了。因此现在旧城改造中不主张搬迁工厂了,而是改为发展都市型产业。这指的是对环境没什么污染、又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的产业,可以在城市里发展的产业。比如日本东京就有很多小型的车衣厂、小金属加工厂,广州市区也有很多这种工厂。原来是没有管理好工厂对环境的影响,现在注意到这些问题后,就不主张一刀切全部转移出去。

  衡量建设效果的时间尺度要够长

  南都:《决定》指出,粤东西北地区要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依托地级市中心城区建设若干人口规模100万、2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依托县(市)城区建设一批人口规模20万、30万、5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打造这些城市会有哪些困难?

  马向明:现在县城这一级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因为县城有医疗、教育设施,所以县里的人都往县城挤。特别是在外面赚了钱,在外面买不起买房的人,他们就在县城买,所以这几年粤东西北的县城发展动力很强劲。比如我的老家南雄,整个县四十万人,县城就有十四五万人,还要往十七八万走。

  现在主要讲的是粤东西北的大城市怎么支撑起来?大城市发展是指三个地方:汕头、韶关、湛江。韶关高铁通了之后,人口聚集度蛮强的。湛江这几年大项目做下去,时间会很长,但势头还是起来了。汕头的产业现在看来稍弱一点。

  南都:现在看来把县城建设成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比较有希望,但建设一两百万人的大城市比较困难?

  马向明:县城没什么问题。大城市在湛江、韶关、汕头,包括茂名、清远,都比较有希望。但有的城市过百万还是比较困难,比如像云浮市区,原来常住人口才二十多万人,它又在山区,需要扩建新城。

  南都:《决定》中为粤东西北地区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目标,大致是用五年的时间去实现。你觉得五年时间,粤东西北的城镇化能不能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马向明:五年可以形成某种趋势吧。五年要建成什么东西很难。随便一个楼盘,开工到建成,三五年就过去了。所以这个时间尺度要拉长,现在最能够反映变化的是基础设施的改善,看能不能形成一种势头。比如说沿海高铁动工了,是一个很强烈的信息。至于新区新城区五年能建多少,是很有限的。这个问题有两面,你盖得慢了,要挨骂,十年就会落后。但急急忙忙做出来的东西能好吗?需要用正常的工期去做这个事情。

  采写:南都记者 吴渤 实习生 陈方正

  (原标题:粤东西北扩容五年起势)

看新浪新闻赢iPad mini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巴楚暴恐案5名被告中2人获死刑
  • 体育世锦赛林丹成就5冠王 李宗伟决胜局伤退
  • 娱乐郭晶晶被曝20日剖腹生子 霍震霆默认
  • 财经研究称房价越高地方官员升迁可能性越高
  • 科技银行系电商成鸡肋:无竞争优势使用者少
  • 博客目击者:朝阳公园救狗身亡事件全过程
  • 读书毛泽东对周恩来有不满又离不开(组图)
  • 教育武汉一大学山寨著名建筑似世界公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