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我是贝多芬转世

2014年01月02日13:46  新民周刊

  谭盾 我是贝多芬转世

  “明显存在于谭盾音乐中的是那些我们置身其中而又久所未闻的自然之声。在东西方将连成一体,成为共同家园的今天,谭盾的音乐正是我们所必需的。”

  记者|王悦阳

  谭盾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总觉得,自己是贝多芬转世。”从1978年的对乐理一无所知,单凭对音乐创作的勃勃雄心和天赋异禀以及一架破旧的“三弦”提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标准“贝多芬盲”,到如今声名大震、享誉全球并敢于自称“贝多芬转世”的著名华人作曲天才。一路走来,谭盾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为世界音乐界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以及中国的文化名片。

  借电影配乐崛起

  如果说在陈丹青的《纽约琐记》里,谭盾还是个初出茅庐、雄心勃勃一心想踏上国际舞台的青年才俊,那么到了新世纪,谭盾的大名已可谓家喻户晓。由他作曲的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在2000年到2002短短三年间就获得了包括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在内的十个国际性奖项。

  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他的一番答辞说出了他的音乐理念:“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这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欣不已。我的另一个重要音乐创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让它们互补长短:比如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于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而让古典音乐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

  继《卧虎藏龙》之后,他又陆续和张艺谋、冯小刚等导演合作,为《英雄》、《夜宴》等影片担任作曲,其中《英雄》于2003年获得了第22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倾心有机音乐

  当然,电影配乐还并不足以成就谭盾。毕竟,所有的音乐大师,都要靠交响乐大作品来说话。2004年,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谭盾推出了作品《地图》。在这部作品中,谭盾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并将其命名为“多媒体景观音乐”。谭盾带着他的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在湘西凤凰演出时,谭盾特别将演出舞台搭建在凤凰古城北门码头的沱江河畔,当时3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此,现场聆听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

  尽管争议重重,但来自民间的谭盾依然坚持自我,他首创了“有机音乐”这一理念,认为:“我们现在提出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包括吃的、睡的、住的、看的和听的,而有机音乐是用自然的声音,水的声音、纸的声音、石头的声音等创作了一系列交响协奏曲,以体现环境保护和中国人希望得到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从1998年受纽约爱乐委约创作《水乐》首次将“有机之声”带入西方交响乐队,2000年受德国国际巴赫协会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委约创作的以水和石为音乐主音色的有机音乐剧《复活之旅》,到2003年为庆祝世界建筑奇迹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的落成,洛杉矶交响乐团委约其创作的《纸乐》,以及2004年的作品《地图》,都是谭盾这一独特创作理念的实践之作。谭盾曾在《纸乐》首演式上说:“宇宙万物中的所有物质(包括人)都有一种相互依赖的生存之道。而我的有机音乐从第一步去大自然寻找自然之声,到第二步用心去排练、对话自然之灵,到第三步面对观众和大自然在人文、人性、人道层面上的沟通,都是对当今环境污染与心灵污染的疾呼。这些音乐是大自然的眼泪。”

  国际舞台的辉煌

  谭盾的辉煌诞生于21世纪,他成功了。2006年,谭盾被世界十大中文媒体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华人”之一。2008年,谭盾为北京奥运奉献出了一首气势恢宏而又温暖人心的候选主题曲——《拥抱爱的梦想》。此外,还与Youtube开展合作,创作了一个“YouTube交响乐团”,是全球首个网上协作乐团,并于2009年推出世界首部“网络交响乐”。2010年谭盾担任中国上海世博会全球文化大使,同年,为纪念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诞辰150周年,应维也纳交响乐团委托创作了《垚乐:大地之声》,这部作品延续了谭盾有机音乐“发出自然之声,达到天人合一”的追求。当时他还筹划着创作《垚乐2》,采集汶川、海地、唐山、玉树等灾区的泥土,制作成乐器,献给那些失去家园、土地、生命的朋友。

  2011年4月,谭盾在江永采风时了解到,女书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世界现存的唯一的女性文字,仅在江永上江圩一带的妇女中传承使用并濒临消失。谭盾被这一古老而神秘文字的神奇魅力所震撼,希望通过音乐演绎“女书”,抢救这一古老文化。谭盾接受江永县政府的邀请,受聘担任“女书习俗申遗大使”和“女书文化艺术传承大使”,并于2012年2月亲自制订了“女书拯救计划”:完成一部《女书》纪录片的拍摄,创作音乐作品《女书》交响曲,开展国内及全球巡演与宣传。

  2013年10月20日,《女书》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中国首演,由两部分——13个交响乐章和13部微电影组成。据悉,这是第一部以声像方式、通过数码科技手段展示古老女书文化的艺术作品,为了完成《女书》的创作,谭盾曾先后20次带领团队赶赴江永,遍访现存的女书传承人,拍摄、记录女书的影像素材有200小时之多。在中国首演后,10月31日,费城交响乐团在美国演奏《女书》,同时一部由日本NHK全程跟拍谭盾创作过程的纪录片也在CNN放映。

  2013年3月22日,为了表彰谭盾在文化传承和水资源保护领域做出的贡献,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巴黎总部任命谭盾为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近几年,在上海青浦的朱家角,他的作品“水乐堂”,以及他担任制作的园林版《牡丹亭》,始终热热火火地在我们这座城市表演着。在他的身上,商业、艺术、普罗、学术兼具一身。不仅如此,因为谭盾的影响力,借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明代艺术大展之际,他制作的那版《牡丹亭》,还踏进了世界顶级的博物馆。无论争议有多巨大,批评有多强烈,不可否认的是,谭盾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确站在了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着。

  同为音乐创作极具个性的先锋人物,谭盾在赴美留学时深受约翰·凯奇音乐的吸引,并与其有过一些接触。约翰·凯奇曾这样评价谭盾:“在欧洲或西方音乐中,很少听到音乐作为一种自然之声的存在。因此,在我们的音乐中能听到人类在与自己对话。明显存在于谭盾音乐中的是那些我们置身其中而又久所未闻的自然之声。在东西方将连成一体,成为共同家园的今天,谭盾的音乐正是我们所必需的。”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政协原副主席因贿选事件被双开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对话郭德纲:我不欺负人 欺负我也不行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中兴战略架构高管调整:力求年轻化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搞怪创意:用西瓜皮烧火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