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质疑三种“论调”

2013年09月07日01:37  大众网

  三、用事实质疑三种“论调”

  “感觉派”律师全靠主观臆断,“山头论”专家炮制“呼吁书”干预司法

敢当时评《一句“传真机坏了”,是如何演变为平度“传真机坏了式”推诿的》截图敢当时评《一句“传真机坏了”,是如何演变为平度“传真机坏了式”推诿的》截图

  8月13日,北京某报17版发表整版文章《陈宝成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刑拘——其律师称涉事司机有主动被扣造成“被拘禁”的嫌疑》。

  同日晚,《江平、贺卫方、程汉大、孙新强、孙国栋、徐昕、李有华、宋绍富、张成明、杨玉圣:就陈宝成记者等被平度警方刑拘事件致青岛市委李群书记暨张新起市长的呼吁书》通过学术批评网、新浪、腾讯微博蔓延传播。

  此时,距北京某报出街不到20个小时。距南方某报未发新闻,先发预设立场性社论,也不足48小时。(关于对南方某报评论的专业分析,详见敢当时评《一句“传真机坏了”,是如何演变为平度“传真机坏了式”推诿的——警惕时评中的逻辑谬误》)

  8月14日,大众网记者对该报道所刊登信息进行了求证,发现皆来源于陈宝成的律师李会清,本网记者采访该律师时,他竟然称“还没有去现场”,“我觉得”、“我判断”。

  在此后第9天,陈宝成等7名嫌疑人的14名辩护律师发布公告,成立由28名法律界学者、专家组成的顾问团,由41名全国各地律师组成的律师观察团。不久,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向平度“挺近”,“救人、抗血拆”的一幕从线上走向线下,律师团“工作简报“、律师会见乃至吃喝饭局等开始在自媒体上进行不间断“直播”。

  一倒“感觉派”律师,不到现场,全凭“感觉”说话

  案发后,陈宝成的代理律师李会清接受了多个媒体采访,在采访中,李会清将陈宝成向其转述的内容作为直接“证据”提供给媒体,其中有“现场没有汽油味”“陈宝成没有看到浇汽油”“张朋珂手里拿的可能是水,用水给司机冲凉”“陈宝成的刀具是从现场挖出来的”等,他还在个人微博上列举了“陈宝成不构成犯罪的四个理由”:1、涉案拆迁项目至今未取得拆迁许可证,属违法拆迁。2、涉案司机系有主动留下的可能。3、自始致终,陈宝成一直是想将司机交给警察,而警察一直不愿接收司机。4、司机完全有脱离现场的条件。

  这些论点都是如何出炉的呢?8月14日,大众网记者电话采访了李会清。这一天李律师说自己非常繁忙,在不停地接受媒体采访,以至于大众网记者先后打了5次电话才把采访采完,中间有两次还是别人代接的。

  面对大众网记者提问,李会清承认自己没有去过现场,对于涉及现场的很多情况,他经常用“我感觉”“我觉得”“我判断”来回答,在被问及一些细节时,他说“记不清楚,需要回去查查和陈宝成的聊天记录”。然而,非常繁忙的李律师没有时间顾得上查阅与宝成的聊天记录,也没有去过现场,却向不同媒体提供了来自陈宝成方面的所谓“权威”消息,这种“权威”代言人的可信度又有多大呢?

  在李会清接受大众网采访后发布的《陈宝成律师关于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内容的情况说明》中,其所述果然多数是与大众网记者交谈中从未涉及的内容,然而,如此失实的微博,经过@铁肩侠、@徐昕、@贺江兵等大V转发后,迅速在网上传播。(相关内容见《采访手记:是谁在断章取义,请李会清律师晒晒录音》(采访音频)《陈宝成事件:一条不实微博的传播扩散路径》) 

  二倒“山头血统论”,挟名望以令司法,将人情大于法理

评论《“后续大签名”疑变站队“投名状”》截图评论《“后续大签名”疑变站队“投名状”》截图

  8月13日晚,江平、贺卫方、程汉大、孙新强、孙国栋、徐昕、李有华、宋绍富、张成明、杨玉圣等10名法学大家联名发出《就陈宝成记者等被平度警方刑拘事件致青岛市委李群书记暨张新起市长的呼吁书》,该文通过学术批评网、新浪、腾讯微博蔓延传播。

  呼吁书中言辞凿凿,称“陈宝成抱持赤子之心,一向热爱家乡。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法治记者,陈宝成热心公益,奔走呼号。最近七年来,为其祖宅房产权益保护问题,一直依法维权,理性抗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陈宝成的老师和朋友,对其因此而被刑拘事态的恶性发展,我们深表关切。”呼吁书最后提出:“殷切期望李书记、张市长认真关注此一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的事件,妥善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

  8月14日至15日,大众网记者通过私信、电话等方式,多方联系上述10位法学大家,在最终取得联系的5位专家中,只有贺卫方接受大众网采访,并明确表达支持“呼吁书”的态度,除此之外的4人中,3人称不接受采访,1人称个人观点不能对外发布。

  8月25日 15:30,当该《呼吁书》上的签名者达到151人时,执笔者法学教授杨玉圣突然发布特别提示称“无论是哪位自愿签名的朋友,一旦名单公布,鉴于按序号排列,故不再撤销签名。”这种绑架签名,已经致杨玉圣教授的学术批评网首页“满屏皆是窦娥冤”。

  作为法学大家,理应更加深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杨玉圣教授却处处表达“舐犊情深”,认为学法律的门生就天然正确,就可以法外开恩,将人情置于法理之上,并公开呼吁青岛市委书记、市长干预案件,将司法公正置于脑后。这种“山头血统论”就是典型的以感性左右理性、主观压倒客观。(大众网相关文章见《匆匆呼吁书挟名望以令司法? 洋洋自辩信结朋党“血统”为盟? “后续大签名”疑变站队“投名状”——就陈宝成事件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络大V,如@袁裕来律师等,竟公然通过微博要求:“平度市委书记、市长,你们在赌什么?把陈宝成等7人(应为8人——本网注)放了,放弃强拆,你们还做市委书记、市长。一条路走到黑,就难说了……”

  这些论调,开始备受网友的批评。

  三倒“无端关联派”,生拉硬拽,盲从使用“证据”

  陈宝成等7人涉嫌非法拘禁,就是一起刑事案件。但是,在对该案的报道中,一些媒体和所谓的大V、公知,却将与本案无关的一些情况与案件本身混为一谈,相互牵扯,偷换、混淆概念,甚至是移花接木,将陈宝成等人被刑事拘留与当地的拆迁强行挂钩,并制造诸多“废墟图片”“受难者图片”,试图制造、渲染“强拆”“血拆”。对非法拘禁案之外的一些事实真相,大众网继续进行求证。

  求证十四:没有拒拆户住帐篷,“废墟图片”多为摆拍

7月4日,金沟子村拒拆户在老屋旁搭起帐篷,但帐篷里并无人居住。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7月4日,金沟子村拒拆户在老屋旁搭起帐篷,但帐篷里并无人居住。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图为“记录者陈宝成”在微博上发布的陈元节老两口坐在帐篷门口的情景。7月10日,陈元节的儿子陈海涛告诉记者,村委在拆迁之前就给两位老人装修了安置房,两位老人并未在帐篷里住过。  图为“记录者陈宝成”在微博上发布的陈元节老两口坐在帐篷门口的情景。7月10日,陈元节的儿子陈海涛告诉记者,村委在拆迁之前就给两位老人装修了安置房,两位老人并未在帐篷里住过。
    某报8月23日《陈宝成抗拆事件续:当地旧村改造获上亿卖地收入》报道称:“张朋珂夫妇在非法强拆后并没有选择“上楼”(搬进拆迁安置房),而是在宅基地附近搭起了一个简易帐篷继续居住,如果下雨,他们两人就只能借住在邻居家。”同样被媒体渲染住在帐篷里的还有陈元节夫妇俩。同时,在一些律师的微博,以及@记录者陈宝成的微博上,还多次出现了拆迁旧址的“废墟图片”,这些图片被指是埋在废墟里的拒拆户的家电、家具。

  8月25日,大众网记者再次来到金沟子村求证。村支书陈卫生告诉记者,陈青沙等根本没有住在“帐篷”里,所谓“帐篷”不过是陈宝成等人用来拍照片、上传网上的道具。

  陈卫生说,陈青沙等确实在宅基地附近搭了个帐篷,“几个板子搭块塑料布,根本没有办法住人”,陈青沙夫妇之前曾经住在金沟子村的陈良珂家的楼房上,后来搬走了,不知道住哪里,但绝不是住帐篷。

  大众网记者在陈青沙家的宅基地附近见到了这个已经破碎的“帐篷”——现场还剩有几块胶合板,一张红塑料布应该为之前的篷顶,地上用几块砖垫着个门板,看上去应该是所谓的“床”,只是这门板早已经破败不堪,钉子都露在外面,而门板上的木头也缺了几块,现场除了一只枕头外,没有任何生活用品。

  陈卫生告诉记者,村里早已经给陈青沙等安置了过渡房,并在拆房前把全套的家具和家电完好无损地搬到了过渡房里。但他们不住进去,借住在亲戚或邻居家,对外宣称自己“住帐篷”,很多媒体就此进行渲染,让他颇感无奈。

  大众网记者还采访了陈元节的儿子陈海涛,他说,村委早已给两位老人提供了安置房,而且两位老人并未在帐篷里住过,一直和他住在一起。(相关内容见《揭开平度“废墟图片”里的拆迁真相》)

  求证十五:金沟子村安置楼装修标准全村统一,不负责买床

  8月23日,某报《陈宝成抗拆事件续:当地旧村改造获上亿卖地收入》称:在原拒拆户陈元节屋内几乎没有看到任何被装修的痕迹,一家五口都没有床,只能睡地铺。

  然而,大众网记者在金沟子村安置楼中看到,每套安置房都进行了初装修,铺了地板,水电、煤气等硬件设备均已齐全,门、太阳能也已安装好,具备基本入住条件。

  陈卫生说,金沟子村安置楼使用统一的装修标准:实木门(每个500元,含安装费)、太阳能(1900元左右)、机顶盒、车库电动门、水电气暖等附属设施等都由村集体出钱购买和安装;宽带、电视卡、天然气等所有初装和安装费也由村集体负担,以满足村民上楼后的基本入住条件,但村集体没有能力负责精装修,更不负责为每家每户的每套房子买床。

  陈元节的儿子陈海涛在此前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搬进新房前,家里就比较穷,还欠了一屁股债,虽然分到了六套房子,但没有能力买家具家电、进行精装修。所以陈海涛打算着这样分配自己的房子:留三套自己家五口人住,作为学区房出租两套,每月可收房租1400元左右,出售一套,至少收入30万元。用30万元的一部分买辆车做出租生意,剩余的一部分用来精装修房屋。(相关内容见《揭开平度“废墟图片”里的拆迁真相》)

  求证十六:陈宝成“被打流血图”系遭路人殴打

陈宝成“被打流血图”其实是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与“抗拆”毫无关联,殴打陈宝成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第二天就被抓获,并被治安拘留15天。  陈宝成“被打流血图”其实是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与“抗拆”毫无关联,殴打陈宝成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第二天就被抓获,并被治安拘留15天。
     今年1月30日,@记录者陈宝成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自己被殴打的图片,并说:我被袭了,在山东平度。”这张图片冲击力极强,被诸多媒体想当然的引用、转载,并冠以“抗拆遇袭”的名号,造成了陈宝成“抗拆被打”的假象,但其实这次被打只是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

  8月27日、28日,大众网采访了城关派出所以及平度市刑警大队了解到,今年1月31日,陈宝成在广州路实验中学附近被四名路人殴打,四名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第二天就全部落网,并被处以治安拘留15天。在被打后,@记录者陈宝成首先将被打图片发布到个人微博,声称“我被袭击了,在山东平度”,然后才报警。此后,这张照片便成为陈宝成抗拆被殴打的“铁证”。(相关报道见《揭开陈宝成两幅“受难者”照片背后的隐秘真相》)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编辑:SN021)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与安倍在G20峰会相遇交谈
  • 体育李娜无缘美网决赛 国足热身6-1新加坡
  • 娱乐王朔嫁女婚礼花销近25万 冯小刚姜文捧场
  • 财经蒋洁敏曾放豪言:生进中南海死入八宝山
  • 科技李开复患淋巴瘤已开始治疗 熬夜多压力大
  • 博客G20峰会各国领导人的坐次暗藏玄机
  • 读书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认定汉奸的标准
  • 教育教师节拟改为孔子诞辰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