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上海滩的一起跨国拆迁案

2013年12月18日10:54  法律与生活

  发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起著名跨国拆迁官司,在中国现代法律史上的意义非比寻常。一名中国业主因对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强拆决定不服,与之对簿公堂,并最终获胜。

  发生在上海滩的一起跨国拆迁案

  文/王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起著名跨国拆迁案件的原告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青帮头子、人称“江北大亨”的顾竹轩,与之对簿公堂的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顾竹轩的发迹史

  关于顾竹轩早年的资料,目前留存不多。据其后人介绍,顾竹轩于1881年(也有1886年之说)出生在苏北盐城一户贫困农家,十几岁即到上海闯荡谋生。据说,顾竹轩粗壮魁梧,“力气大,食量过人”,有一副好身板。

  顾竹轩长得大脸盘、大耳朵,一副罗汉相,在人群里很是显眼。他在上海靠拉黄包车维持生计。年纪轻、力气大的他车子拉得既快又稳,因此,他拉的客人比别人多。一位德国老板看中顾竹轩,专门让他给自己的太太拉私车。很快,顾竹轩便成为老板的亲信。据顾竹轩的后人透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老板选择回国。在老板太太的暗中帮助下,顾竹轩乘机以低廉的价格盘下黄包车车行,从此走上发迹之路。

  清末民初,上海滩帮会势力很大。为了能在十里洋场站稳脚跟,经人介绍,顾竹轩拜苏北同乡、青帮“大”字辈的刘登阶为“老头子”(师傅),自己为“通”字辈。刘登阶是江苏泗阳人,上海青帮首领之一,门徒众多,在闸北、虹口一带颇有势力。顾竹轩有刘登阶做靠山,兼之为人慷慨仗义、敢打抱不平,声望日益高涨。

  发迹后,顾竹轩在上海广收门生,高峰时门徒多达万余人。因顾竹轩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所以,徒子徒孙都尊称他为“四爹爹”。据上海地方史料记载,由于顾竹轩靠黄包车起家,故其门徒中有“低级的文职官吏、小军官、一般警察、各种商贩等,但人数最多的还是人力车行的行主及众多的人力车夫”。由此,顾竹轩得到“丐帮帮主”的称号。

  当时,上海汽车还很少,市民出行主要依靠黄包车。所以,黄包车的数量很多,而人数众多的黄包车车夫自然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作为这个行业的掌门,顾竹轩的能量可想而知。

  戏院面临被拆

  发迹后,顾竹轩先后在很多行业做投资,做得最为出色的当属娱乐业。

  1920年,顾竹轩在公共租界二马路创办一所豪华大戏院,冠名为“天蟾舞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盛行,梅兰芳、麒麟童、盖叫天、荀慧生、杨宝森、马连良、俞振飞等名伶都曾在天蟾舞台献艺。据说,就连爱唱一曲儿的杜月笙也曾在这里粉墨登场。因此,天蟾舞台在当时非常有名,伶界也有“不进天蟾不成角儿”之说。

  就在顾竹轩的“天蟾舞台”事业如日中天时,却摊上了大事——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永安公司看上这块风水宝地。

  上海永安公司是由旅居澳洲的华侨资本家郭氏兄弟创办的,投资数百万元港币。郭氏兄弟选中南京路上一块占地面积为8亩多的地皮,但业主犹太裔地产商哈同只出租、不出售,郭家兄弟只好与其签订30年租约,每年租金高达5万两白银。

  1918年9月5日,上海永安公司正式运营,公司下设几十个营业部,营业面积6000多平方米,经销世界各地的高档商品1万余种。除此之外,公司还兼营旅社、游乐场、酒店等附属业,成为一个集购物、吃、穿、住、玩于一体的商业王国。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上海永安公司原来的百货楼已显得逼仄。当时,天蟾舞台与其毗邻。上海永安公司老板便与租界工部局协商,打算利用天蟾舞台这块地皮建造一所新的百货大楼。工部局见有利可图,就同意上海永安公司提出的方案,打算将天蟾舞台拆迁,收回地权。

  顾竹轩手里有这块地的地契和经营天蟾舞台的营业执照。这份地契是上海巨商黄楚九于民国初年在此地建造新新舞台时通过公共租界工部局办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因此,顾竹轩不相信工部局会出尔反尔,收回天蟾舞台另作他用。然而,事情出乎顾竹轩的意料。几天后,公共租界的官员将一纸公文送到顾竹轩家中。这份由工部局总裁费信惇签署的文件大意如下:

  天蟾舞台戏院地产原属公共租界工部局所有,现收回,另作他用。工部局发给500银元,以兹补偿。

  红红火火的大舞台面临无缘无故被拆的窘境,顾竹轩心有不甘。但公然和外国人斗,他又没有胆量。就在顾竹轩一筹莫展时,有人向他建议:“何不请教杜先生(杜月笙),听听他的意见呢?”

  工部局赔款十万元

  杜月笙给顾竹轩出的主意是“和他们打官司”。杜月笙告诉顾竹轩:“洋人的法庭认理不认人,只要理在你这边,就不用怕。不过,打这样的官司时间一定很长,需要足够的银子和决心。”

  顾竹轩一跺脚:“杜先生,我豁出去了,绝不能这样便宜永安公司,大不了再回江北种地去!”

  “好,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我就坚决支持你!铜钿(金钱)的事好讲!我这就领你去见一个人,他是这方面的行家。”杜月笙说的这个人就是虞洽卿——时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等职务。他与外国人打交道,经验十分老到。

  虞洽卿听杜月笙和顾竹轩讲完事情的原委后,答应帮忙。经虞洽卿推荐,顾竹轩全权委托英籍律师穆安素代理此案。

  首先,顾竹轩一方向英国驻上海总领馆申请仲裁。上海总领事向工部局问明事情经过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几天后将批文送到顾竹轩手里。批文模棱两可,大意是地皮原是工部局产业,虽卖给天蟾舞台使用,但现在收回,双方可协议价格。顾竹轩如果愿意,工部局可赔偿地皮款,但不承担地上建筑的损失。地面建筑物可由顾竹轩自行处理。

  穆安素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向顾竹轩一一说明,如果见好就收,顾竹轩会得到地皮的赔偿款;如果继续打下去,官司有可能赢,也有可能会输,让顾竹轩自己选择。

  顾竹轩选择了将官司进行到底。顾竹轩上诉到英国驻华公使馆。英国公使一眼就看出此事工部局输理,地皮虽然原是工部局官产,却已经卖出,属于个人私产,神圣不可侵犯,顾竹轩当然有权不让。工部局未与顾竹轩协商就答应把地皮重新转让,明显违法。但考虑到上海永安公司的英国背景以及英国人的利益,公使让上海总领馆再想办法通融一下,必要时可在经济上给予顾竹轩一定补偿。像皮球一样,这起“华洋诉讼案”又被踢回英国驻上海总领馆。

  此时,顾竹轩的底气越来越足。他向工部局提出自己的条件:“一是不迁,我也不向租界索取任何赔偿;二是如果一定要动迁,必须给我在市中心繁华地带盖一座三层楼的大戏园,否则一切免谈!”

  工部局当然不会答应顾竹轩的要求。无路可退的顾竹轩只有继续向英国大理院提起上诉。

  最终,英国大理院的裁决书寄到顾竹轩的手中。这份裁决书上写道:“顾竹轩经理:你的上诉经本院终审裁定,工部局违约拆迁不合法,应赔偿损失费十万元,由你择新址,重新修建天蟾舞台。”那一天,恰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顾竹轩状告工部局胜诉一案,一方面让长期深受外国人欺压的中国老百姓扬眉吐气;另一方面,也让国人逐渐认识到法律的威严。这起当年上海滩上的跨国拆迁官司,在中国现代法律史上的意义非比寻常。(摘自《法治周末》)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毛新宇新书谈毛家后人 公开父母结婚照
  • 体育里贝里曼朱格策连击 恒大0-3拜仁争季军
  • 娱乐郭德纲经纪人:近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 财经上海国资改革:国企董事长63岁必须退休
  • 科技运营商4G纠结期:电信联通大刷广告
  • 博客马未都:《爸爸去哪儿》好看过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土豪追女生:百份蛋糕庆生不留名 四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