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2013年12月4日播出《撞倒的有“大妈”,有真相,还有……?》节目中图文最初发布者(摄影师)李某说:“因为这个事毕竟给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之前的报道也有失误,有一点导向性,造成了媒体误读,让大妈受到了名誉上的损害。静下心来想我确实不对,我要跟她道歉一下。”主持人说:“李某道歉了,道歉是对的,应该整个这个社会都是欢迎,但是道歉似乎显得不够诚恳,而且还在不停的辩解,认为是网站,包括别人在误解他的意思。”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上午她是“故意讹诈”外国好小伙的中国“大妈”,晚上她是一个被违章驾车的老外撞倒在地的受害者。
李女士:
你不了解事实,你这个记者是什么记者?
解说:
从铺天盖地的指责到真相浮出水面,她经历了人生里最难过的一天。
李女士:
我现在我50岁退休了,生意不做了,我现在还有退休金,我自己“碰瓷”吗?
解说:
摄影师看到了什么,生产出了如此刺激的新闻?今日关注——撞倒了“大妈”,也撞倒了真相。
李女士:
我说被动,别动,给我打电话报警。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我做新闻也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做的绝大多数的新闻中国有,国外也有,比如说咱们这儿有矿难,国外也有。咱们这儿有地震,国外也有。咱这有食品安全的问题,国外也有。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新闻可真是特别特别的“中国”,比如说大爷大妈摔倒了扶不扶起来成为新闻,绝对有中国特色。如果说大爷大妈摔倒了扶不扶这样的新闻,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看一下近一段日子,仅仅几天时间里就有多少条与这样的内容有关的新闻,11月26日,江西九江市区一名老人摔倒,路人出手相助。12月2号郑州一名老人倒地无人扶。12月2日,上海一名外国女子紧握车祸伤者的手。12月3日,福州一老人倒地,公交司机先找人作证再扶人。但是这么多几天时间里发生了摔倒了扶不扶这样的新闻,都不如在北京发生的这起新闻,迅速发酵成了超级大新闻,但其实它是不该存在的,我们来看一看。
解说:
一天内,她连续两次登上微博热门排行榜,先是早上她被人描述成是一个在北京街头“讹诈”外国小伙的中国大妈。到了下午开始出现了疑点,直到晚上,公安部门的证据才彻底还了她清白。昨天,12月3日,50岁的李女士经历的应该是人生中最委屈、最难受的一天。
李女士:
我就生这个气,我不是说生别的,这个记者是什么记者?你不了解事实。
解说:
现场的八张图片细节描写丰富,新闻报道说:“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外国小伙儿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女子死命撕扯外国小伙,外国小伙不得不己付1800元药费,女子方才作罢。”昨天一大早,这条有图有真相的刺激性新闻被迅速传播,从沈阳来北京已经五年,来京照顾女儿的李女士在新闻中被称为“大妈”,她的照片被大家转来转去,她的行为也遭到铺天盖地的指责:“丢人,不能助长讹诈之风。道德滑坡,中国好演员。大妈可怕。”评论汹涌而来。甚至有一家公司对外宣称:“请联系这位外国朋友,我公司愿替他赔偿1800元,并奖励其文明行为1000元。因为作为中国人,我们丢不起这个人。”
李女士:
我要报警,我过绿灯,我正常过绿灯。
解说:
但是到了下午,有记者前往事发现场,拿到了不一样的证据。
目击者:
(当事人)激动,气愤,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解说:
新证据显示,这个外国小伙儿似乎也不善,视频中他对着李女师大声用中文骂着脏话。
李女士:
你们就要走呢,想跑,那老外就骂人,骂的可难听,他又撞我,又骂我,你说对不起,这是本身我们做人的道理,对不起,你撞得严重不,需要上医院吗?他反而没有,他俩特凶。
解说:
煎熬了一天,最后让事情走向清晰的是“平安北京”的微博。昨晚,北京警方发布监控录像,证实在当日10时33分,一辆载有两人的摩托车在拐弯时,与正在行人道上行走的女子相撞。
李女士:
正好是红灯,车都停了,我就从斑马线绿灯往家走,他是从那边过来,他是逆行的,一个大弯就奔我来,就他一个车,因为红率灯车全停了嘛,他就过来一下就给我撞倒。
解说:
北京警方表示,初步查明该外籍男子系无证驾驶,所驾摩托车无牌照,已于当日暂扣了肇事摩托车,其交通违法行为将依法处罚。至此,“讹诈大妈”李女士才得到了清白。
李女士:
电视说我“碰瓷”,当时我火就来了,我做一辈子生意,我差钱吗?我去“碰瓷”,我还吃不起饭?我现在50岁退休了,我生意不做了,我现在还有退休金,我至于“碰瓷”吗?
主持人:
这其实是一条不该成为新闻的新闻,因为在全世界,都要不说全世界,全中国每天在街上咣当这么撞一下的事估计少不了,但是这条新闻迅速被发酵,一来是人们近几年都在谈论把人撞倒了之后到底该扶不该扶,直指我们每个人道德和内心,因为背后有一个潜台词,现在的中国人怎么这样。结果现在的中国人怎么这样,偏偏这回遇到了一个老外,这一下子就做了乘法了,这件不该成为新闻的新闻就迅速被放大,而且还出现了一夜之间这样的逆转。头一天人们在骂大妈,第二天在骂小伙子,现在集中在骂媒体,包括刚才这位大姐,但是其实到底是不是一个记者呢?其实也不一定,如果叫他一个摄影图片的提供者,似乎更加准确。我们来看这样一些提供的图片,图片看上去外国的小伙子很无奈,现场的情况记录下来。有的时候我们说有图有真相,不一定,看在哪个角度和哪个瞬间。我们看到最后小伙子很惨。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摄影师的配图文字,太耐琢磨了,“一个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的时候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用在外国小伙子这儿全是好词,用到大姐这块都有点惨,“全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在争执中女子行走无恙”,没事,“可是还死命揪扯外国小伙儿,骑车不撒手,事故造成现场交通拥堵一个多小时,女子多次瘫软抽搐,坚称被外国小伙儿撞倒,并让其负责。外国小伙儿被急哭。”多好的小孩儿。“后来警方赶到了现场,然后他还一直在跟着。该女子并未受伤”等等。好了,说到这儿,其实在文字当中相当有倾向性,直接导致人们会产生这样的误读,所以我们看看调查,您当时看到大妈“讹诈”老外的新闻第一反应是什么?认为是真的,59.8%,不仅有图,还有刚才其实有偏向性的文字,而且非常明显。认为是假的只有8.49%。不好说,需要再看看调查的31.71%。真希望将来这个数据快速增长。好了,我们再来看提到老人和摔倒联想到什么,53.39%的人认为是讹诈。直接这样的新闻和文字迎合了人们的猜测和联想。但是今天这位摄影师李某道歉了。
李某 图文最初发布者(摄影师):
因为这个事毕竟给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之前的报道也有失误,有一点导向性,造成了媒体误读,让大妈受到了名誉上的损害。静下心来想我确实不对,我要跟她道歉一下。
解说:
今天下午,新闻图片最初的拍摄者李某开口向事件中的被撞者李女士道歉,而各大网站上,“大妈讹老外”的新闻也早已被删除。事件看似正静静平息,但我们依然要问,老外撞人的事实怎么就在各种途径的传播下,变成了“大妈讹人”?杨锋,北京某报社的记者,昨天上午九点多,他就看到了这条“大妈讹老外”新闻的最初版本。
杨锋:
大妈在经过一个骑车小伙时突然摔倒,小伙儿去扶起大妈,大妈不愿意,要求小伙负责。当时我们就怀疑事情应该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就想搞清楚到底撞没撞,到底讹没讹。
解说:
杨锋看到的这一版新闻源头,正是图文最初的发布者李某,这时的李某只是偶然目睹了这一事件。那么,他看到的现场究竟是怎样的呢?
李某:
到现场第一时间我看见的是这个阿姨躺在地上,这个小伙子去扶,这是我看见的。
记者:
但当时您为什么就断定她是在讹这个小伙儿呢?
李某:
这个讹说的有点夸张了吧,说讹诈不是我的本意,可能就是一个日常化的语言吧。
解说:
而在被撞者李女士前往医院检查后,李某又发布了一则新的文字,在这一版本中,李女士突然摔倒的表述变成了“遭到轻微碰擦”,似乎客观了许多,但文字的题目却是“外国帅哥北京扶摔倒大娘惨被讹诈急哭”。
记者:
你前后发了两版文字说明是吧?
李某:
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时间差,后来确定了,就补上去了。
记者:
我看您报道写的是“外国帅哥被急哭”,这是您在现场看到的吗?
李:
这个先不说了吧。我个人觉得他是在眼眶中打转,人急了,难免的,这个也不是说痛哭流涕什么的。
解说:
但无论前后哪版,图文最初的发布者李某的表述都难言客观,而这也引发了媒体在昨天纷纷跟进此事。
杨锋:
然后我们就去采访,去现场找到目击者,然后非常巧又找到了大妈,又找了那个老外,又找到了那个拍照的,最后三方说法出来之后,发现事情根本不像网上说的那样,目击者说大妈从头至尾没有在现场争执的过程中提过“我要赔偿”这样的字眼,大妈说的最多的是我要报警,我要保护现场。
解说:
昨天杨锋曾联系李某对他的图文报道的客观性表达质疑,但当时的李某表达的仍是这样一种情绪。
杨锋:
他坚持认为他没有问题,他当时发这个图是为了鞭笞一下大妈的这种丑恶,想传达一下正义。
主持人:
李某道歉了,道歉是对的,应该整个这个社会都是欢迎,但是道歉似乎显得不够诚恳,而且还在不停的辩解,认为是网站,包括别人在误解他的意思。但是我不知道到今天此时此刻,李某会不会有一种深深的反省,今后你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会怎么做呢?而且李某不仅仅是李某本人,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整个链条当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着急,发布者提前去设定某种感受,然后着急的发布,然后我们每一个人着急的相信,接下来马上就着急的愤怒,然后着急的去骂。然后一变天之后,不再是大妈,变成外国小伙儿有问题,我们又着急的赶紧骂小孩儿。中国人此时此刻怎么这么着急呢?我们很多真相之所以消失,恐怕也与这种着急紧密相关。当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反省自己。不过在这个事情整个过程当中,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的中国,也照出了当下中国的我们每一个人。请教一位专家,他怎么去看。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张教授您好。
张颐武:
您好。
主持人:
这件事情你一定在关注,从您的心目当中,您觉得这面镜子照到了我们什么?
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
我觉得咱们的评论都是在事实之前,大家都是不论是李某还是我们的媒体,还是我们的公众,我们的微博里边自媒体都是这样,就是评论到了事实之前,在没有弄清楚事实之前,大家都有先入之见,先入之见是经过了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一直在渲染的“碰瓷”,大妈诬陷好人或者拉住了好人,这样的情况变成了非常普泛的话语,在社会上广泛的弥漫。其实这个情况,如果是两个人在这个情况下发生争执,一般是两种情况都存在,在事实上也是两种情况都存在,一个是碰了,想赖,一个是说没碰,热心助人,但是这边想讹人。这两种情况其实在社会上都存在,但是另一种情况就是,撞了人想赖这种情况往往在道德上并不是冲击力像讹人那么强烈,所以我们往往对这个关注度没有那么大,反而是最强烈的,变成社会里非常焦虑的现象,大家都拼命的抨击这个事,最后引出来乌龙的案子,大家最后发现把自己晾在这些。
主持人:
张教授,您觉得这样的事情,而且一夜之间发生了大逆转,会让我们改变吗?会当下的中国我们自己每个人的内心变得更好一点吗?
张颐武:
我想首先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先别着急,需要一个对事实的认定,就是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在抨击,在表达自己的义愤,表达自己道德高度的前面先了解事实,这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主流的媒体还是我们的自媒体,还是我们一般的公众,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事实情况一旦清晰了,其实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次权威部门后来迅速认定,“平安北京”的微博也发表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认定,这样以后,这个情况又发生了大的逆转,现在我是觉得我们首先一点就是先弄清事实。第二点,实际上弄清事实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发布之前要留有余地,即使是非常着急要发布消息,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既然没有弄清楚,就要把这个事实先弄清楚。我现在觉得很多这方面就是缺少对事实充分的认定和了解,产生了很大的道德上的义愤,道德上的判断。现在需要的,大家需要对事实进一步认清了解,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主持人:
是否我们每一个人好像与此事无关,我们只是愤怒者和旁观者,但是也要有所反省呢?
张颐武:
对,我们在发表议论之前,应该对事实缓半步做判断,做自己的道德上的判断之前,先缓半步,这是非常重要的,时间上有一点点延后,使得事实逐渐清晰化以后,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思考、分析,这个比较重要。同时,我们在救人之前,我现在觉得也需要有一个让大家互相之间,在碰撞诬陷以后,大家对事实有一个充分的认证,这是社会需要有的基础关键的问题。
主持人:
非常感谢张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解读。的确,今天这样的事情在提醒我们,很多事情真不能那么着急,不要着急愤怒,甚至有的时候也不要着急感动,等到真正的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再去释放相关的情绪、义愤,包括评论,其实对这个社会保持一种更加让我们愉悦的环境,可能更有好处。当然,说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想强调我喜欢这条新闻,其实我非常不喜欢这条新闻,但是发生了这种变化之后,开始喜欢它,喜欢它什么呢?它会提醒我们今后不那么着急立即产生反应,比如说一个调查就证明了这个结局,您再看到碰瓷或者讹诈新闻第一反应是什么,认为是真的43.01%,认为是假的5.71%,不好说,需要再看看调查结果已经达到了51.28%,这就是这条新闻在大逆转事实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反省一下自己。
好了,说到这儿,最后针对这个事情还有几句话,其实不管是这位被撞的大姐,还是整个社会,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得理之后也可以适当的饶人,不能得理不饶人。当然,大姐不会,我说的这种得理要饶人是有前提的,该赔偿的必须赔偿,没有驾照法律应该给予惩处,但是再去拔高,给予很多吐沫或者社会的口水,我们该把自己变成当代的“义和团”了。其实这个小伙子,外国的小伙子他也应该去反省,但是不应该被过度,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就上升到了“八国联军一份子”这样的概念,有这样的留言。其实开放的中国需要心平气和的面对男人、女人、外国人、中国人、大人、小孩,平等就是一种进步。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同样的一件事情,在香港发生的,也是利用很多香港人对内地人的猜测和不解,甚至说是怀疑,甚至有一点愤怒,于是出现了这样一条怪怪的新闻。
解说:
“大妈讹老外”仅用一天就经历了大反转,今天媒体的关注和反思还在继续,而在香港,类似的反思似乎也在进行,因为在前些天香港也上演了另一出反转剧。照片里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叫凯情,只有半岁大,就在上个月23日,她的母亲报警称,她在前一天推着婴儿车带女儿外出散步时,遇上一男一女问路,其中一名40多岁,穿黑衣、蓝色牛仔裤、说广东话乡音的内地女子向她问路,而就在她热心的指完路后,却发现婴儿车里的凯情不见了。一时间香港婴儿偷窃案迅速引发大家的关注,香港警方不但出动了大批警力开展调查,还根据凯情母亲的陈述,发布了针对内地中年妇女的通缉令,并且香港海关也在口岸加强了警惕防范,除此之外,就在事发当晚,还有热心港人在网上建立找回孩子的群组,至少有5.5万人参与其中。由于母亲报警声称是内地妇女所为,一些香港的媒体也将报道的方向指向了内地,称内地偷孩子的团伙已经杀到香港了。一些香港网友也从对婴儿丢失的关注转移到对内地人的指责上。虽然香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曾表示,过去十年共有七宗涉嫌拐婴案,都不涉及内地人,此案涉及内地婴儿拐卖团伙的可能性极微,但他的说法仍无法消除一些父母的疑虑。
市民:
会担心,我之后会多注意看孩子,他去哪里我都会跟着。
市民:
比较担心,所以要两个人带她出来,一个人不敢带。
解说:
然而就在事件发酵了九天后,香港警方通过缜密侦查,终于发现了小凯情的下落,但她已经不在人世,而凶手正是她的母亲。12月2日,小凯情的母亲承认,在上个月17日早上睡醒后就发现小凯情猝死,怀疑是被被子盖过头而窒息送命,随后她将女儿尸体藏于小提琴琴盒,并当垃圾丢弃。由于难以向亲人交待,才虚构了孩子被内地人盗走的谎言。真相大白,耸人听闻的香港婴儿被所谓内地拐子党拐卖事件纯属子虚乌有。随着案件的告破,这位母亲已被警方拘捕,而香港新报在昨天却发出这样的报道,“内地人无辜被冤枉,港人多番含沙射影,在未查明真相前,就胡乱指责内地客,冷血恐怖的港人,应该给内地人道歉。”
主持人:
为什么把这两件事情放在我们这一期《新闻1+1》里说呢?它背后的社会心理是完全一致的,它都是利用了人们的相信,然后去制造了一种其实是反向的新闻,前者利用的是人们都觉得大妈一定是在讹老外,因为这样的事简直太多了。于是,今天我们才知道真相,原来不是这样,是这个外国小伙子骑摩托的确撞到了她。而发生在香港这件事情也同样是如此,这个母亲先想好了只要说是内地人,一定香港的媒体,包括很多人都去相信,果真事实如此,直到真相出来,内地人整体,包括我在内,我们每一个人在内被怀疑的危机才解除。最后结束,还是用针对北京的这件事的新华社的新华网事上说的,“不知道你的名字,要向东北口音的女士说声对不起,你从受伤者变成了“碰瓷”者,受委屈了。微博年代记者和网友都是把关人,需要提供真相,理性思考,网络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能骂娘,一拥而上认错事不关己,我们都欠她一声对不起。”就像香港媒体说的,也欠内地人一声对不起。当然,李某,包括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仔细的去思考,今后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样呢?我们是不是也是头一天骂大妈,第二天骂老外,然后接着骂媒体?反省自己是进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