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改革发展述评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 杨维汉、邹伟、陈菲)刚刚过去的2013年,“法”与“房”,当选为“年度汉字”。
“法”字凝聚万民意,与衣食住行一样,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变得不可或缺。“法”入寻常百姓家,传递着人们对政法工作的肯定和期许,显现出法治在人们心中越来越近的距离和越来越重的分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用辉煌的战果、优异的成绩,回应着人民群众的关切和诉求,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建设人民向往的平安家园——打击违法犯罪、化解基层矛盾、广泛动员群众,为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2013年12月21日晚,马来西亚吉隆坡。
一脸懊丧的犯罪嫌疑人程某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被来自北京的民警押解回国。警方查明,就在3天前,程某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家酒店抢劫作案,随后迅速潜逃出境。然而,北京警方早已通过国际警务合作渠道,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布下天罗地网,尽管程某辗转遁逃,依然被抓获归案。
这一案例,是政法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电信诈骗、严厉整治酒驾、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以依法惩治犯罪、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己任,在护佑民生、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民对平安的呼唤在哪里,政法机关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一组组数字,是捷报,也是平安的保障——
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发案居高不下,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的严峻形势,中央政法委积极推动综合治理,形成了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整体合力,侦破一批影响恶劣、危害巨大的案件,捣毁一批“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遏制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高发多发势头。仅“云端行动”就打掉犯罪团伙40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涉案价值22亿余元。
各级政法机关紧紧抓住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治爆缉枪、“扫毒害保平安”等一系列打击整治行动,成功侦办“3·19”湄公河特大跨国贩毒案、“航班诈弹”案等一批影响重大的案件。2013年1-10月,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7%,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0.7%。
针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013年,各级政法机关先后侦破“12·5”“2·27”等多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100多名,破获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300多起,打掉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实施犯罪的团伙600多个。
多破案不如少发案。按照这一思路,各级政法机关在加大对违法犯罪防范打击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最广泛地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平安建设,创建人民群众追求的、实实在在的平安。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的“枫桥经验”,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今,“传家宝”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法宝”,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开花结果——
从浙江的“立足基层组织,整合力量资源,就地化解矛盾,保障民生民安”新做法,到四川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大调解”体系,从陕西的“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村),到湖北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好“民意关”……各地民意调查中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不断上升,正是“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生动呈现。
“让更多的社会管理经验法律化、制度化,由经验上升为制度,形成公开持久的规范,这就是法制化。”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太升说。
追求人民期盼的公平正义——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迈出新步伐
今年1月1日起,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司法解释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将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
从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到奇虎腾讯纠纷案庭审的“全媒体”报道出炉;从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上线,到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开通……司法公开力度空前之大,让人们感觉到与司法的距离变得很近。
正义应当实现,并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说,公开透明是审判公正的重要保证,使司法机关更具公信力。同时,司法公开也可以“倒逼”法官提升司法能力,防止诉讼过程中“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
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公开,已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进检务公开,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公开制度,黑龙江、上海等地相继启动改革试点;公安部明确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司法部细化狱务公开标准、明确狱务公开流程。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殷切期待。
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萧山出租车劫杀案的纠正,成为政法机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真实写照。
防范冤假错案制度规定密集出台。去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防止冤假错案指导意见;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规范各级法院坚决守住防范冤假错案的司法底线;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进一步完善了执法办案多项制度。
中央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政法单位和各地政法机关将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防止、发现、纠正机制,细化执法办案程序,加强对防止冤假错案法律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暗访,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确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改革司法体制机制,政法机关苦练内功,力争标本兼治——
针对久押不决案件,中央政法委下发专项清理指导意见,中央政法各单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逐案清理,确保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违法违规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中央政法委深入分析突出问题、查找薄弱环节,着力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切实防范司法腐败。
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更好更快回归社会。截至去年11月,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70.7万人,累计解除矫正104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重新犯罪率为0.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指出,政法机关坚持以推动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方向,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正在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朝着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不断迈进。
培育更深入人心的法治信仰——遵循法治思维,强化依法用权,开辟依法治网新局,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近期,在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一个由多家公关公司勾结部分中介和网站工作人员、提供有偿删除信息服务的非法经营犯罪网络被打掉,数十名违法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以来,警方破获的国内最大一起网络公关公司涉嫌非法经营犯罪案件。当前,依法治网的成效已经显现,网上制造传播谣言得到初步遏制,网络空间秩序明显好转。
这是运用法律为网络言论厘清边界的新探索。在过去一年中,一批司法解释和相关意见的密集出台,为突破社会难题、祛除多年顽疾打上更深刻的法治烙印。
以法为方,惩治食药犯罪——
当前,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发案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命根子”。中央政法委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各级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一批影响恶劣、危害巨大的食品药品案件先后侦破、宣判,一些跨地区犯罪网络被全环节铲除,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高发多发势头得以遏制。
重典治污,呵护碧水蓝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大范围雾霾,严重水污染,令人忧虑的土壤污染……百姓期待的美丽中国,需要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护航”。
两高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环境污染犯罪定罪标准,降低入刑门槛,解决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公安部、环保部建立案件移送等机制,加强执法衔接配合,半年时间里,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环保部门移送的案件247起,相当于过去10年立案数总和。
《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多位专家表示,通过出台司法解释或意见来规范定罪量刑标准,推动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司法传输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体现。
2013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开通,这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官方微博。据统计,已有31个省级法院及150余个地方中院、26个省级公安机关、9个省级检察院、8个省级司法厅开通官方微博,在覆盖地域和层级上实现突破性发展,在应用和服务模式上不断变革更显多样化。
目前,我国政法微博总数已达2.4万,占政务微博的四分之一。运用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与公众互动交流,在润物无声中传递法治精神,已经成为各级政法机关的共识。
快速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是政法队伍建设的突出成绩之一。政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政法队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政法机关把过硬队伍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各项铁规禁令,下大气力解决政法队伍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教育培训,推进政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政法队伍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得到提升。
各种社会矛盾最终要在规范的、法律的轨道上解决,这既需要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的养成,也需要相关制度、机制的完善——
各级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记者从中央政法委获悉,经过试点,一些地方的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反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少了,按法律程序到政法机关申诉的多了。一些基层干部群众感言,大家对法治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依法解决问题的导向正在逐步确立。
依法治国,奉法者强则国强。
“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说。
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人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必定能更好地守护“中国梦”,让中国这艘巨轮航行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