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公开课”里的改革逻辑
11月9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其“中国公开课”频道,以“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为名,发了一段长达70分钟20秒的课程视频。这段视频甫一上网,就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有媒体以评论“塞车”来形容其产生的影响。一些海外网站和分享平台亦对这段视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段视频所录的内容,其实是李克强近日在工会十六大上所作的经济形势报告。已有多家境内外媒体以“权威、轻松、活泼”等词汇来形容这场报告,可见“公开课”受欢迎的程度。从形式来讲,中国政府总理“不用讲稿”,深入阐述中国经济形势,且整个演讲过程以公开课的名义直接发于网络空间,确实颇为少见。
如果说,这也是主政者和民众的一种互动方式,那么这种方式的好处至少有二:一是减少执政、施政过程的神秘感;二是能够展现大国总理的自信与风采。中国经济问题错综复杂,演讲者能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且幽默风趣地抓住大国经济的本质,背后是其对国情的深刻洞悉,以及对政策思路熟稔于心。
不少官员过去有一个毛病,就是讲话比较“官八股”,容易僵化,不接地气。应该说,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内有明显的改善。一些高级官员日益显现出独特的个性,亦能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与社会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当然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从效果来看,一个大国总理以网上“公开课”的方式跟民众谈论中国经济,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交流。
李克强的“公开课”,当然不只是形式层面的价值。观其所谈及的内容,既有对短期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有对中长期经济形势的思考。面对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难题,李克强在“公开课”中谈到了各种应对方案。透过这节“公开课”,本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路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一个名为“克强经济学”的概念曾风行一时。根据有关机构的总结,所谓的“克强经济学”,其政策框架关键点大致有三:一是无刺激;二是去杠杆;三是结构改革。拒绝无谓甚至副作用很大的刺激、摒弃父爱主义,以及坚持推进结构改革等,彰显的是本届政府对经济规律的必要尊重。
仔细学习总理的这节“公开课”,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其总体思路沿袭的仍是“克强经济学”的要义,这当中充满了改革的逻辑。“公开课”中一再强调,要“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要“简政放权”。巧合的是,这节“公开课”上网之时,正值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可以说,会场内外皆充满了再“改革”的呼声。
对改革的期待,反映的是真实的民意。改革也确为中国未来发展与进步的必需。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有勇气顶住压力、突破阻力;二是要有智慧推动改革。“治大国若烹小鲜”,古人之言很形象,说明了主政者拿捏把握治国之策时要有分寸与智慧。
通过这节“公开课”可以发现,中央政府谋求的是着力去推进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以及激发市场活力来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在改革目标既定的条件下,究竟是小步快走,还是等待时机“引爆”改革?究竟是更重视顶层设计,还是更依赖世俗理性?这就有一个寻求平衡的过程,而不是剑走偏锋,非此即彼。当然,这里提及的改革,也不单单是在经济领域,亦非碎片化的修补,而是系统的、一揽子的变革。
总理生动的“公开课”受到了欢迎,这是好事。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改革。无论是从形式出发,还是在内容意义上去感悟这节“公开课”,都大有值得品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