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有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从全国职业病的发病情况来看,每年的职业病确诊人数基本在1万人以上,其中,尘肺病、噪声性耳聋、职业中毒是最常见的三种职业病。
今年,市区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启动了机动车维修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市1705家汽修店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据市安监局介绍,机动车维修行业由于存在烘漆、喷漆、配漆、焊接、清洗和打磨等工序,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在这次专项治理行动过程中,执法人员共发现职业卫生问题2395项,下达执法文书1273份,经济处罚47家。
八成汽车维修人员是外地人
市安监局称,机动车维修行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危害防治意识不高,对职业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差。约80%的劳动者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由于作业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对职业病防护宣传教育不到位,许多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检查中还发现,汽修店职业危害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按照检测周期对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未按照体检周期给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进行体检,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参加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职业危害合同告知缺乏针对性,调漆间通风设施不能有效运行等。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安监部门帮助用人单位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反复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通过专项治理,全市机动车维修用人单位共投资455.1万元,根据生产工艺和职业危害特性,增设了大批通风、排毒、除尘、屏蔽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置了独立的调漆室,为抛光、切割、打磨作业人员配备了防尘口罩和耳塞,为调漆、喷漆作业人员配备了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劳动者作业环境明显改善。
健康档案将“一人一档”
市安监局称,职业病与其他疾病不同,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主体,厂长和经理是第一责任人。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提供合格的作业场所,保证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强度低于国家标准。企业要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每年要对接触职业危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如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遭到损害,可以拨打安监部门举报投诉电话12350。
据悉,本市将编制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范本,明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和要求,指导用人单位按照“一人一档”的工作要求,为每名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要求2014年全市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建档率达到90%以上。
本报记者 贾中山
(原标题:北京八成汽修工是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