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好医生的“缺一不可”

2013年12月24日11:10  瞭望

  孙正:好医生的“缺一不可”

  “对事业执著追求,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这是作为医生最基本的条件,缺一不可”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唐召明

  从2000年到2013年初,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下称北京口腔医院)院长之职的孙正,虽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但从不放弃为口腔患者看病。

  她坚持每周出两个半天门诊,从不停诊。每逢春节、国庆等长假,她还会在前一天值守门诊,直至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才离开医院回家。

  在“好大夫网”上,患者对孙正好评如潮。在她与患者关于口腔疾病的互动交流中,上千条信息,她都耐心逐一回复。“这样的好医生没见过,没见过,连手机号码都肯留给我!”本刊记者日前在北京口腔医院采访时,一位刚走出黏膜诊室的山西女患者禁不住大声称赞。

  怀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孙正在口腔医学科研与医院管理等方面上下求索,贡献良多。今年7月,从事口腔医疗工作三十多年的她,荣获“第四届首都健康卫士”光荣称号。

  站在预防工作的前沿

  在许多口腔疾病患者眼中,孙正是位态度和蔼、心系患者的好医生。因为她热情服务患者,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也为无数人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口腔健康是全身的健康之本。口腔疾病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据调查,青少年龋齿中,发生在恒磨牙窝沟部位的在90%以上,尤其多发在承担重要咀嚼功能的第一恒磨牙。

  在任职于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北京市牙病防治所所长期间,为了预防和降低龋齿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口腔健康,孙正积极争取北京市人民政府对牙病预防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从2005年起连续在北京市组织实施了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至今已为121万多名儿童封闭了208万多颗易患龋齿的恒磨牙,有效地控制了北京市儿童恒牙龋病的上升趋势,其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带动了全国龋齿的预防工作。

  2011年,孙正率领北京口腔医院医护人员与北京市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合作,为近13万名学龄前儿童免费提供了预防口腔疾病的氟化泡沫涂布,并在2013年为36万余人次幼儿完成防龋齿工作。

  与此同时,她还与北京市社管中心合作完成了北京市60岁以上全口无牙低保老年人免费镶牙的任务,为2000多名无牙老人镶上了全口假牙,结束了他们长期依靠牙床吃饭的历史。

  在促进口腔公共卫生项目全面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同时,孙正积极组织基层牙防人员培训,以便患者能够就近就医,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12年来,她为北京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了上千名基层牙防人员,使北京市牙齿健康预防工作走在全国最前列,曾荣获全国百名“口腔健康卫士”称号。

  对职业的热爱

  1978年,在北京农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孙正,在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分院口腔专业,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在孩童时代,她看到医院口腔科很难挂号,便梦想着将来当一名口腔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

  这一梦想,促使孙正走上从医之路,并一直钟爱着自己的职业。

  1987年盛夏,50多岁的青岛袜厂工人何师傅来京求医。孙正检查发现,何师傅的口腔疾病已有部分癌变,继续抽烟只会加重病情,对治疗十分不利。在治疗过程中,孙正劝何师傅戒烟,这位“老烟民”一开始只摇头。孙正见状,便耐心地给他分析病情,讲解吸烟危害。

  半个月后,这位“老烟民”治完疾病要回家了,他听从了眼前这位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的女医生的多次劝说,戒了烟。临别时,孙正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何师傅,并主动打电话介绍何师傅与她在青岛的学生联系,以便何师傅定期在当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免得跑来跑去。20多年过去了,何师傅在青岛不用出门,每次通过寄张透视片,打个电话就让孙教授看了病。逢年过节,何师傅忘不了给孙教授寄张精美的贺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孙正还是位热心公益的女院长。她常常强调公立医院应当秉承公益性,应当替国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011年8月16日,时任院长的孙正带领医护人员克服高寒缺氧,远赴西藏高原,为一年前在北京口腔医院切除巨大肿瘤的牧女斯求卓玛进行复诊。复诊结果显示,卓玛术后恢复很好,治疗取得了预期效果。她可以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重新放牧牛羊了。

  2010年3月,贫病交加的斯求卓玛在京藏两地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从西藏班戈县新吉乡来京求医,孙正率领医疗团队帮助她成功切除脖子下悬挂了28年、重达5公斤的大肿瘤,全部免费治疗。

  责任重于泰山

  “对事业执著追求,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这是作为医生最基本的条件,缺一不可。”孙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十多年前,北京口腔医院牙科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只是用消毒剂进行简单擦拭处理,不能保证医疗安全。1997年起,孙正开始尝试用臭氧、酸化水等方式进行消毒,并走访京城消毒专家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孙正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和完成了“牙科手术器械灭菌的研究”课题。此后,又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推广牙科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

  她主持的《牙科手术器械灭菌标准的研究》获得了北京医学会“优秀医院管理科研成果奖”,推动了国内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的完善。现在,医院做到了一人一台消毒机,保证了医疗安全。

  为了创办人民满意医院,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孙正上任院长之职后,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和职工的积极性,脚踏实地着手改革,果断推行了一系列便民举措:医院把医护人员休息、办公用房挪至医疗区域以外,并租用其他单位房屋用于行政和后勤办公,扩大诊室、增加椅位。医院在用地很紧张的情况下辟出停车场,用于缓解患者停车难的问题,而职工的车一律停到院外停车场。

  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过去“挂号难”和“就医环境差”等问题,她带领一班人想尽各种办法对医院进行调整规划,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改善接诊环境,扩大诊室面积。

  医院在病房楼内的每间病室里都加装了卫生间;手术室改用空气层流消毒灭菌;门诊楼候诊区和诊室全部装上空调;调整各诊室牙椅间的距离并增加隔段,保证患者的私密性。

  为适应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医院新建了急诊、特需综合楼,增加了急诊、特需科诊疗空间、椅位和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和更加舒适的就诊环境。

  针对老龄人牙病的就诊特点,医院成立了老年口腔病科,让老年患者免去了四处奔波的烦恼,“一站式”服务模式使老年人在就诊过程中感到格外温馨和便捷。

  为加强医患沟通,医院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设立了门诊办公室、导医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咨询室,并在卫生系统首推“值班主任制度”,使患者就诊时出现的任何问题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得到及时解决。

  广纳人才言传身教

  为了把医院从单纯承担临床医疗,逐步转变为医、教、研、防一体化的现代口腔医院和口腔医学院的发展模式,提升医院在国内、国际的学术水平和地位,孙正带领医院同仁制定了一整套政策鼓励医务人员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参与教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医院在科研、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1999年起,医院先后成为北京市口腔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以及教育部生命科学与技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等,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等合作项目,也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孙正不仅将先进的治疗技术和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怎样去做一个好医生。她常在课堂上这样告诉学生:“我们面对的是患者,他们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他们,并付出我们的爱心。”

  在患者心中,她是一名富有爱心、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在同事眼里,她像个恒转的陀螺:日均工作十多个小时,一年365天没有几天休息……

  孙正并不后悔自己的事业抉择:“我热爱这一职业,只要能够为患者治好疾病,自己多苦、多累都是值得的。”□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巡视组在人民大学发现数个问题
  • 体育英超-神灯中框枪手平切尔西失榜首 视频
  • 娱乐王岳伦微博怒斥遭黑 节目组力赞王诗龄
  • 财经官员自曝双规央企高管时曾遭黑社会阻拦
  • 科技工信部:已约谈运营商整治垃圾短信
  • 博客错发准生证只能流产? 贺岁片等不到高潮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精英弃百万年薪回国遭解聘 海归屡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