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治疗一名精神病患需要多少钱

2013年08月19日11:3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简单直白地说,解锁救治后,有的患者不仅可以下地干活,还可以“走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马弘对此比较满意:“最近去澳大利亚交流,他们卫生部的官员听了我们的情况都说了不起。”

  在她看来,“686”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带动了全国的精神卫生发展,建立了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出台了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培训了大量的基层人员和患者家属。

  2008年以前,该项目只限在于全国30个省份的60个示范区,约覆盖全国人口总数的1/30,试验田尚未全面铺开。据悉,在非项目区,甚至有病人家属状告政府为什么不给他们的患者提供治疗。

  2007年,“686”项目的工作报告显示,就示范区调查而言,提供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只占实际需要的25.6%,免费住院的患者只占实际需要的13.6%,免费治疗的覆盖面更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项目办在工作报告中称,精神病人的贫困和未治疗情况远远超出估计,整个项目预算吃紧。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马弘向《望东方周刊》介绍说,“686”项目自第一年有686万元的培训费后,经费逐年增加,中央经费截至2013年6月已经累计超过了4.6亿元,地方配套经费截至2012年12月已达2.17亿元。“

  截至2012年,“686”项目覆盖全国1578个区县,覆盖人口8.21亿,登记患者近300万,直接提供免费治疗患者24.9万例,免费住院治疗患者超过4.1万例,项目办的年度总结称其“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专科疾病服务网络”。

  目前,项目经费中免费治疗的药费标准从每人每年500元提高到700元,一次性住院补助也从1500元提高到2000元。而这个标准或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007年该项目的总结报告中提到,从实际需求看,比较合理的费用标准是,病情中等程度的病人每年服药费用1305元,住院补助2950元;病情更严重的病人,每年则需要服药费用2222元,住院补助4067元。

  治疗一名病患需要多少钱

  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完善的国家,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的比例约为20%,而我国的这个数据是1%。

  治疗费用不足的后果,在吴其身上得以窥见。

  在江西瑞昌市南阳乡上畈村,吴其的母亲王木香告诉记者,儿子自读初二时发病后,先后在多家医院治疗过。由于费用高,家中无法负担,便停止了治疗,最终导致病重杀人。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费用有多高?江西省精神病院医务处负责人龚发金粗略估计,以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一个月为例,约需要费用9000元。其中使用MECT电休治疗,一次300元,一周做3次。仅这一项治疗费,一月就近3000元。如果要打长效针剂,一针又是几千元。这还没算上口服药物的费用。

  由于精神病人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治疗,大多数病人家庭已一贫如洗。即使享受医保也难以承担入院门槛费和门诊自付部分,更何况大部分病人没有医保。

  如果能够一劳永逸地治疗精神疾病,想必有不少患者愿意尝试。事实上,广东曾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推广精神外科手术,对精神病患者施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毁损治疗,尽管一例手术需要4万多元的费用,还要承担未知疗效和并发症的风险,仍令各地患者排号到半年之外。但在多学科专家听证研讨后,这项治疗就如同曾在欧美和苏联所面临的境遇一样,很快被卫生部门叫停。

  目前的主流治疗还是长期的持续治疗。根据江西省的免费救治方案,2013年财政将给予每位住院患者最高7500元的定额补助,其余费用由定点医院给予补贴,支持其一个疗程的治疗。不需要患者家庭支付费用。

  江西全年计划免费治疗44000例

  “3年前他爹去世后,我一个人为儿子送饭、倒屎倒尿,日子很难。”75岁的王木香颤巍巍地伸手作揖,“现在政府出钱免费给我儿子治疗,我很感激啊!”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金问题反而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即使如江西,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近期也拿出3亿元为全省的贫困重性精神病人免费救治。而云南省卫生厅在学习江西经验后,亦随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工作。

  在马弘看来,江西的最大亮点在于把各项减免措施统筹在一起执行,别的地方也有一些项目,但江西是个“组合拳”。

  “我们还是没法跟北京上海比,恐怕他们十年前的投入都比我们现在多。”梁斌介绍说,江西2012年底九部门联合下文,开始实施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工作,政府财政拨出3.2亿元补助,再加上新农合、医保和医院的相应减免,全年计划免费治疗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44000例。

  梁斌告诉本刊记者,江西全省国家信息网录入确诊精神病患者信息62278条,但不是每个患者都要吃药住院,“我们的免费救助人数和经费都是按照统计比率计算得出,需要病人贫困和重性两个条件都具备,也要考虑到医院的实际救治能力。”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是江西省12个定点免费医院之一,其对重性精神病患的救助被视作江西省的样本。

  据介绍,该院成立了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患者确诊和救治、费用核报、信息管理四个重点环节。

  从限期初筛,到院专家组赴县区确诊,再到二次复核确诊,九江市共网报录入国家信息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患者10007例,开展随访筛出可疑患者8747人,其中符合贫困家庭精神病免费救治范围的7953人。

  在此期间,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共收治住院治疗的免费患者791人,门诊治疗1260人次,其中已接受一个周期治疗并出院的患者537人。

  每十万人才拥有1.26名精神科医生

  梁斌坦承,江西省的总体救治进展较慢---2013年上半年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6340例,仅完成了全年任务数44000例的14.41%。

  在这位卫生系统官员看来,服务能力不足是最大掣肘。“我们100个县有90个县没有精神专科医生。”

  以江西的“模范生”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面对过万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该院仅有220个正式编制,大批医护人员只能聘用。800名住院病人,由30多名医生及一些护理人员、护工照料,该院院长表示“资源不足”。

  如果放到全国来看,则平均每十万人才拥有1.26名精神科医生,而全球的这一平均数字是3.96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此前,2009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人心理健康发展论坛”透露,中国心理疾病患者约有1.7亿人,其中需要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600万。但算上麻醉师和X光师,精神科医生也不过2万名。若按照《精神卫生法》的严格标准,这个数字还将缩水。

  不仅数量严重不足。据悉,不少精神病防治人员在随访中只会问病人三个问题:“有被子吗?”“吃饭没?”“搞事情(发病闹事)没?”然后就没话说了。有的则是问了一上午,把病人问困了也没了解清楚情况。他们的困惑是不知道怎样与患者接触和帮助他们,至于精神卫生法中提到的社区康复机构和指导,更是远景。

  “医生的成长需要日积月累的培训和持续的督导。”马弘告诉《望东方周刊》,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起步于5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我国以往的学习模式除教学医院外,大都是师傅带徒弟,缺乏系统和专业训练。

  “所以现在要大力推广培训,不能仅靠医生的主观判断来诊治。”马弘表示,“中央很重视这个领域,现在我们做的培训就是中央补助地方经费人力资源建设唯一的项目。”

  除了患者基本医疗提供,“686”项目的另一个重要支点是人员培训:2004年对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个案管理人员、街道及派出所人员和病人家属等分级分类培训;2005年起则开展国家级骨干培训,包括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信息管理和民警、居委会管理。当年共培训国家级讲员310人次。

  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2007年到2012年,分批次选送去香港接受培训的已有174人。而2010年启动的蓝图千人骨干培训师计划,更力图在3~5年内为各省培训出一支骨干讲员队伍,三年来已培训骨干848人次。

  谁来解锁

  在提供给本刊记者的一份讲话稿中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曾传美表示,今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精神病患者有获得救治的权利,但也明确了必须尊重患者的救治意愿,保护患者隐私。这给免费救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不是每个病人都如吴其,能顺利得到救助。这一点在经济发达的深圳表现得尤为明显。

  深圳康宁医院院长近期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表示,深圳的精神卫生随访拒访率高达40%。“你明明知道那个病人有病,就在楼上,但是家属就说没事,不让你上楼,你有什么办法呢?”

  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自愿”原则,医务人员很难处理。在这位院长看来,经济落后的地方也许在随访时发点粮油等物品就可以得到家属配合,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家属不在乎这样的小恩惠,他们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想被人知道。

  本刊记者接触的不少精神医生和护士都表示:得了癌症能获得同情,得了精神病却会被歧视。“不止是病人受歧视,我们也受歧视!”

  从医20余年的马弘说,当初她到北大六院工作时,邻居听说她做精神科医生,都问她父亲:“你女儿成绩不错啊,怎么打发到那里去了?”对于她的工作,全家都顶着压力。马弘认为,这是因为缺少宣传造成的社会不理解。

  不过,若论歧视,有哪种疾病被歧视的程度能超过艾滋病?但国家领导人多次探望接见病患,显然极大地增进了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包容。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一位官员在内部研讨会上表示,“686”项目和免费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救助病人个体,也是在向社会释放一个信号---政府善待这个群体,政府关爱他们。

  但是做这份工作不仅要面对社会的不理解,还有被攻击甚至被杀害的风险。北京、广东、江苏等地,都发生过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被杀的案例。

  “许多精神卫生的工作人员在最初两周甚至两个月的培训,都是学习如何克服恐惧。”马弘也曾遇到过病人持刀闯入医院的情况。当她在门诊护士的帮助下把病人安置进病房,把刀扔到办公桌上时,同事们都说她疯了。

  “他是病人!我们不管他怎么办?”马弘说。

  或鉴于此,《精神卫生法》里已提出要对精神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待遇有所倾斜,但尚未见落实。尤其是随访人员,他们多为兼职的全科医生,专业知识往往不足以掌控风险,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一季度随访一次,其中对3~5级的患者随访技术指导每次45元,一年的报酬不足200元。

  这个随访频率显然远远不够。病人很难自觉服药。鉴于此,医生们倾向于给病人开长效针剂,经过改良,现行针剂打一针能维持一个月。“但是太贵了,一针几千元,难以推广。”据悉,目前已有制药企业研发能维持3个月药效的药剂,但几番核算成本,仍未见投入市场。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公交车上持刀杀人案已致3死
  • 体育英超-曼城4-0 NBA-曝火箭签下实用干将
  • 娱乐刘晓庆声明公开去年结婚 先生将门之后
  • 财经中储粮窝案引质疑:国资委在哪检察院在哪
  • 科技中移动4G倒计时:全年417亿砸向建网
  • 博客马未都:汽车限行扣分合理吗?
  • 读书蒋经国为何启动台湾改革终结蒋家王朝
  • 教育27岁小伙两次退学三上大学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