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派直升机花4小时成功营救俄罗斯科考船

2014年01月03日07:40  新闻晨报
1月2日,第一批俄被困船只乘客抵达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救援船附近冰面。 1月2日,第一批俄被困船只乘客抵达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救援船附近冰面。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2日派出“雪鹰12”直升机,在受困南极冰海中一个多星期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附近冰面成功降落,分批次转移52名受困乘客。获救乘客当天已全数安全抵达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补给船踏上归途。

  获救后,俄罗斯科考队领队克里斯·特尼说:“我们终于安全抵达‘南极光’号。我们对中国人和澳大利亚南极部门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万分感谢。”

  乘客获救,“喜大普奔”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当天晚上确认,首批12名受困乘客搭乘“雪鹰12”直升机,抵达“南极光”号补给船附近一大块浮冰,由一艘小船送往“南极光”号。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基谢廖夫激动地告诉俄罗斯媒体记者:“中国直升机已经把(首批)乘客接走了!”

  当天早些时候,俄罗斯科考队领队克里斯·特尼教授在个人微博客上宣布:“中国直升机已经抵达‘绍卡利斯基’号。我们百分之百确定要走了!非常感谢所有人!”

  特尼稍后在微博发布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介绍,当天下午5时30分左右,中方直升机抵达他背后的冰面。俄方人员先前按照中方关于“雪鹰12”降落条件的要求,在“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平整出这块区域,压实雪面。

  视频显示,“雪鹰12”降落在划定区域。轮胎接触冰面前,直升机在空中悬停片刻,调整位置,然后平稳降落。数名身穿橘红色科考服的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应急救援海冰工作组人员走上冰面,直升机随后飞回。

  特尼兴奋地说:“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大约一个小时后就会起飞。”

  救援总计花费4小时

  工作组人员随后完成对“雪鹰12”着陆冰面的勘察,直升机开始第二架次飞行,把第一批受困人员运送至大约20公里外的“南极光”号。

  按照预案,“雪鹰12”第一个飞行架次是把海冰工作组运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冰面,勘察冰层厚度,铺设直升机降落的木板,以防直升机下陷或侧翻。与俄方人员沟通协调后,“雪鹰12”第二个飞行架次才开始转移受困人员。

  海冰工作组由12名队员组成,由中国科考队副领队徐挺担任组长,包括4名机组人员、5名海冰专家、1名船员和1名新华社记者,除勘察冰面,其他工作包括准备救援设备和物资、与俄方联络、设置等待区和登机区、指挥登机、清点外方人员。

  澳海事安全局2日晚说:“‘南极光’号补给船通告,‘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上52人现在已经登上‘南极光’。”

  依照澳大利亚官方发布的时间推断,“雪鹰12”直升机总计花费4小时完成救援,自澳大利亚时间2日18时15分开始,至22时15分最后一批乘客抵达“南极光”号。

  救援过程一波三折

  根据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2日早些时候制定的方案,“雪鹰12”直升机原先应把52名受困乘客送至“雪龙”号,他们随后将乘坐一艘驳船登上“南极光”号补给船,“南极光”号将驶向没有浮冰的海域。

  不过,海冰阻挡了那艘驳船接近“雪龙”号。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救援协调中心说,如果还是按照原计划,整个行动会拖延。俄方科考队领队特尼说,因此,救援方案在最后一刻改为由“雪鹰12”直升机把获救乘客直接送至“南极光”号附近的浮冰,再由一艘小船把他们送上大船。

  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救援一波三折,“雪龙”号、“南极光”号等救援船几次试图靠近,但遭到恶劣天气阻拦,暴风雪、大风、降雨、浓雾和海冰让救援人员一次次无功而返。“雪龙”号上月28日一度行驶至可以看得见“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位置,但一些海冰厚达3米,厚度和密度都远远超过“雪龙”号的破冰能力。“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去年11月28日从新西兰出发,圣诞节前一天、即12月24日被暴风雪困在距离澳大利亚最南端塔斯马尼亚岛以南大约2700公里的冰海中。“雪龙”号上月25日接到澳大利亚方面的电话,得知“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浮冰困住,急需救援。

  [新闻链接]

  极地营救有多困难

  据新华社报道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2日成功援救俄罗斯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受困乘客。极地救援通常会遭遇哪些困难?有哪些紧急营救手段?近年来有多少成功营救案例?

  ●救援困难

  南极洲不仅是最冷的大洲,还是最干燥,海拔最高,风力最大的大陆。全球最冷气温记录诞生于1983年,由原苏联位于南极洲的东方站测得,当时室外气温为零下89摄氏度。如果飞行器引擎在冬天停转,航空燃油将冻成胶状。

  在冬季,南极洲全天处于黑暗状态,救援飞机难以在冰面跑道上起降。

  即使在夏季,飞机起降也有危险性。当风速提至30公里每小时至50公里每小时,大风扬起的雪花将妨碍飞行员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降落,飞行员基本是盲降。

  除了扬雪,大风也会造成救援困难。常年在南极工作的飞行员说,每小时风速为113公里的大风很常见,风速上升至每小时160公里也不罕见。

  直升机救援同样面临不少具体困难。降落地点冰层有多厚,能不能吃得住直升机的重量?雪有多深,会不会在降落时被旋翼吹起来,令飞行员看不清降落地点?这些未知数是最大的安全风险。

  ●紧急营救

  航空救援是南极内陆考察中必不可少的救援手段,其在应急情况下快速到达、快速转移的能力,是任何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

  在南极比较通用的救援飞机包括Do—228、DHC—6等机型。

  此外,雪地车和雪橇是常用的救援工具。

  除交通工具,使用短波电台和铱星手机保持联络在营救行动中也相当重要。

  铱星公司经营着由66颗地球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从理论上讲,该网络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联络。

  ●成功案例

  2002年6月27日,南非“阿古利亚斯”号海洋考察船使用两架直升机从一艘被困的德国科学考察船成功地救出21名俄罗斯科考人员。

  在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的时候,一名内陆冰盖科考队员在冰穹A最高点附近出现严重急性高原反应,生命垂危,而现场自救无效,我国紧急求助美国极点站的飞机前来支援,病人得以及时撤离高原,转危为安。

  2010年9月14日,新西兰空军一架飞机长途“奔袭”将近4000公里前往南极洲一座美国科考基地,成功营救一名患病美国人。

(原标题:“雪龙”号成功完成极地营救)

(编辑:SN01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政协原副主席因贿选事件被双开
  • 体育曝蔡振华任足协主席 C罗助攻皇马胜巴黎
  • 娱乐对话郭德纲:我不欺负人 欺负我也不行
  • 财经多省人均GDP超1万美元:居民收入占4成
  • 科技诺基亚正式停止更新发布塞班应用
  • 博客梁咏琪:让人目瞪口呆的一段视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盘点2013年被国外名校看中美女学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