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
解说:
特殊时刻开创历史,68年来,中国代表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
郝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
我将牢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为履行大会主席职责竭尽全力。
解说:
简单而神秘的简历,全体代表的一致推举,郝平是谁?
牛大勇 郝平的大学同学:
富有国际交往的经验,外语的水平和他的专业的知识、学术的背景都很好。
解说:
195个会员,200多位部长,3000多名代表,这也是投给中国的信任票。
郝平:
各成员国代表一致推举我担任第37届大会主席,这是对我本人莫大的信任。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郝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新掌门”!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昨天,来自中国教育部的副部长郝平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的大会主席。这些年,我们会发现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面孔出现在国际组织中,他们的出现能给世界带去什么,又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我们还是先去看一看昨天的大会现场。
解说: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10点30分,对于中国来说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这个成立了68年的国际组织,第一次迎来了一个中国面孔的“掌门人”。
郝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
今天站在这个庄严的讲台上,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壮大,各个成员国代表一致推举我担任第37届大会主席,这是对我本人莫大的信任,也是对我的祖国的信任。
解说:
在来自全球195个成员国的4位国家元首、150名部长和3000名代表的见证下,郝平,这位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被推选为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届的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而值得一体的是,郝平的当选也创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次获得了全体195个会员国一致推举,全票通过的纪录。
郝平:
逐渐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特别是中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影响力,和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国家对中国寄予期望,第三世界国家,非洲国家,甚至包括我们周边的国家,都对中国有期待,都希望中国能够站出来,能够在教科文组织有所担当,作为负责人的大国发挥它的作用。
解说:
在教科文组织近70年的历程中,一直将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作为其宗旨。目前,该组织也是联合国在教科文领域成员最多的专门机构,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为投票通过了巴勒斯坦成员国身份,使得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全部或部分停止了对教科文组织的资金支持,这使得该组织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财务状况一直持续至今,而财政困境也是摆在郝平眼下需要面对的问题。
郝平: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我们当前遇到的困难,而这种困难我想也是暂时的。
第二,我在这个会上提倡大家一定要团结,我讲到“和”的这种理念,中国人讲和谐,希望195个成员国家能够携起手来,为共同促进文化、教育、科技发展,做出教科文组织应该做出的贡献。
主持人:
郝平是中国教育部的副部长,那么他在担任这个主席以前,曾经在北京大学当过副校长、在北外当过校长那么他的当选可能对于他自己来说,并不是十分陌生的一个结果,因为它是作为唯一的候选人全票当选的,怎么看待他的当选?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资深的外交家吴建民大使,他曾经担任过中国驻法国的特命全权大使,同时吴大使也曾经担任过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还有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有很多国际组织的经验,还有跟国际组织打交道的经验。
吴大使,您怎么看待郝平副部长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
吴建民 前驻法国大使:
我想两个原因促成的,首先是国家的地位,中国已经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寄予更大的期望,希望中国能够负起更多的责任,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因为人选,因为郝平副部长这个人选大家接受,这个人选人家不接受的话也不行。所以这两个原因促使了3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举郝平担任主席。
主持人:
我们也看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几年,也是来自中国教育部另外一位曾经担任过副部长的章新胜,他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主席,两位中国人先后在这个组织内任职,会加深这个组织对于中国什么样的印象?另外两个中国人前后在这样一个组织担任很重要的一种管理工作,会给这个国际组织带去什么?
吴建民:
带来一些中国的元素,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观念影响,他的观念是受他的文化背景影响,你看看我在联合国里面见了很多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归根到底都是他有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所以我们的人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面担任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显然把中国元素带进去了,中国元素带进去是丰富这个组织。无庸讳言,这个世界过去几百年基本上是西方为主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面,西方的声音也是特别强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随着世界的变化,中国地位的上升,中国人进入这个组织,我想是一种丰富,你看看我所听到的章新胜副部长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主席的时候,人家评论就很好。因为他想问题想的很深,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很得体,人家的印象是什么,文明古国出来的人,有悠久历史国家的人,他这个处理得很好,间接上,人家对中国的印象有了好印象,我相信郝平副部长也会做得很好的。
主持人:
吴大使,稍候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一开始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勾勒了郝平副部长的经历,但是我们在网上查阅更多的关于他的情况的时候,基本上查阅不到,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解说:
郝平是谁,网上可以查阅到的资料极其简单,只知道他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戏,很长时间在北京大学工作,直至升任副校长,而后又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以及教育部副部长。
牛大勇 郝平的大学同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是比较低调,但是很踏实做实事,对人非常好。当时我们这一届,我们上山下乡多少年,二十多岁了,他是应届从青岛的中学毕业考上北大,他又做社会工作,又那么小年纪,又能学习那么好。所以考上以后很快被选为北大历史系学生会的副主席,一直到毕业差不多都是做学生干部。
解说:
在北大历史系,郝平就读的是世界史专业,这使他在求学阶段就拥有了全球视角,同时良好的外语能力也为他从事对外交流带来了优势。
牛大勇:
视野比较开阔,对世界各国的主要文化,特别是历史,都有所了解,特别是主要地区、主要大国这些历史背景比较熟悉。第二,外语比较好,当时北京大学,我们每周是四学时的英语课,他们大概至少六学时可能是八学时英语课,比我们密集。
解说:
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郝平留校工作,在绝大多数的北大时光中,他都从事着与对外事务相关的工作。
牛大勇:
从外事处长做到国际合作部的部长,再做到主管外事的副校长,每年大概总会有十个左右的国家总统、元首来北大访问,总理几十个,部长这一级就太多了,大学校长、副校长顶尖的学者和教授们数不过来,他每天要应酬接待的人非常之多。他安排每个环节,来访,谁出面,到那儿参观,在哪儿吃饭,在哪儿演讲,基本上滴水不漏的。
解说:
这些外事工作不但为郝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示才华积累了经验,更拓展了人脉。
牛大勇:
1984年、1985年开始接待外宾了,后来一直在这方面工作,包括到夏威夷大学去学习。所以国际上一些政要、著名学者,不光历史学这一行的,方方面面,反正是北京大学学科最硬的、北外最硬的这些学科学者接待的就太多了,当然这个人脉是非常广的。
主持人:
来自中国的郝平能够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会主席,其实人们总结了一下,也就是这么几个原因,从他个人来说,刚才牛大勇先生说了,他有着丰富的与国际打交道的经验,同时他工作的专业,也就是教育,并且他在以前一直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主任,跟这个组织是比较熟悉的,这是他个人的背景。
我们再来看国家的背景,从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席位以来,中国就一直担任着执行局的委员,这些年中国在这个组织里面对于这个组织的支持一直是很有力度的,我们交的会费在这个组织里面现在排名第六位。
再来看大会选举的制度,大会主席是轮值制,一共是六个组,今年是亚洲组推出自己的候选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郝平的当选也并不意外。另外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需要与国外有着不同的这种层次的交流,那么在这种双向的交流下,从世界的角度也需要郝平一个来自中国的主席。
接下来继续连线吴大使。刚才我们也说了,从历史上看,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始国,而且从1972年恢复席位以来,我们是执行局的委员,请您解释一下,作为执行局的委员去做这个工作和现在作为大会主席去做工作,份量上有什么不一样?
吴建民:
联合国教科文执委会跟大会的职责是不一样的,教科文执委会对一些问题做出比较深入的研究,然后在大会上进行讨论、表决。郝平作为大会主席,要主持大会,当然主持大会之前,秘书处会向他吹风的,有些事情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也会跟他进行联系,有重大的问题跟他商量,所以执委会主席跟大会主席要很好地配合,这样形成教科文组织合力,郝平在这个过程当中作用还是相当突出的。
主持人:
他作为一个主席,在未来会展开哪些方面的工作?
吴建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成立了68年了,当时人们在考虑战后的世界的时候,有一个想法,有点像世界政府,教科文是教育、科学、文化这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最近几年,由于美国拒交会费,所以联合国教科文行动能力受到了影响,我想郝平担任主席之后,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做推动,使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逐步摆脱这样的困境,贡献一点他的智慧,我想这可能是有益的。
另外他担任主席之后还有一个好处,中国人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识的还不是很够,我们对联合国了解的比较多,因为每年外长都需要讲话,教科文组织相对了解比较少一点,而实际上随着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教科文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我们现在有些企业正在跟教科文组织合作,我们有些艺术家也在跟教科文组织合作,我想这方面,它作为主席来讲,可能是中国人对教科文组织有更好的认识,这样促使中国各界,特别是教育、科学、文化界同教科文组织合作会有新的发展。
主持人:
另外需要您给我们解释一下,现在郝平担任了大会的主席,与此同时,教育部副部长是不是仍然平行也担任着?
吴建民:
大会主席不坐班的,开大会的时候去,平常仍然在北京上班。我当时担任国际展览局主席也是这种情况,每一年国际展览局开两次大会的时候,我提前到,跟秘书处进行沟通,有些什么事情,他们向我吹风,然后我跟秘书长很好地沟通,了解一下大会应该如何进行,有什么难题,如何处理,事先都要做一点功课,然后就去做。平常我仍然在北京上班,当时我是在外交学院上班。
主持人:
谢谢吴大使。国际组织中不断地出现中国面孔。另外,我们要看一下,这些年年中国面孔到底在哪些组织里面出现?另外,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是否足够?继续关注。
解说:
十年来中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2003年,史久镛先生当选为国际法院院长,这是自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以来,首位担任院长的中国籍法官。同年12月,中国前驻华大使吴建民当选国际展览局主席。在此前历任驻华大使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总统府为吴建民送行,并向他授章,以表彰吴建民为发展中法关系所做的贡献。2007年2月9日,沙祖康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一职,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沙祖康一直以其豪放直率的风格而出名。
沙祖康:
中国有句古话“正人先正己”,我们希望个别国家在批评和指责别人之前,先拿镜子好好照照自己。
解说:
走向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位后,意味着沙祖康有了更大的舞台,不少人也在担心,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位要求善于协调,个性直率的沙祖康能否胜任呢?
沙祖康:
我进驻到联合国带去的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思维,但是在具体履行职责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联合国的规定,只有这样来向世界证明,中国推荐的国际职员是模范的国际职员,是好样的。
解说:
的确在为世界服务的同时,这些大使们还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思维,而更多领域响起的中国声音,有助于中国影响力的提升。2006年,来自香港的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总干事。2009年,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今年以来,中国人在各种国际组织高官竞选中更是屡传佳讯。6月,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当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8月,中国驻世贸组织大使易小准获准任世贸组织副总干事。9月,鞍钢总经理张晓刚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陈冯富珍:
我是国际的公务员,我要坚守中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办事,我现在已经是为全世界人们的健康做事了,为世界卫生组织193个成员国服务的,中国是193个国家之一,所以重点就是要不偏不倚地按照科学的依据去做决定。
主持人:
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人在国际组织任职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数字,截止到今年6月30日,供职联合国秘书处非语言类(不是翻译)的中国籍专业人员是74名,低于联合国开列的认为是116到157人这样一个恰当幅度,被认为是任职人数偏低的国家,而且在这其中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中国籍支援是11人,低于美国48人,法国18人,日本14人,英国19人,德国17人。按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地提升,这个数字也应当相应地提升才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比较少的现象呢?接下来继续请吴大使解释一下,您分析是为什么?
吴建民:
这个原因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是不是向中国提出更多的要求,希望多派人去;另外一方面我们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人。我在国际组织工作过,我在多边外交搞了13年,观察这些联合国多边外交组织里面的这些人的表现,我发现那些处于非常高职位的人,他往往对于这个组织的规章、这个组织的游戏规则非常熟悉,对它的历史、先例非常清楚。看看科菲·安南,很年轻就到联合国去工作了,摸爬滚打当了秘书长,当了秘书长之后长袖善舞、驾轻就熟。我们往往到一定年龄才派进去,派进去之后担一任就退休了,我认为这种状况需要我们自己来改变,我们要培养更多的能够走向国际组织的人,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而我们现在这方面的人太少了,我主张从年轻的时候就派人进去。
主持人:
希望您能够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下,联合国的雇员,包括其他国际组织的雇员,当中国人担任了之后,他们卸任回国的时候,能带回什么样的经验回国?
吴建民:
卸任之后,可以把国际组织的经验、学到的东西向学生们传授,我们中国人很不了解。另外,我还主张我们应当派一些人到国际组织里去摸爬滚打,取得国际经验,然后再回到中国来任职。我想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公司或者是在政府机构里面,他的国际化程度一定很高,一定能够使中国同世界的连接、合作能够搞得更好。
主持人:
这方面可能我们应该向韩国学习,因为他们不断地在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同时要把这样的一种人力资源带回国来,加强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互动。
吴建民:
对,特别是现在国际秩序出现要改革的过程当中,国际秩序是跟规则相联系,要改革就要修改规则,谁来修改规则?国际组织。所以我们中国人应当更多的人到这里边去。
主持人:
非常感谢吴大使今天能给我们介绍这么多,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