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副部长否认延迟退休从机关事业单位开始

2013年12月12日02:09  海外网

  延迟退休何妨多用激励

  针对社会聚焦的延迟退休等养老话题,官方有了最新的表态。媒体日前报道,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说,我国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以一年提高几个月的“迈小步”方式进行。曾有传言,延迟退休对公务员更为有利,政策可能会先从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实施,胡晓义对此明确表示没有听说过。

  对于这样的消息,公众还是有弹有赞,不过就网络留言跟帖而言,还是倾向性比较明显的反对之声。相对于不久前中央宣布“单独二孩”政策的受欢迎程度,养老政策上的质疑之声恐怕要大得多。

  就人之常情而言,工作了大半辈子,多数人可能还是愿意及早退休,享受天伦之乐。即便是希望发挥余热的劳动者,他们也可以通过返聘等方式重回工作岗位,所以,公众对于普遍延迟退休并不太感兴趣。政府推行的延迟退休显然不是基于劳动者迫切的工作热情,而是养老金支付缺口。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延迟退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当然,从国际趋势和人均寿命延长的角度来看,适度延长退休年龄也并非一无是处。不久前,英国政府也提出,英国人的退休年龄在本世纪40年代有可能提高至69岁,而目前这个数字通常是65岁,到2020年提高至66岁,2028年提高至67岁。

  这种阶梯型、渐进式延长的退休年龄,也将为我国所采用。胡晓义就说,延迟退休年龄一定要“迈小步”,以“一年提高几个月”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用较长一段时间逐步完成平滑过渡。但是,即便是小步走的方式,公众在情感上也可能不愿意接受,在我们看来,要想延迟退休年龄恐怕还需要更多激励机制和公平安排。

  首先,用奖励的办法促使人们主动延迟退休。延长退休年龄既然是国际趋势,并且通常会用三五十年来实现,那么“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率先延迟退休的群体,在推广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补偿,在公众逐步接受后再恢复常态。延迟退休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主要是为了填补养老金的缺口,为了省一笔钱,那么这种理由很难被公众接受。这种谋划也算不上“上策”,当一种政策遇到多数群众抵触的时候,它的执行恐怕也不会到位。那还不如用激励的办法,让延迟退休对个体有更多好处,促成“趋利避害”的选择,比如减免个人所得税、额外提高养老金基数,或者增加其他的福利。

  其次,延长退休年龄必须实现更加公平的养老。当前,养老金的领取存在“双轨制”,企业职工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差距过大,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矛盾。所以,公众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抵触,其原因不乏对这种差距的不满。尤其是,公众还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更有利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尤其是居领导岗位的人,不仅让他们更加“恋栈”,而且他们在任时间越久,其各种岗位待遇也会越高,对应退休金也越高。这种相对落差越大,公众对于延迟退休就越抵触,只有清除“双轨制”,让大家在统一、公平的标准下退休养老,公众才会真正接受这种安排。

  其三,必须创造出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年轻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也就是说,当劳动者跨过原来的退休年龄线,如果身体还能适应原岗位那么可以继续工作,如果身体不能适应则可以转换岗位,新岗位既能发挥作为中老年人的余热,又能腾出老岗位给年轻人。否则的话,一些特殊工种,比如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这些劳动者比普通工种的劳动者通常提前五年退休,如果这个群体也要延长退休年龄,恐怕会给劳动者的身体带来无法承受的损害。当然,如果能够开发出更多适合他们的新岗位,不需要拘泥于年龄和体力等因素,那么这种延长退休也未尝不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公众普遍拥护的延迟退休方案才可能真正落实,否则对于年逾六旬的劳动者,难道还要强迫他们继续干活?这种做法,无论是情感上、文化上恐怕都难以被认同。那么最终的延迟方案也会落空。这样,不仅损害了政府权威,而且也会让老龄化的中国面临新的困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SN09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明年放假安排公布 除夕不再为法定假日
  • 体育三星杯唐韦星胜李世石 中国包揽年度6冠
  • 娱乐张艺谋超生罚款数额成谜 高低相差2682倍
  • 财经机构称中国房价涨幅仅次于迪拜
  • 科技阿里COO解读投资海尔:想突破格局
  • 博客老外让人发狂的名字 盘点中国禁片(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青年弃万元工作当北漂:理想就是买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