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其潜能和创造能力,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我们教育战线在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中,一定要把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推进教育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构建适合中国教育实际的体制机制,是着力推进教育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是有效的导向系统。首先是方针导向,必须牢牢坚持党的教育事业基本方针,即教育必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是政策法规导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再次是目标导向,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以实现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完善的运行机制。要在优化结构中推进。要匡正办学目标,改变单一化的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明确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定位,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变应试教育“独木桥”为素质教育“立交桥”,创造人尽其才的社会条件。要在整体推进中突破。切实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每一类教育,以保证教育的全民性;面向每一所学校,以保证教育的平衡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以保证教育的本质规定性。三是有力的约束机制。要通过规范教育行为,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要将约束机制落实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在执行约束机制中不许打折扣,奖惩力度要大,要使约束机制具有权威性。
推进教育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要切实推进教育创新、真正抓好素质教育,使教育创新付诸具体行动,使素质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采取有力的措施。一要实现生态化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既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教育领域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显著价值取向。探究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的本质规定性所决定的。人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前提就是“对必然的认识”,然后才谈得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二要实现生活化教育。无论是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他们所强调的其实都是要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素质教育更要求教育要联系人们的生活,使受教育者在实现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实践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辩证统一过程,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三要实现诗意化教育。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正是诗意化教育的本质要求。诗意化教育就是唤醒教育,是引发的教育、是精神相遇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内容的创新,还体现在对教育方式的创新。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立体化、多样化、诗情化、美感化等形式,切实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创新。
(执笔: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 周小李)
(原标题:切实推进教育创新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