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底东娜)15日晚,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通过电视直播“亮相”。1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探月工程二期测控系统副主设计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介绍,探月工程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成果运用方面,我们跟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开展了很好的合作。
中国日报社记者:这次探月活动启用了两个新的深空探测站,未来是否还要建新的深空探测站?现在我们的深空探测能力有多强、目标有多远?第二,有媒体报道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中国这次嫦娥软着陆的一些说法,说美国和国际研究者把嫦娥三号软着陆看作是一个新的科学机会。另外还有一位是美国阿波罗11号的一个航天员——巴顿阿俊,他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嫦娥三号的细节告诉我,美国现在绝对必须和中国就月球探测合作开始交流。请问您怎么评价他们这些说法?谢谢。
周建亮:我先回答这位先生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深空测控能力的问题。在我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期间,我们建设了一套S波段的测控系统,是由12米口径的陆基测控站和海上测量船构成的,用于支持近地航天器的测控任务。为了支持我们的探月工程,又增加了青岛和喀什的18米天线,这样就完成了对嫦娥一号、二号绕月探测期间的测控任务。这样就把我们的测控能力延伸到40万公里。嫦娥二号在完成绕月探测之后,我们进行了拓展试验,也就是控制嫦娥二号由月球轨道出发到达日地拉格朗日二点,这个点距地球150万公里,这样我们的测控能力也相应拓展到这样的距离上。在去年10月,我们国家的两个深空站,也就是66米的佳木斯深空站和35米的喀什深空站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我们通过这两个新建的深空站,在去年12月13日控制嫦娥二号成功飞跃图塔蒂斯小行星,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光学照片,本身标志着我们的测控能力突破了700万公里。
周建亮:在此之后,现在的嫦娥二号探测器已经成为围绕太阳飞行的小行星,目前它距地球的距离已经超过了6400万公里,这个探测器仍然处在深空站的监控下。关于深空探测的能力,取决于天地两方面的能力,如果我们探测器的能力强,对地面设备的压力就小;如果地面设备能力强,对探测器的要求也就低。所以深空探测的能力真正能够延伸到多远的距离,应该说是由探测器和地面设备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现在的两个深空站,再加上我们未来的深空探测器的配合,应该说后续的深空测控能力要比现在已经达到的6400万公里远得多。
周建亮:关于是否再建新的深空站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建成的这两个深空站,一个是佳木斯深空站,一个是喀什深空站,充分利用了我们国家国土的东西纵深,即使这样,对深空探测器的测控跟踪也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每天也会有8-10个小时跟踪的盲区。为弥补测控盲区,做到全天候的跟踪覆盖,应该说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实现对我们未来深空探测的全天候的测控跟踪,这样的建设势在必行。
吴志坚:这里谈到探月工程国际合作问题,探月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就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探月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成果运用方面,我们跟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嫦娥一号、二号所获得的科学探测数据是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的。在一期工程中我们与欧空局开展了测控方面的合作,并相互交换了智慧一号和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数据。在我们二期工程中与欧空局测控合作方面,这次欧空局提供了一个飞控中心、三座测控站来参与嫦娥三号的任务。在三期工程中我们的国际合作会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