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2月10日电 (记者冯国栋)武汉去年底在国内率先开展“车窗抛物”有奖举报,一年来接到约1050件有效举报。为此,武汉城管委支付奖金约10万元。但据记者了解,在这千余件被查实的举报中,至今仍有近半数涉事车主拒交50元罚款。
“车窗抛物”为何遭遇追责难?给不文明行为强制“刹车”,到底难在哪?
有奖举报“车窗抛物”一年兑现约10万元
刘女士是武汉一位“的姐”。考虑到行车安全,她在出租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却意外记录了38起“车窗抛物”。刘女士将视频提交给武汉市城管委“车窗抛物”举报专班,日前收到3800元现金奖励。
这是武汉“车窗抛物”有奖举报开展一年来开出的最高奖金。
武汉市城管委统计显示,自去年底开展“车窗抛物”有奖举报以来,已接到各类“车窗抛物”举报2399件,已认定有效举报1049件,共有2000多市民参与举报。
按照每有效举报一起奖励100元的标准,一年来,武汉市城管委共发放奖金10多万元。这笔资金,主要来自武汉市城管委财政运行资金,部分来自每起“车窗抛物”50元的罚款。
据了解,武汉“车窗抛物”有奖举报实施细则是国内首部针对“车窗抛物”不文明陋习提出的一项地方措施。细则由武汉市城管委、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公安交管局三个部门联合制订,以鼓励市民举报为主,同时利用街道视频探头抓拍“车窗抛物”陋习。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车窗抛物”有奖举报办法在武汉知晓率较高。武汉汉口四维路一位环卫女工说:“今年从车窗里抛出的垃圾大约减少了九成。”她所负责的路段,以往每公里常见10到20个垃圾,现在这些垃圾比较少见。
数据显示,此前在武汉由“车窗抛物”引发的环卫工人被撞事故,每年大约10起。有奖举报实施一年来,这类事故已经少见。
强制追缴罚款遭遇半数“钉子户”
记者了解到,继武汉之后,北京、杭州、昆明等城市也陆续开展“车窗抛物”整治行动。但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车窗抛物”有奖举报深入开展,追责难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武汉市城管委“车窗抛物”整治专班负责人叶志卫说:“在1000多件有效举报当中,近八成的违规者未主动接受罚款。在发放《告知函》、发短信告知后,仍有400多‘钉子户’,因各种原因对处罚不予理睬。”
据了解,在强制追缴“车窗抛物”罚款过程中,武汉城管招数频出,除用网上曝光台、举牌上门等方式通知和催缴,还启动了司法程序……
“车窗抛物”追责难在哪?记者调查了解到,执法程序复杂、时间长、成本高等原因,让“车窗抛物”陷入“奖励容易、罚款难”的尴尬境地。
强制追缴“车窗抛物”罚款的武汉市江岸区法院工作人员介绍说,武汉首批通过审查的“车窗抛物”案卷中,仍有部分当事人态度恶劣,拒不接受处罚。
据叶志卫介绍,武汉城管处罚“车窗抛物”的执法依据是《武汉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由于多是瞬间行为,市容监督管理员很难在现场抓现形,客观上缺乏执法手段,而强制执法又牵扯到多个部门,需多部门合力才能保证处罚到位。
“强刹”不文明难在哪?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车窗抛物”,“中国式过马路”“某某到此一游”等饱受诟病的陋习,也在今年遭遇政策性“强刹”。
今年5月,北京交管向“中国式过马路”亮剑,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全面执行罚款措施;而“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处罚也被加入到今年10月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
“强刹”不文明行为难在哪?专家指出,目前用强制手段规范文明,难点是做到“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在规范文明行为立法上刚起步,仍有提升空间,地方可结合自身情况探索立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教授认为,地方立法关键在于寻求共识。立法的前提是社会对抵制某些行为已经形成一定共识。在无法达成社会共识的情况下,对一些行为采取强制手段,往往适得其反。
“强制手段的‘副作用’有可能会导致执法成本加大,以及社会对立情绪紧张。”乔新生说。
武汉市文明办副主任田冰认为,教育引导与法律强制两种手段需双管齐下,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他说:“采取强制手段,前提是教育引导工作已经落实到位。在多次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再采取强制处罚手段,一方面能保证处罚公平性,另外一方面也能让强制措施更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