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中国高层密集调研显示经济改革发展要津
中新社记者 石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北京时,数位中国高层却先后赴地方调研。透过这些行程紧凑的密集调研,或可以管窥三中全会将要讨论的话题,也显示了下一步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几个要津:创新驱动、农村改革、开放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4日,在文化产业发达的湖南省考察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
习近平对于创新驱动的高度重视,在中南大学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要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否则是无法实现的。”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服务业研究室主任姜长云对中新社记者说,有基于此,着眼于发展方式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应将创新驱动战略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姜长云认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如何支持民营企业的科技发展,二是建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为主服务,三是如何让科技更好地和产业结合,深入社会经济发展。
对于正在进行的转方式、调结构,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直言,这是中国“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他并重申,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
“联系到习主席之前的表态,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棒,意味着本次三中全会可能在官员考核机制等行政体制改革上有所推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向中新社记者分析,如果地方官员继续唯GDP至上,再好的转方式、调结构蓝图在执行中也不会取得实效。
与习近平一样,改革也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次调研的重点。在4日至6日于农业大省黑龙江的考察中,李克强表示,农村改革又到了新的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得靠改革。
“要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并带动金融和保险更好地支持服务农业。”李克强指出。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看来,鉴于中国多地已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权益抵押贷款业务,李克强的上述表态或预示着这一创新将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得以肯定和推广。
“很多农业问题都是老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很多政策尚未贯彻实施,当务之急是要把没做好的做好做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室主任党国英向中新社记者指出。
更早之前的1日至4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赴对外开放前沿和民营经济活跃的上海、浙江调研,他强调,要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松绑放权,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应更深入地推进国企改革,将更多国企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剥离出来,让民营经济更多地介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向中新社记者指出,这样国企既甩掉了包袱,民企也可借机拓展,进而实现双赢。
对于上海、浙江所处的东部地区,张高丽指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他特别指出,要发挥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政策效应,为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上海自贸区肩负着为全局改革探路的责任和非常艰巨的制度创新的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认为。他并以自贸区试行的“负面清单”为例指出,这虽然是试验的一小步,但却是“管理和改革的一大步”。(完)
(原标题:经济观察:中国高层密集调研显示经济改革发展要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