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1961年河北调研工作到深夜感动百姓

2013年08月28日06:40  东方今报
周恩来在河北伯延调研,每天工作到深夜《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 周恩来在河北伯延调研,每天工作到深夜《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
1961年5月5日,周恩来向老社员了解大家对公共食堂的意见。 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1年5月5日,周恩来向老社员了解大家对公共食堂的意见。 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主讲嘉宾】陈力(国家一级导演)孙维民(国家一级演员,曾在数十部影视作品中饰演周恩来)

  【编者按】

  昨日21:25,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的《群众路线大讲谈》第五期节目,东方今报今日刊发播出台本,以飨读者。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群众路线大讲谈》。很多人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之后说,影片不仅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导演陈力女士和周恩来的扮演者孙维民老师。

  ○“四个昼夜”中80%是真实的故事

  主持人:昨天我提前观看了这部影片,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的话,我的感觉是感动和震撼。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影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3年严重自然灾害,毛泽东、周恩来分赴各地调研,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周恩来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特别想知道,影片中的事情,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吗?

  陈力:当然是真实的,整个戏里面80%都是真实的故事,里面所有的人物几乎都是有原型的。

  ○现在的伯延老少没有不知道周总理的

  主持人:我听说在拍摄影片之前,你们专门到伯延去是吗?

  陈力:反反复复很多次,在那儿一住就十天半个月,那儿有很多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还健在,你随意去问一个人,人家就会给你滔滔不绝讲一件新鲜事。在路上,你问:“大爷,您见过周总理吗?”大爷会说:“见过,就在这道儿上走过呢,人不赖,可亲切。”你问小孩子,他们也会说:“知道周总理,我爷爷老说,说是他救了我们的命,要不然都没有我们了。”他们在说周总理的时候,像说昨天发生的事,说他们的亲人,就那么平实。

  孙维民:其实这片子好多群众演员,都是伯延的村民,有好多六七十岁的长者,他们就是当年亲临和目睹了那段历史的,对周总理的感情特别真实,特别有激情。

  主持人:所以看到您(孙维民、周恩来扮演者),会觉得特别亲切。

  孙维民:特别亲切,他们认为周总理就是他们伯延的亲人。和我交流的时候,他们特别真诚,使我们感觉到,必须用激情、用真心去诠释这段历史。

  ○总理伯延调研是扎扎实实走在人民中间

  主持人:我注意到孙老师您用的这个道具,上面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字样,这是一段历史的印迹,这些东西也都是当时周总理用过的吗?

  孙维民:其实我们整个主场景,那个房家大院,就是当年总理调研的时候,主要在那儿开会啊,和老百姓谈心啊,很多村干部学习啊,而且我坐的那个板凳、椅子,就是当年总理开会坐的位置。

  主持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周恩来的形象,跟之前您塑造过的周恩来,有什么不同?

  孙维民:周总理的性格基调,那是不会变的,但是很多影视剧里面表现的宏观叙事,大的历史背景,比如说《大转折》有战争场面,《谁主沉浮》中两党的抉择,《大格局》中的中美谈判,他的外交家风采,政治家风采,军事家风采,在不同的剧里,侧重不同。但是这部戏,非常接地气,他扎扎实实地走在人民中间,踏在伯延的土地上,和老百姓心交心,心贴心。剧中展现的总理,也要让老百姓能够触摸他的心灵,能够感受到他的心跳,甚至听到他的呼吸,让老百姓感觉他是邻居的老大哥,是兄弟,是亲人,非常质朴,非常人性化的。拍这个戏,需要演员确实放下很多架子,特别用心地进行交流。

  【导视】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周恩来总理深入革命老区调研,伯延人民愿意让总理看到他们困苦生活的实情吗?为了探求真相、了解实情,总理都做了哪些尝试和努力?

  ○群众惊讶总理调研每天都熬到深夜

  主持人: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周恩来总理确实为我们树立了这方面的榜样。影片中的总理说:“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清楚,我都不会离开。”为什么说这样一句话?

  陈力:总理就是来调研的,因为公社干部郭凤林有心隐瞒当地灾情,怕自己的困难让党中央操心,一直不说实话。其实总理知道的,他特别希望郭凤林主动说真话。

  主持人:可能周总理去体察民情的时候,也未必想到要在这里待四天四夜。

  陈力:对。

  主持人:当总理得不到第一手最真实信息的时候,他怎么做了?我注意到电影中选择了这样的几个场景,比如说他们来到连弟奶奶家里,跟她促膝谈心,听她唱落子戏,是吧?

  陈力:对,老百姓也这么说,说后来总理开会问不着实话,就不让人跟着,自己去了解。当时总理住在离伯延有几十里路的军营里面,每天早上很早来,很晚很晚回去,有时候到夜里十二点了,一点了,总理还不回去,(伯延群众)说怎么还不走啊,大家都觉得很惊讶,说他怎么都不睡觉啊。

  ○总理坐在百姓家的门槛上和群众唠嗑

  主持人:整个调研过程,应该说充分跟老百姓进行接触。我注意到插红薯秧时,总理一开始是直着插秧苗,当地妇女说:“总理,这样秧苗不容易散开。”后来总理用脚踩的时候,妇女们又说,压实了,空气又缺失了。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细节的处理,想体现一种什么感觉?

  陈力:其实这个也是史实,总理去调研,哪儿都走到了嘛。总理一边帮着她们插红薯秧一边聊天,农村妇女就很直接,说“你这个不对了”。你不要强调总理联系群众了,人家压根就这么做的。

  主持人:就像一家人唠嗑。孙老师,我注意到还有一次,总理跟一位老人在交流,谈到梳辫子的过程。

  孙维民:老人是王春河,就是所谓的落后分子,不参加大食堂的。总理非常善于做群众工作,他叫王春河老哥哥,用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和老乡的距离。当时有个摄影记者跟着总理,总理说你不要“咔嚓”,你这样“咔嚓”把人家吓坏了。

  孙维民:总理问王春河:“你今年多大了?”得到回答后说:“你是1897年,我是1898年,你比我大一岁。”一下子就让老乡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而且他坐在老百姓的门槛上,和老百姓交谈,非常亲切。

  陈力:这个是史实,王春河也是历史人物原名。

  主持人:的确,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我们看到了周恩来总理亲民的作风,凸显出了总理不是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是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辉。我想这一个亲民的“亲”字,应该说也是治愈一切疏远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的思想良药。

  【导视】深入群众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周恩来总理对群众有着怎样的感情?面对老百姓吃不饱饭的现状,总理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舍不得喝百姓几十里外挑来的水

  主持人:大雨中,大家去抢救头一天晚上抢种的秧苗,孙老师,当时你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支撑?

  孙维民:红薯秧一旦被水冲走,老百姓又要挨饿了。总理用军营里搞到的一点点红糖,熬了一锅红糖水,又怕送的路上颠簸洒了,没法送到现场,一个人坐在滴雨的房檐底下自责。其实总理时刻牢记着老百姓的疾苦。

  主持人:所以看到这个情节,我脑海中总是浮现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片段体现的就是总理爱民的情怀。插红薯秧的过程中,胜德媳妇送过来一碗水,总理把水又倒回去,只剩了一口。

  孙维民:这水是老百姓从几十里外挑来的,很不容易,又非常真诚地想让总理尝尝,说这水可甜,总理又给倒回去了,就剩了一口尝了尝。

  陈力:当年确实缺水,而总理随时随地想到的都是百姓的生活,吃喝拉撒全有。

  主持人:影片中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啊,比如说邓颖超给群众送开塞露,周恩来亲自给汪老师穿鞋……

  陈力:对,这也是史实,谈到的时候我们都会流泪。

  孙维民:这是总理爱百姓,关心祖国的教育、未来。总理一进门,看见汪老师没穿鞋?说穿不上了,脚肿了。往脚上一摁,有个坑呀,饥饿导致双脚浮肿,总理心里酸溜溜的,眼里含着泪。

  主持人:非常心疼。

  孙维民:非常心疼,也是自责。

  主持人:电影中周总理与人民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大爱,真正夯实了党群、干群之间的情感基础,是激发亿万群众实现梦想的一种磅礴的力量。

  【导视】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结交的穷朋友说出了实情。张二廷:“俺对公共食堂有意见,要调整,俺反对这个吃法。”郭凤林也幡然醒悟说:“关口上俺错了,俺不能再错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党中央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解散食堂是党知错就改“为民的担当”

  主持人:四个昼夜的调研,最终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解散食堂。仓促吗?

  陈力:在这以前总理的秘书,已经到伯延一个多月了。其实那一年不光是总理一个人到伯延,我们第一代领导班子,都去深入生活、深入调研。其实这是一个缩影,总理这四天四夜的工作状态,实际上也是毛主席、朱老总、邓小平、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的工作状态。

  主持人:从深入群众调研,到为群众吃不饱饭自责,再到如实地向毛主席汇报,解散公共食堂。我想这都是总理为民的担当。正视错误,及时调整政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的担当。

  孙维民:总理在那儿待了四天四夜,和人民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他们真正地感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怎么爱民,怎么亲民,怎么为老百姓着想。而老百姓又怎么体贴党,体贴那个年代国家所遭遇的苦难,和党拧成一股绳来共度难关。

  ○伯延群众杀羊包饺子送“总理”

  主持人: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真的就像我们说的,是这种血肉相依、风雨同舟的关系吗?这种关系怎么来的?正是像周总理一样,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有这样亲民的作风、爱民的情怀、为民的担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够铸就这样的鱼水深情。

  陈力:这次在一个“温暖”的地方拍电影。老乡对我们都很支持,我们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

  孙维民:老乡烙的饼、包的饺子、煮的红薯,送给导演,送给摄制组,就好像过去革命老区送给红军、送给解放军那种感觉。而且我们半夜拍戏,党支部书记带领着村干部,现杀羊煮热汤慰劳我们,还带着锅到现场为我们煮饺子吃,像过年一样。

  陈力:不敢说影片杀青,人家问:“快拍完了?”“没呢,没呢。”因为一说,鼻子会很酸,那种情感太难得了。连续好几天,他们都流连在我们经常拍戏的地方。

  主持人:说到这种情绪,我想最后一场戏,足以证明,就是总理调研完要走,群众自发地去送周总理。

  陈力:对对。试戏的时候,群众演员一听说总理要走,他们就哭。我们说现在是试戏,一会儿才正式拍,反正只要一说总理走,他们就忍不住哭。

  孙维民:那时候已经下霜了,他们光着脚站在水里,眼里流着热泪,手上还有老茧,就握着我的手,我真是觉得热血在沸腾。

  主持人:影片的结尾定格在了周总理双目凝视,仿佛在告诫我们的领导干部,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坚如磐石,也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周同一时间,《群众路线大讲谈》期待您的关注。

(原标题:总理唠起嗑昼夜不睡觉 百姓惊呆了)

(编辑:SN01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喀什20日处置暴力恐怖团伙案
  • 体育欧冠拉姆塞两球 阿森纳总分5-0晋级 视频
  • 娱乐李天一案开庭梦鸽现身 被告:有嫖娼成分
  • 财经中石油被查4高管均曾执掌最赚钱业务
  • 科技运营商称手机实名制动真格
  • 博客兰和律师:从未恐吓过李天一案受害人
  • 读书风流绝配:各自淫荡互不干涉的奇葩帝后
  • 教育乡村家庭拒供女儿上学 称早晚要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