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夏俊峰案错用照片 评论质疑为博同情

2013年10月08日22:38  央视网
崔英杰庭审照片(资料图) 崔英杰庭审照片(资料图)
诸多媒体误将崔英杰认作夏俊峰 诸多媒体误将崔英杰认作夏俊峰
张晶认错了老公? 张晶认错了老公?
真实的夏俊峰照片 真实的夏俊峰照片

  夏俊峰案再反思:我们不该沦为乌合之众

  特约评论员 杨平之

  编剧仿佛失去了“操纵”剧本的能力,夏俊峰被执行死刑后的剧情,正在以惊人的方式演绎。与案发之初夏俊峰一方受到普遍同情不同,现如今质疑者似乎越来越多,质疑声越来越高,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目前的质疑集中在两点:

  一个是,有网友发现,很多媒体在报道夏俊峰案时都用错了照片,将北京小贩崔英杰的庭审照片拿来当作夏俊峰的照片使用。不仅媒体犯错,甚至连夏俊峰的妻子张晶在转发微博时也“误将崔英杰当作夏俊峰”。

  另一个是,有网友发微博称,夏俊峰之子夏健强的画是临摹几米的作品,并配上相关画作作为证据。“公开临摹不是罪,公开临摹再出版,当自己的创作,那就是可耻的抄袭了……@沈阳张晶 和操盘手们,你们让人鄙视,这个强强必需收到适当的严厉批评和教育。”

  夏健强是不是抄袭,也许尚需更确凿的判定;而一些媒体错用夏俊峰的照片,包括张晶转发相关微博时也“误将崔英杰当作夏俊峰”,确是事实。为何错用崔英杰的照片?有人分析,崔英杰在庭审上擦眼泪的表情可为夏俊峰增加同情分,这是舆情生态传播的技巧之一。张晶也会认错的原因,则可能是,“一是张晶精神恍惚认错老公,二是微博帐号还有他人代笔。认错老公理不该,沦为工具更不该。俊峰已成风过耳,健强学画当自强。”无论如何,这种错用,都是不可取的败笔。

  夏俊峰被执行死刑,留下孤儿寡母,容易激发网友的同情心。但是,一个最简单而素朴的道理是:真实,才最有力,这种力量最能持久。包装夏健强,让他靠卖画为生,或者鼓励他成为职业画家,都无可厚非,但前提应该是基本真实,而不是夸大其词。夏健强有没有天赋,或者有多大天赋,应该准确地告诉公众;夏健强的画作是自己画的,还是别人加工的,更应该说清楚。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弱者,是很正常的情感,但谁也不能通过夸大或造假来消费人们的同情。这种消费,是不道德的,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一旦被戳破,将使事情出现逆转,激化人们的逆反心理。为了激发人们对张晶母子的同情,就不惜弄虚作假,其后果可想而知——在事件的一开始,舆论总是一边倒地倾向于弱者,过激言论不绝于耳。但随着报道的深入,真相被多角度还原,部分网友开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有甚者,一些网友因觉得自己被欺骗,从而陷入“阴谋论”的怀疑情绪之中。由此,我们可得出三点警惕:

  其一,网友切莫过于情绪化,沦为没有头脑、不知道独立思考的道具。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 勒庞曾在其名著《乌合之众》里谈到,当个人融入群体精神之中时,个体之间的差异被消解,智力认知水平开始下降,“从他们成为群体的一分子那刻起,博学者和不学无术者都一样没有了观察能力”。大脑是自己的,岂可成为一些推手的跑马场?对那些过于煽情的言辞,或者狂热的情节,网友们不妨降低三分参与的冲动,冷静一些,理性一些,而不是跟着别人义愤填膺,或者架秧子起哄。

  其二,推手应讲究节操。当然,不能说夏俊峰被执行死刑后的一系列事件背后都有推手,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人在有意无意地推动。推手,本来是个中性词,但现在渐趋贬义,原因是一些推手并不真诚,手段也不光明,而是插科打诨,浑水摸鱼,有时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惜造假。其初衷也许无可厚非,但一旦故意放大事实,或者越了界,甚至故意颠倒黑白,就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不是所有的网友都容易被忽悠起来;再者,如果凡事都无所不用其极,反而容易露出马脚,欲速则不达。

  其三,一些媒体更应该恪守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的媒体错用崔英杰的照片,也许是无心之举,不可上纲上线,但此事是个教训,相关从业者应该自问:为何一个如此轰动的事件,如何一个典型的新闻人物,其照片居然会被用错?除了麻痹大意、缺少求证意识之外,是不是也与一些媒体人头脑过热、缺乏理性思考、跟着热点团团转有关?

  “欺诈可能有用,诚实却是上策”,在这样一个思想多元、思潮复杂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信守真实,贪恋欺诈必将付出代价。当然,具体到夏俊峰案,除了思考“真实”之外,我们也应该探讨制度性悲剧,即如何减少类似的悲剧。

(编辑:SN06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中国决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
  • 体育赵旭日孙可因伤退出国足 郎征曲波入替
  • 娱乐李案主辩律师请辞上诉:履约四月心里痛
  • 财经落马贪官“房”事:高官买房压力也较大
  • 科技苹果公司或10月22日发新款iPad:似mini
  • 博客蒋方舟:写给宫崎骏的一封信
  • 读书慈禧死后传奇:三次入殓遗体仍完整
  • 教育高三另类冲刺标语:不是高富帅滚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