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回忆小平南巡:有电话来要求不搞宣传报道
陈伟鸿:好,谢谢大家的掌声,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我们今天的《对话》。此刻呢,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深圳的莲花山公园,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这里是一座伟人的雕像,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0年前的春天,已经88岁的邓小平先生就从这里开始了他的南巡之路。
而20年后的这个时刻,新近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莲花山向邓小平的塑像,敬献了花篮,同时也开启了他履新之后的第一次考察之路。
今天在《对话》节目的现场,我们请到了三位长者,他们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亲历者,而且呢,也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邓小平和习近平,都有过亲密接触,来,我们掌声欢迎三位嘉宾。
李灏:原广东省副省长兼深圳市委书记,于1985年到深圳主政,一度给人以“铁腕”印象,邓小平二次南巡时,李灏任深圳市委书记。
梁广大:原珠海市委书记,市长,于1983年到珠海上任,1998年退休,是中国5个经济特区中主政一方时间最长的官员,邓小平二次南巡时,梁广大任广东珠海市市委书记。
陈开枝:原广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直接负责了邓小平二次南巡的全程接待工作,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
陈伟鸿:我们也知道创办经济特区,其实就是一次大胆的实践,在1984年的时候,小平就曾经有过一次南巡,那一次是为了来解决深圳特区,珠海特区,我们所创办的特区,到底是不是应该办下去,到1992年的时候,特区的建设又面临着一轮新的争论,于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小平又一次的南巡,我想问问陈开枝先生,小平1992年的南巡您是全程的参与者,当时在什么样的场合知道,小平要来南巡了?
陈开枝(原广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92年元旦的凌晨五点,中共中央办公厅给中共广东省委发了一个绝密电报,这绝密电报只有一行半字,就说中共广东省委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你们做好接待,安全工作。
这个电报呢,经过翻译,上午的九点多才送到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手上,谢非同志看了电报,就要找我,打电话问我在哪里。
陈伟鸿:您当时担任的职务是。
陈开枝: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因为当年那个秘书长很少,只有一正一副,那个我说,我在南海那个沙头镇,他用一名能够听得懂的话跟我说,我们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来做出安排。
陈伟鸿:你当时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
陈开枝:因为我们这几年太压抑了,早就希望这个老人家要来了,也想到他一定要来了,不来中国的问题不能解决了。
陈伟鸿:究竟因为什么而压抑?
陈开枝:1989年风波以后,整个我们国家笼罩着一种非常沉闷的气氛,“左”的思想全面抬头,这个时候呢,已经有人连引进三资企业都反对,很高层的领导说多一个三资企业,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他说他们不要,所以在这样情况下,说休息,我就绝不相信是来休息的。
陈伟鸿:那您觉得是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呢?
陈开枝:来解决中国的大问题。
陈伟鸿:这个大问题对于当时的经济特区的主政者来说,可能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争论,到底经济特区姓“社”还是姓“资”,我想问一问李灏书记跟梁书记,你们当时在深圳,在珠海遇到过这样的一些争论吗?
李灏(原广东省副省长兼深圳市委书记):小平的第二次南巡,当天到的上午,本来是休息的,他就要出去看一看,一上了车就问我,你深圳发展得怎么样,外资占比例多少?我说大概占25%左右,四分之一左右,他最大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没有想到你发展那么快,第一句话。第二句话,特区姓“社”不姓“资”。
陈开枝:他那个九点到了以后,九点半就回到迎宾馆安排好了,十点钟他跑出来,对着我说快点调车我要出去。
陈伟鸿:马上就要出去。
陈开枝:马上要出去,我就给他说,这个方案送到北京,你都看过的呀,考虑到您老人家年纪那么大,搞了两天两夜很累了,所以上午到了就休息了,他就说,你不知道啊,我坐不住啊,为什么坐不住啊?因为听到风言风语太多了,说的怪话连篇太多了,所以他也有很大的压力,所以他要急着出去看看,所以上午出去越看越高兴,后来我扶着他上车的时候,他又冒了一句,那些人真放屁,那些人真放屁啊。那就是当时就是那种反对办特区,反对改革开放,那种声音太强烈了。
梁广大(原珠海市委书记、市长):我感觉当时1992年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最盼望他来的时候,李灏书记接待了小平以后就,23日吧,就送他到蛇口码头,我见到李灏,他们到了下车了,看到我来接车的时候,我很快就跑上去,我说邓书记啊,我盼你来盼了很久了,珠海人民盼你来也盼了很久了。
陈伟鸿:他说什么?
梁广大:他说我也想来看看你们啊,所以后来就,我就介绍跟我来的人,给他介绍,然后小平就跟李灏他们告别了,我们就登上船,一上船的话呢,我们就把心里话就跟他汇报了,当时我压抑了很多的思想,当时那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过去老大哥我们向它学习的,为什么一夜之间老大哥就倒下去,对我们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我们国内又曾经发生过春夏之交的“六四”风波,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当时理论很多,到了我汇报了珠海情况以后,我把我压抑的思想跟他汇报,第一个汇报呢,我感觉是什么呢?我感觉现在我们很多政策制定不久又改了,又调整了,小平马上觉得,这是“左”,也有“右”。
“左”是根本的,它打着革命的旗号,很有欺骗性,一些所谓专家、经济学家,拿着大帽子吓唬人,“左”的东西在我们党内可怕,当时他的女儿毛毛说,你三上三下就是受“左”的影响,后来小平点头,小平又举起三个手指,后来我接着说,现在有些人还说我们珠海这样搞,实际上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一套,小平又马上回答这个问题了。
资本主义,说我们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也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也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这样的话呢,大家又解决我们压抑几十年,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大家为这个问题,鼓掌(时间)最长了,热烈鼓掌。
【深圳电视台提供资料: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动摇不得,继续发展,要使人民生活继续提高,他才会相信你,才会拥护你。资本主义发展好多年了,几百年吧,我们才多长时间,我们耽误了几十年,不耽误这几十年,我们现在的面貌就完全不同,再耽误不得了,中国穷了几千年了,是时候了。】
陈伟鸿:李灏先生,我要向您求证一下,刚才呢这个梁先生也说了,小平同志是乘船从深圳到了珠海,那么他乘船离开深圳的时候,听说他给您留下了一句话,叫你们要快一点啊。
陈开枝:发展快一点啊。
陈伟鸿:这个原话叫。
陈开枝:已经进了船舱了。
陈伟鸿:又返回来。
陈开枝:又返身来对着他说的,你们要发展快一点啊。
陈伟鸿:那李书记您当年听到这句话,你自己的内心反应是什么?
李灏:我想啊,这个话很自然的,因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嘛,他也没有批评的意思,我回来市委我们开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小平那句话对我们既是鞭策,也是很大的鼓舞
陈伟鸿:可见当时的争论啊对每一个人来说压力都特别大,梁广大书记当时还有一个别称,叫梁胆大,有人曾经告诉我说,小平同志南巡的相关的新闻报道好像是从您这儿开始的,因为当时小平同志辞去了党内外的职务之后,他的很多的公开活动就不提倡报道了,这好像也成了一个惯例,但是在您这儿破了这个例。
梁广大:对。那么我感觉为什么能够报道出去呢?我们这里靠近一个国际的一个重要的口岸,什么问题都反应特别敏感,当时珠海有一个企业,借了两千七百万美元,还没有到期他就逼我们还债了,我说为什么逼我们要还给你呢?他没有什么可说,说这个企业资质不好,没有保证,所以如果你不归还,你就要打官司,在香港要上法庭。
陈伟鸿:那我们能还得了吗?
梁广大:我就找了几家有外汇的企业,就经营对外贸易的企业,请了总经理到来,请他帮帮忙,我说现在国际上,对我们这样逼债了,请大家支持一下市政府,六个企业,筹集了两千七百万美元,我们一下子就还给他了,大家这样支持,我含着眼泪。
所以后来我呢,小平来了以后,我就主动找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澳门日报》的社长到来,我说这次小平南巡解决大问题,对我们的话呢,改革开放和国家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希望你们能不能报道出去。
所以看我们第二天,听过我们介绍就报道出去,那么接着呢当时就,很多一些国际反动势力都希望我们跟那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下一个轮到中国了,这么猖狂来搞我们,所以我们感觉先报道出去,给外商,给国外的友好人士,对中国有信心。
陈伟鸿:这个报道陈开枝先生当时看到了吗?
陈开枝:看到了,老人家来南巡出发之前,又来了个电话,有四个不准,不听汇报,不题词,不宴请,不搞宣传报道,所以我们难题呢,又要对付上面会追查责任,又要让这个新闻能泄露出去,每一次香港登一下,晚上开会都说要查,查吧,实际上都没查,都希望出口转内销,快点。
陈伟鸿:但实际上在1992年的3月26日的时候,我们的《深圳特区报》,就发了一篇长篇的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个绝对不是出口转内销的了,这是我们本地的,原产的了。
陈开枝:这个已经都探索得差不多了,那个外面也报道那么多,上边就不说话了,那个中央也已经开始传达当天的谈话了,所以这个时候感到时机到了,深圳这个东西报道就可以推出去了。
陈伟鸿:那李书记当时推出这样的报道,你不会觉得有一些冒险的。
李灏:我们当时内部有个默契的,总体上来讲,我要遵守纪律,比如说,写消息的,那个类似这种短文章,已经出来了,但是正正规规的,从头到尾的报道像《东方风来满眼春》啊,这样的报道,我们跟宣传部长有个默契,我说这个事也不能请示,谢非同志他也不敢做主,你请示我我也只能说当作不知道,层层下放了一下,就登出来了,就这样子。
陈伟鸿:其实这篇文章,几位终于解开了这个尘风的历史档案,让我们知道在海内外引起这么大反响这个长篇的通讯,到底是怎么出台的,几位当你们再一次从报纸上看到这篇通讯的时候,你们当时读报的这种特别感触是什么?
李灏:我跟你讲一个简单的事,比如说就那一天,坐车就到跟你交接班了,那天上午,我想想我沿路还有什么东西没给他汇报,我今后的几项工作,大的措施还没有汇报,我要抓紧时间给他汇报一下,我准备,第一,我搞我的企业升级,转型升级,第二项,我要搞农村城市化,第三项,我要进一步开放一线,加强跟香港的关系,第四项,我尽量运用我们的立法权,加强法制建设,这么几项,我给他汇报,你说他马上说的什么话?你说的东西,我都赞同,你大胆去干。
然后呢不要怕犯错误,这个但是呢,每年看准的就要大胆去干,每年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对的就改革,我听完这些话,我就说,好,你的指示很重要,对我们很大的支持,我要尽量争取不犯错误,少犯大错误,他又抓了我这句话,我要你是大胆地闯,不是先考虑犯不犯错误,这个对我很深刻的教育。
梁广大:我在珠海待这七天的时间,你们要加油,要加油,我们国家穷了几千年了,我们不能再丧失这个时机啊,我们两个人都含着眼泪,88岁了,他还是这样惦念国家,对国家的兴旺发达他寄予很多希望,另外这一天,我知道他明天就要回北京,离开珠海了,我就说,我说邓书记,你这几天发表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讲话,我一定坚决贯彻到底,他怎么说呢?
我的讲话可能有点作用,但我的作用叫不动摇,谢非马上答一句,这是根本的。
陈伟鸿:小平的南巡是在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推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之举,在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我们看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大门也更大地向世界展开,在今天的节目现场,我准备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呢记录了小平同志当时南巡的一个路线,从深圳到珠海再到顺德再到广州,20年前的这条路线,2012年又一次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当中,这是履新之后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的路线图,完全一致。
我想问一问台上的三位嘉宾,你们三位是什么时候知道,习总书记要到南方来考察的。
陈开枝:3日那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就说习总书记这次要到广东来,要见,他说要见几个老人,也没有说见哪几个老人,但是包括你陈开枝,就希望我们不要离开广东,等候通知。
我们也是来到以后才知道,我当时猜,我当时猜肯定有他们两个。
梁广大:我们当时,我就5日接到了之,5日市委通知我,这几天就不要离开珠海,就没有说谁来,但是我自己本身呢,也知道都有,肯定中央主要领导来。6日这天我就知道习书记来了,所以叫我们7日来见。
【解说: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履新后离京外出第一次考察广东行,又将深圳作为第一站,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深圳市莲花山公园和平常一样,游人如织,就在这一天,12月8日的上午没有事先的封路和清场,习近平一行来到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瞻望邓小平同志塑像,并敬献花篮,这让许多事先并不知情的游客们着实惊喜了一番。
9点55分,习近平登上莲花山公园,敬献花篮仪式开始,随后向邓小平同志鞠躬致敬。这几 位曾经在1992年陪同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老同志,李灏、梁广大、陈开枝等,也被邀请出席了仪式,并且与习近平有了一次让外界关注度颇高的交谈。
习近平: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民,富民之路。】
陈开枝:我接到电话除了高兴以外,因为他交代说有个在莲花山活动完,有个简短的交谈,那个简短的交谈,就不能说很多话了,我就想着在这个场合能够说几句什么话,我就想好了,那天在这里献完花,我们几个老同志围着他的时候,我就给他说了这么一些,小平同志南巡的时候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
反复给领导干部都谈了一句话,谁不坚持改革开放,谁就没好下场,跟群众又反复说了一句话,谁不坚持改革开放,你们就把他打倒。
陈伟鸿:谁不搞改革开放,谁就是死路一条,是不是又把这句话又跟习总书记又强调了一遍。
陈开枝:重复一遍。
梁广大:这不是我讲的,是他讲的,因为他站在这里,看深圳的都市,当时1992年呢,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大家谈,他说国家改革开放有今天不容易,我说小平在1992年也讲过,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就是靠改革开放,如果中国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陈伟鸿:那当你说完了这句话习总书记他怎么来看改革?
陈开枝:改革开放,就是那个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招,就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啊,你看在这个路线上蓝色的代表邓小平南巡的路线,红色的代表习近平的观察路线,他们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种巧合吗?这个路线选择是毋庸置疑,说出最重要一个意图,给世界,给国人,做了个重要的宣示,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一定会坚持小平的路线,沿着小平开辟的中国改革的方向走下去。
【解说:巧遇习总书记车队。警用摩托有闪灯无警笛。中巴未拉窗帘,透明玻璃,车速约每小时60公里,深南大道交通如常,仅见一辆清障车。致敬!习总书记有空常来哟!】
陈伟鸿:其实这次的习总书记的广东之行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你们三位在和习总书记接触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对这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记忆。
梁广大:没有什么封路,又没有什么开路这些,跟老百姓的车辆一样来走。
李灏:那天我们提前来这里的,这里没有清场,没有封路,现在已经,也是有今天这么多群众,已经都在,来自四面八方的,于是总书记下车以后,首先不是来跟领导干部先握手,是跟围观的群众先握手的,,那些群众涌上来有些群众用手告别,上去以后马上打开车窗。那个深圳,城建部门的领导,还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说他们去那个前海的时候,那个车队路过,(习总书记)看着有洒水车,马上就问,哎,怎么专门给我们洒水啊。后来城建部门说,我们这条路每天只要不下雨都会洒一些水,你不过刚好碰巧,我洒着水,你的车子就经过这里了。
陈伟鸿:在结束了广东行之后,大家看到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这些规定当中包括了调研要轻车简从,不安排宴请,严控以中央的名义召开的会议,减少交通管制,一般不封路等等,虽然从时间表上来看,这八项规定是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之后才出台的,但是在各位的会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他的广东之行早已经开始践行了这一系列的规定。今天在我们的现场除了这三位老领导之外,还有来自企业的代表。
刘若鹏:大家好,我叫刘若鹏,我是深圳光启研究院的院长。
陈伟鸿:是一位非常的年轻的院长,习总书记在广东的考察过程当中去了你们研究院是吗?
刘若鹏:对。
陈伟鸿:当时提前多长时间知道习总书记要来?
刘若鹏:应该是一两个月前吧,就是有听说大领导要到深圳。
陈伟鸿:然后呢?
刘若鹏:说有可能会到我们单位来,因为深圳经常也是有很多领导来嘛,觉得,哎呀可能说说而已。
陈伟鸿:周五到来了,这个习总书记来到了你们的企业了。
刘若鹏:是,果真就来了,所以当时总书记来的时候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果真。
陈伟鸿:那你上前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刘若鹏:上前握手,还是先说我是谁,最后就是主要介绍了我们在一个叫做超材料科学和技术这么一个领域的一些全新的一些工作。
陈伟鸿:给习总书记介绍的过程当中,你觉得他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
刘若鹏:我觉得总书记对这种,我们原始创新,或者这种源头科技创新去改变行业,甚至是更广泛范围内的一些变革的这种制度变化,我觉得他对这个事情非常关心,尤其是对中国这个下一步怎么样聚集人才,把这种科技的这种创新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直非常关心的,所以一路往过走,我们实际上是不断地用我们自己做的一些应用尝试来不断地去给(习)总书记汇报,这样子的一些,可能我们听都没听过,想都没想过的这些东西,怎么样在通过科学在这个行业里面真正让它发生,让这些事情发生。
陈伟鸿:那你们的技术和产品将会在什么领域给我们带来一些创新性的变化?或者是革命?
刘若鹏:实际上我们主要做的这个,这种特种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电磁材料是对于电磁波,对于无线电波,对于任何无线或者光的这种东西是具有特殊的调制,那么因此只要有无线电波的领域几乎都可以有超材料,未来的很大的应用,包括我现在手上拿的这个无线话筒,所以它是一个底层的,一个技术的突破。
陈伟鸿:习总书记去的这家企业可能有很多的创新,梁先生我想跟您讨论的是在创新背后我们的人才机制,为什么我指定想和您探讨呢,因为我知道在1992年,为了要采纳更多的创新型的人才,您是重奖,重到什么程度?
梁广大:当时珠海办特区的时候,珠海本身是一个三等县,是一个渔村,没有什么人才,当时办特区人才都是那个,农科所的农业研究人员,真的其他人才就非常稀缺,但是要建国家特区了,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用到。
陈伟鸿:那您用什么样的重奖的方式来吸引人才?
梁广大:一定要重奖,首先创造好投资环境以外,创造人家来这里生活条件还不够,还是的话呢,能不能奖励人,每人一套房子,就洋房啊,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有二百平方米的,另外还奖励小汽车,当时的奥迪啊,是如果能够评得上五等以上的,我们就要奖励,每人奖励一个,一台汽车,一套房子,大概折合人民币就一百万左右,当时我们制定出来了,准备三月份执行,正好小平来了,我就请示他,他怎么说呢,我说邓书记啊,我准备下个月呢,我就按照你的一贯重视人才,我准备实行重奖,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我准备奖励他,可能现金上百万呢,那个小洋房,小汽车呢,他还没要我讲完,他就举出那个右手的大拇指,我同意,我当时怕他,怕人家,我这样重奖人家说我,人家会说风凉话,风凉话,干脆我就把我的,把市委市政府的想法向他汇报了。
陈伟鸿:我想问问这个若鹏啊,这次习总书记到你们那儿谈到过人才的问题吗?
刘若鹏:总书记最后出来的时候就非常激动,发表了将近7分钟的讲话,专门就是讲人才,国家的强盛,我们叫做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陈伟鸿:所以这实际上是我们在改革再出发的过程当中重新再一次再强调我们的创新机制,人才储备。在习总书记离开深圳,最后到广州的时候也再一次提到了国际竞争我们面临的这种严酷的局面,这就是时间和速度的一场竞争,今天也有很多的企业就在我们的现场,你们是不是也在国际竞争当中感受到了这种速度感?
刘志雄(三诺集团董事长):因为小平来到深圳的时候,是激发我们敢于闯的那份精神,习总书记来到深圳,更鼓励了我们要用全新的一种精神。
陈伟鸿:当年也是受到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来到深圳的吗?
刘志雄:我创业是因为小平书记的南巡讲话,使得我有这种敢去创业的冲动,我是1990年来到深圳的。
陈伟鸿:当时带了什么来到深圳了?
刘志雄:就带一百块钱,带着梦想而来。
陈伟鸿:带着一百块钱。
李灏:带着一百块钱来到深圳,那时才18岁,我应该说小平书记南巡讲话沐浴了这种改革开放春风,这样子起来创业的第一波纯粹什么都没有的一个草根企业,纯粹就在深圳一点一滴的这样发展起来。
陈伟鸿:现在企业发展到了什么样的一个规模?
刘志雄:我们产业现在是由6年前第一家上市公司,去韩国上市,现在已经音频是全球最大的IT音频产业。所以我也特别留意到在中央经济会议包括“十八大”里边提到以创新驱动力来发展这样子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跟这样子全社会把技术跟实体经济,包括跟产品结合,产业结合这样子的一个大方向,我觉得对我们企业是很大的机会,特别制造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走向中国设计,这一个这样子的战略上(习)总书记给了我们很好的一种指示,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陈伟鸿:我们认识的这两家企业,它们都扎根在深圳,李灏书记你觉得为什么在深圳的这些企业当中,他们会如此的关注创新,如此的关注人才。
李灏:其实我觉得你们两位讲的都还是技术创新,是制度,机制的创新,来推动这个科技创新,这个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家都知道华为,华为为什么做那么大?当时来讲我们的环境,你想私营企业带着那个资本家的帽子谁来啊,所以当时有很多技术人员手上有技术,有know how(专门技术),他到哪儿去做啊?所以我们当时就放开了,就等于把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就是说你不算私营企业。但因为私营企业到现在,都没有这个词了,实际上讲私营也可以,就叫民营企业,当时一开放呢,就一两个月就上百个来注册,他政治上解放了。所以我讲觉得对于推动科技进步来讲,比如说我们深圳的科技来讲,科技单位,科技经费大部分都是企业,不是国家。
陈伟鸿:不是国家出很多钱的。
李灏:对,你说是不是这样。
陈伟鸿:深圳就是一个特别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深圳还有一家企业叫比亚迪,他们也用自己的创新把车从深圳开到了全国各地,未来可能世界各地。
侯雁(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那个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先生也是跟随着这个改革开放的感召,带着梦想一个年轻人来到深圳创办了比亚迪,然后呢,带着梦想去借的钱创办了比亚迪,我们一直坚持都是技术创新,刚才提到的,其实我们在专利上打败了日本人。
包括比亚迪现在的新能源车,我们现在有大概800台的一流出租车在深圳大街上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可能不一定是强国,那我们就要从技术上,不断地去创新,让我们从一个大国真正做到一个强国,那时候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去在世界上可以去值得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陈伟鸿:企业其实都抓住了一些新的机会,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更多新的方向,习总书记这次广东考察之后呢,境内外的媒体都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报道,我们不妨截取其中的一些内容来看一看大家所关注的重点。
【解说:习近平视察深圳时没有红地毯,饭菜也简单,但此行的意义不能被低估。
“中共新领导人释放经济改革信号”、“中国更开放经济的信号”;“关于此次行程的很多信息都来自网络”。
还有美国媒体认为“习近平的深圳之行释放出强烈信号,他可能支持更开放的改革”。】
陈开枝:我认为,这次整个世界的舆论呢,都是一致,都认为习总书记这次南方视察释放了最重要的信息,起码一个信息就是说,新的班子是要坚持改革开放,来给世界宣示的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新的班子,是有一套新的作风,好的作风,来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的所以他这次,刚才说轻车简从,后来住五洲酒店,也不住总统套房,住普通的套间,吃,那都是那个自助餐。你知道最近新华社,发他(习近平)的消息说,还说过他朋友聚会也爱喝点小酒的人,有点酒量的人,这次沿途都说以后不能宴请,你在家里可以喝,那在这里不喝。
他自己带头落实的,知道要怎么做这个东西,对整个国家风气的改变将不可估量,他就表现一个决心,改革决不回头,中国一定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走到底。
陈伟鸿:这是传承之后的继往开来,既然要提到传承我们自然就需要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宝贵精神财富,我觉得这个问题问李灏先生最合适了,深圳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试验田,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你觉得我们的改革留下的经验是什么?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改革难题又是什么?
李灏:我想,深圳作为改革试验地,我们的几个特区也好,广东省也好,确实是(为)改革打前锋,试验地的作用。我们经过了时代的变化,我们那个时候确实更多是围绕着市场经济这方面的改革比较多一些,我觉得我们试验地的作用还是要发挥,顶层设计,跟那个基层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地区、企业的创造这个东西要结合起来,特别是我们试验区里面成功的经验吸收进去,能够做出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顶层设计,如果没有的话,很危险,一个国家那么大,你一下子就拿一个简单的什么理论,简单的一个东西,全国一下子齐步走,是不太好的,我觉得,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就是,我们逐步推进,现在要我们广东省也去扮演这个角色,深圳也是扮演(这个角色),我说深圳就是要扮演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不要小看这个试验田的作用,所以来这轮(广东)考察,我觉得我是非常高兴。
梁广大:实际上改革远远还没有结束,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啊,好像要定了很多规矩,要制定很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不要,30年确实经验很丰富,现在关键的,我总感觉现在有些单位个别部门规章制度太多了,办事太难了,不光是老百姓难,甚至部门部门之间,相互之间都是难,我感觉这个应该建立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该立的规章制度该立,该立法的有些也要立。但是立法的立足点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郭万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我觉得从传承的角度上来看,有三对关系我觉得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呢就是开放和开明,政府的开明,你的包容是衡量你未来开放全世界接轨的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呢就是这个群众和顶层,除了顶层设计一定要,自下而上的实践的探索也是非常重要,当然同时很重要的就是要大门和小门的关系,那么现在大的大门已开,我们讲小门还未开,小门就是我们存在着很多的,在我们市场经济体制中,各个层面的东西,为什么外资进来?包括我们自己的民营企业感到很多事情还是不方便,很多困难还存在,这就是小门未开的问题。
陈伟鸿:其实说到传承,还有一个可能三位长者都非常熟悉的细节,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蛇口工业区有一个很大的广告牌,上面有八个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这八个大字,也在这段时间当中屡屡出现在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其实这八个字,也是1992年小平南巡的时候提出来的。
李灏:对,我跟你说,这几字你不要看表面没有什么很复杂的好像费解,但是实际上来讲,空谈的人太多,实干的还是要增加点。
梁广大:所以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时候说,不争论是我发明,如果一争论就把时间都争论去了。
陈开枝:我们是空谈的人太多了,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现在吹牛不用上税所以就老是吹牛,以后定一条法律,吹牛也要收税,这样就好办了,就没人敢空谈了。
陈伟鸿:每一天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的人都非常多,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总会登到山顶,总会在小平的塑像前表达他们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一份敬仰和缅怀。莲花山公园郁郁葱葱,其实我总在想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像是一棵郁郁葱葱的树,我们每一个人在过去的这几十年的时间当中见证了它经历过的风霜雪雨。当然我们更期待它未来的硕果累累,谢谢大家,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