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建委:今年全市工地数量达11012个

2013年10月21日04:50  扬子晚报

  透视城市建设

  

  “大拆大建”“大开挖”

  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每平方公里投资近亿元;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满目“水泥森林”……近年来,一些城市兴起大规模快速度建设热潮,也带来了交通受阻、环境污染、生活不便,引发群众不解、质疑甚至反感。

  “大开挖”让群众闹心不已

  最近一段时间,南京大锏银巷66号的业主们闹心不已,原计划6月底完成的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快半年了还在施工。南京2010年起实施的这一工程,计划在200多平方公里全面施工,投资183亿元。今年1-8月,南京市环境污染举报中心接到的市民投诉达到1.6万件次,约占全省投诉总量的1/3。南京市玄武区人大代表彭雯静说:“开了挖、挖了开。现在来看,这个好事并没做好。”武汉市城建委表示2013年全市工地数量达11012个,部分区域每平方公里高达2个,武汉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反映,有的城建项目不分昼夜施工,影响出行和生活,晚上睡不好觉,觉得“路堵心更堵”。

  全国不少城市存在规模大、周期长、影响广的“大拆大建”现象。据国家发改委课题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每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一些城市定位过高、速度过快、用力过猛。

  民生、财政、环境多重透支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与欧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城市面貌及基层设施亟待改观。但若大规模城市建设过于激进,出现过度透支,还须警醒来自民生、财力及环境的考问。

  大拆大建需要巨量资金投入,短期内累积形成高额债务,近期频频引发关注。根据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该市三年城建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相当于全市每人2万多元。另一方面,为弥补建设资金,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土地财政。城市建设要算的不仅是经济账,还有环境成本、民生成本,甚至拆迁等引发的社会成本。这些成本要么交给下一任解决,要么由百姓承受,这为城市健康发展留下巨大包袱和隐患。

  实际上,在9月底南京市委民主生活会上,该市常委会班子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曾表示,有的城市建设项目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工程投入承担能力和基层群众承受能力缺乏科学统筹。

  摒弃“长官意志” 体现民意分量

  大拆大建的背后,透视出一些城市出现脱离实际、急躁冒进、罔顾民声等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专家指出,城市建设必须尊重实际、尊重民意,要科学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否则,建设的“大手笔”容易变成“大败笔”: 一是城市定位一味拔高,超越实际;二是浩大工程“一人决策”,民意分量不足;三是工程投入“一骑绝尘”。多位专家认为,城市规划建设应摒弃长官意志,倾听民意,一味强调速度和规模,只会在现代化的“陷阱”中迷失方向。不能城市发展了,但绿水青山消失了,人民安全和幸福感下来了。

  新华社

(原标题:新华视点)

(编辑:SN08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东省高院:薄熙来案二审本周五宣判
  • 体育曼联内讧!曝范佩西莫耶斯火爆冲突:被废
  • 娱乐李天一案女方律师:建议李方主动测骨龄
  • 财经央视批星巴克暴利坑人 网友:嫌贵喝雀巢
  • 科技查开房网站被封:输姓名可查个人信息
  • 博客副教授:北京马拉松选手随地撒尿的苦衷
  • 读书探秘:雍正即位太后乌雅氏暴毙之谜
  • 教育学猫走红网友叹不好好学被猫超 国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