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两名教师坚持本科教学获100万元奖励

2013年09月12日02:39  新京报
姚缨英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姚缨英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张振跃 浙江大学数学系老师 张振跃 浙江大学数学系老师

  新京报讯 (记者卢美慧)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

  昨日,浙江大学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介绍,获得百万奖励的老师,是经过学院推荐、学校层层选拔,最后由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投票选出的,旨在以此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

  评选实名制一人一票

  浙江大学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介绍,为向一线教师倾斜,奖项设立之初就规定校领导不得参选。整个评选过程接受全校师生监督,评选采用实名投票,严格实施一人一票。最终,电气工程学院姚缨英老师和数学系张振跃老师同获奖励,两人将分别获得一百万元奖金。

  陆国栋称,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考核一直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目标。“心平奖”的出现,为的就是扭转这种偏差,鼓励更多的教师把精力投入课堂教学。

  奖励旨在营造重教氛围

  陆国栋说,浙江大学高额奖励一线教师为的是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扭转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除了设计奖励还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

  2011年的教师节,浙江大学宣布设立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和夫人刘昕捐资设立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以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

  设立基金的第二年教师节,浙江大学开出首个百万奖励。参评老师需要各学院推荐、然后经过由校长、校领导、院士代表、国家教学名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组成的评委会的考察,再由全校师生投票选举产生。

   “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评选条件

  1 从事教学工作10年以上且在浙江大学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含班主任、德育导师及辅导员)。学校领导不参选。

  2 忠诚教育事业,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受到广大师生的敬重和信赖,没有教学事故。

  3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专业水平高、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学生爱戴,得到同行普遍认可;

  ●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教学水平高、教学评价优,深受广大学生推崇和喜爱;

  ●长期工作在学生思想教育第一线,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方面有感人的事迹,具有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和爱戴。

  对话

  姚缨英: 百万奖励是重视教学的好讯号

  谈获奖

  课上得多,熟悉的学生多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获奖的?

  姚缨英:颁奖最后一刻。今年三月学院里推荐我去参选,我就填写了一些表格,中间投票、评选,自己都不知道,也没特别去在意。

  新京报:对这100万的用途有规划吗?

  姚缨英:钱还没有发到手上,所以也没特别的规划。但我打算拿出一部分捐给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鼓励更多的老师钻研教学工作。

  新京报:1539票在候选老师中得票最多,你觉得学生们为什么把票投给你?

  姚缨英:投给我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吧。这几年,我平均每周上课超过12学时,除了本学院的本科课程,其他学院的电路课程我也教不少。课上得多,熟悉的学生多,我又是个好脾气,同学们才如此厚爱吧(笑)。

  谈教学

  教学不应是科研的陪衬

  新京报:重科研轻教学是很多高校的弊端,很多人认为同样的精力不如做科研。

  姚缨英:我始终认为老师的职业角色是在讲台上、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好老师肯定不能脱离他的学生。但这也不是说老师重视科研不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也承担一些科研任务。

  科研和教学不该是矛盾的,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不应让教学成了科研的陪衬和附庸。

  新京报: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是不是应一直在一线教学?

  姚缨英:本科生的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大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当然应该坚持在教学一线。

  新京报:怎样才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有没有特别佩服的名师?

  姚缨英:我对好老师的理解是,知识渊博、循循善诱、良师益友,做到这几点就是一名好老师。

  我特别佩服的老师不是名人。他们分别是我的三位老师。一位在我小学时,让我懂得了吃苦耐劳。一位是我研究生时期的老师,教会我严谨;第三位是我的博士导师,他教会了我信任和期待。

  谈激励

  鼓励教学不能光靠钱

  新京报:之前有高校要求院士要给本科生上课,强调本科生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你怎么看?

  姚缨英:强扭的瓜不甜,靠规定课时保证院士、教授、讲师们的讲课数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许多高校为教师们的科研成果设立种种奖项的背景下,浙江大学有这么一个奖,说明学校是在往一线教学的老师身上倾斜的,这是一个好讯号。

  新京报:经济上的奖励,是鼓励教师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最好办法吗?

  姚缨英:我们有那么多的奖励去鼓励取得了科研成果的教师,为什么不能有一些专门鼓励一线教学工作的奖项呢?

  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说大一点是高等教育导向的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应该有一个让老师们安心、甘愿付出的环境。

  新京报:说到教育导向,除了奖金的方式,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老师愿意在一线教学生?

  姚缨英:更多是大环境的问题,衡量标准的问题,这就不是浙江大学和我一名教师能解决的问题了。

  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吸引教师坚守一线还需要制度上的鼓励。科研成果是明摆着的,但教书育人是润物无声的。这两个同样重要,不该厚此薄彼。

  比方评职称,加大对一线教学工作的考量,纳入奖评体系。不能让老师们以为教学没有用,教好教坏都一样,这样最后害的是学生。

  新京报记者 卢美慧

(原标题:浙大两名一线教师获100万元奖励)

(编辑:SN098)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全运男篮-广东胜山东进决赛 辽宁胜江苏
  • 娱乐梦鸽被媒体伤透心:为儿做什么都不为过
  • 财经房贷暂停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原因不简单
  • 科技苹果发布iPhone 5s和5c 内地20日上市
  • 博客王旭明:应取消小学英语课救救汉语
  • 读书和珅之误:从未想过乾隆死了自己怎么办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