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1月11日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取消信访排名制度的初衷是什么?“取消排名”到底意味着什么?硬币有两面,利弊总相依。但旧制度的取缔只有做到于国于民利大于弊,才算真正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我们且翻开“信访排名”这枚“硬币”的正反面,细看其中利弊,探究个中缘由。
===取消排名迈出信访改革第一步===
信访制度正改革将取消排名 影响不亚于劳教废除
始于2005年的信访排名制度,因为与地方党政领导升迁直接挂钩,造成地方信访压力很大,被指导致各地信访部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截访”,甚至雇佣“黑保安”,设置“黑监狱”,发生恶性事件。
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并通过信访约谈制度对地方工作进行监督。
记者获悉,一场以取消信访排名为标志的信访改革,正在悄然推进。其力度影响程度,不亚于劳教制度的废除。
取消信访排名,让信访走向法治
必须让信访回归到它本来的样子。信访何谓?《信访条例》开宗明义,“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然而当属于民众的正当权利被以种种方式阻截,原本要用于保持政府与人民密切联系的信访制度,在实施时反而成为阻隔这种联系、甚至成为制造新的矛盾的因素,就实在有必要反思问题的症结何在。从这个意义上,暂停信访排名,更像是一次从实务层面使信访制度回归初衷的探索。
当然,从长远来看,使信访找回其制度设立的初衷,还是要使信访制度与公民救济最终实现法治化。这一法治化的目标,不光意味着信访工作应当依法行政,还在于最终以法治终结一种“信访不信法”的观念。
===取消排名后的几大疑问===
信访排名被终结
疑问一:信访不排名是“松绑”还是“加码”?
时代总在变革中进步。可以说,国家取消信访排名,就是在变革以往信访制度实施中的弊端,使之更顺应时代的变化。如果说取消信访排名是“松绑”,那还不如说是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依法治国方面,中央在给地方政府和官员“加码”。
疑问二: 取消“信访排名”会不会出现基层不作为?
取消信访排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让基层拿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耐心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减少非正常上访等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为此,取消信访排名后,各地要在妥善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和矛盾上下功夫。除了在建立健全信访控制制度上出实招,如将解决访民正当诉求纳入考核目标,各级官员更必须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只能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才能自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竭尽全力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解决“重数量,轻解决,重稳控,轻化解”的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
疑问三:排名取消,地方该如何重视信访?
一方面,必须加快地方政府的政治文明建设,规范权力的运行,要在现行体制以及法律的范围内解决权力侵害民众的行为,将民众的怨气消弭在初始阶段。各级政府要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切实采取措施化解矛盾。以信访为例,不能一截了事,“等因奉此”,转来转去、批来批去,让民众在求告无门的困境中一再上访、一再积累怨气。
另一方面,除了信访之外,还要多给民众提供一些公共救济的渠道,以切实维护民众的合法利益。比如,司法的渠道、基层调解的渠道等。这其中,司法的公正至关重要。现实表明,相当一部分民众正是因为对司法公正缺乏信心而屡屡上访的。
疑问四: 信访排名取消后当地矛盾如何化解?
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很好地回答了“取消信访排名”后,如何保障访民权益,解决“信访不信法”、“信权力不信法”、“信关系不信法”等突出问题,为各地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这便是笔者希望取消信访排名后能得到释放的正能量。
===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取消信访排名只是第一步
取消信访排名只是信访制度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最关键的还是要有第二步、第三步相关制度的有效跟进。在取消信访排名之后,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才会减少上访者数量、保障他们的权益。
取消“信访排名”释放改革信号
取消“信访排名”是一种制度纠偏,一方面排名本身并不代表地方政府的矛盾化解工作一定做得好,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基层官员从“拦卡堵截”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现有的信访制度过分强调对基层官员的责任追究制,从乡镇到县市,再到省一级,构成了一个金字塔体系。一级压一级,信访责任制最终演变为上级对基层低信访指标甚至零信访指标的要求。由此,基层变成了“压力锅”,有些问题和基层一点关系没有,但就因为上访者住在那里,基层政府就背上了沉重的“信访责任”;有些地方不分青红皂白把上访责任全部压在基层头上,只要有人上访,不管是否合理合法都问责乡镇。现阶段,给基层“减负”必须提上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取消信访排名。
取消信访排名实为以退促进
取消信访排名,表面上看似减轻了地方的信访维稳压力,然而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地方化解信访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前置,避免更多的矛盾涌入信访。
取消信访排名是给民意“治堵”
当然,在舆论期待很高的情形下,信访改革当跳出“小修小补”的层面,应是一揽子制度设计嵌套,实现质的改变,唯有如此,才能对接“媲迹劳教制度废除”的高期待。
取消信访排名,究其意义,就在于消解民意诉求的“堵点”。也只有突破掣肘、实现源头治理,信访机制才能革弊布新,烙上法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