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渠:唯愿天下无拐
打击拐卖是他的职责,更是他的事业。他主持起草国家防拐行动计划,提出“建立集预防、打击、国际合作、救助遣返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并创造性地利用微博打拐。他的愿望是:天下无拐
文|《小康》记者 尤蕾
“十年生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亲情,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全国公安齐给力,擒贼返,送子归,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忘却年年断肠处,圆破镜,乐天伦。”陈士渠在微博上改写了一首词《江城子·打拐》。
骨肉离散的凄楚,破镜重圆的家庭,6年来,他司空见惯但每次又都感慨万千。
陈士渠,公安部打击拐卖犯罪办公室(以下简称打拐办)主任,一级督察。自2007年12月调至打拐办至今,陈士渠与民间打拐网站“宝贝回家”联手,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利用微博平台收集线索,6年间共有10余万妇女儿童被解救。
站在厚厚的功劳簿前,陈士渠却希望案件能越来越少,正如他举起“2011年度法治人物”奖杯时的那番话:“我只愿天下无拐!”
“宝贝回家”:志愿者007
陈士渠可能从未想到,一篇旧时论文中提到的困局,会成为他今后工作的破冰之始。
2000年,还在公安部办公厅担任秘书的陈士渠被抽调参加第四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他写了一篇题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形势与对策》的论文,提及“基层公安打拐经费困难”、“安置、遣返工作难度大”两大困局。
“如何建立健全科技含量高、信息传递快、责任落实、协作有效,能够及时发现和打击人贩子,迅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打拐新机制,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总结中提及的“新机制”为他的打拐生涯埋下了伏线,陈士渠恰恰成为建章立制的“操刀手”。
7年后,陈士渠坐上了打拐办主任的位子。这个差事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悲与喜,但也是出了名的线索难寻。往往这种时候,人们更习惯于依靠自己以及结成民间联盟,草根组织蕴藏着极为庞大的通联力量。显然,陈士渠意识到,为了充分搜集犯罪线索,唯有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在民间寻找线索。
“宝贝回家”是吉林省通化市张宝艳夫妇创办的一个民间寻子公益网站。2009年1月,陈士渠偶然与其结缘,以网名“志愿者007”的身份加入了该QQ群,专门搜寻拐卖妇女儿童的线索。民间的巨大力量使得陈士渠在2个月后决定公开真实身份,“警民联手”的打拐新模式渐趋成型。
而真正使“警民联手”打拐模式定型成熟的则是“失踪孩子彭浩回家”一案。2010年7月18日,“宝贝回家”上一条寻子信息引起了志愿者的关注,并立刻让彭浩父亲提供了孩子的照片。几乎第一时间,张宝艳联系了陈士渠。他回忆道,与知情人取得联系后,经照片比对确认,警方跟踪调查,得知彭浩已被拐到新疆乌鲁木齐。最终,新疆警方成功将彭浩从犯罪分子手中解救出来。
公开身份后的陈士渠,依然活跃在群里。是年7月,全国各地打拐办入驻“宝贝回家寻子网”。张宝艳说,得知公安部和“宝贝回家”建立合作关系,“很多寻子家长打来电话哭了,我也哭了”。
微博打拐:兑现了一份承诺
不论今日微博是否朝不保夕,但它始终是“全民打拐”的一块坚挺阵地,最初各种民间的打拐行动也由此肇始。2010年12月12日,陈士渠实名认证新浪微博,在公众眼中此举显示了官方微博打拐的开放性姿态。
有数据显示,仅一年时间,微博打拐风暴给公安部打拐办提供了1600多条拐卖犯罪线索。陈士渠开通微博3年以来,收获了逾500万粉丝。“督办”、“已部署核查”等简洁的词汇不知多少次出现在了其微博页面上,而这背后却担负了他对寻子父母们的承诺。
陈士渠曾对《小康》坦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还属“4·09”案,这起案件还要从寻子父亲刘世刚与陈士渠的100封私信说起。
网名为“飘云www”的网友发了封私信给陈士渠,大意是:近段时间以来,贵州省遵义市两城区,相继发生儿童被拐卖案件,为了得到您的帮助,让失去子女的父母不再伤心绝望,现特向您反映情况。陈士渠马上回复:一个个详情发给我。并连发了三个“要尽快”。
贵州省公安厅紧接着部署对遵义市去年以来发生的14起拐卖儿童案件逐案研判,串并为“4·09”系列拐卖儿童案件进行侦办。6月8日,公安部将此案列为当年1号督办案件。9月22日,陈士渠赶赴遵义一线督导,10月15日,陈士渠率员赴河南安阳市,统一指挥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抓捕行动,顺藤摸瓜解救了14个孩子。在安阳的第三天,刘世刚的儿子刘峻宁被找到。陈士渠在与刘世刚私信6个月后,兑现了他对一位父亲的承诺。
陈士渠在工作之余刷微博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并渐渐把其视为工作的一部分,每天100多封私信他都会逐条看。看到孩子丢失的信息就立即部署地方公安部门核查。这些被列为公安部督办的犯罪线索由公安部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再发到涉案公安机关,这种督办线索的核查结果被要求按时回复。
不难发现,陈士渠的微博很“单纯”,打拐、反拐和防拐是主基调。他曾指出,通过微博搜集拐卖线索,参与人众多,信息传递速度快,效果好,而且还能通过微博增强公众的反拐防拐意识。
长效机制:不只是DNA数据库
刘世刚如今已经转型为一名打拐志愿者,他关心每一条与打拐有关的新闻,为打拐反拐长效机制的完善而欣喜。
事实上,长效机制早在陈士渠上任第一年就开始着手建立。他用了半年时间调研,随之起草了《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草案,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反拐的治本问题。该计划首次提出“建立集预防、打击、国际合作、救助遣返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
无疑,长效机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DNA数据库,这是全世界第一个打拐DNA信息库。陈士渠曾告诉《小康》记者,DNA数据库解决了儿童被拐多年识别确认难的问题。“我们就要求,丢了孩子的亲生父母在报案的时候就要采血,然后发现来历不明疑似被拐的儿童,包括已经解救出来的被拐儿童,他们的生源没查清楚也都采取入库。这个库就能自动比对,比对成功就自动报警。”陈士渠介绍道。DNA数据库自2009年4月开始建库,全国公安机关可以远程联网查找比对,有数据显示,建库两年间,就帮助1800名孩子找到了父母。
晚一分钟,都可能永远错失孩子。“请马上拨打110报警。”陈士渠不断向爆料孩子失踪的家长重复相同的话。“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是打拐的一项工作机制创新。此外,“一长三包责任制”在调动警方资源全力侦破拐卖儿童案件时发挥了极大作用,即案件发生后,由县市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来担任专案组组长,承担破案、查找解救受害人、安抚被害人亲属三项责任。案件不破,被拐儿童没有找回,专案组不能撤销,一长三包的责任也不能免除。
打拐反拐长效机制不仅仅有DNA数据库,还包括一系列善后工作。尤其是后续安置的工作,如今已交由民政、妇联等部门处理,警方可专心于抓捕犯罪嫌疑人和解救被拐对象,而不会出现民警自掏腰包给受害者买票回家的现象。最直接的应用则是2011年10月,中国警方在非洲安哥拉捣毁了一特大拐骗中国妇女强迫卖淫犯罪团伙,解救了19名中国受害妇女。回国后,受害妇女的临时安置、救助等工作都由民政部门承担。
陈士渠论文中提出的打拐反拐的种种问题,在他主导的建章立制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小康》2012年2月刊《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打拐要零容忍》一文)
致敬辞
打击拐卖是他的职责,更是他的事业。他主持起草国家防拐行动计划,创造性地利用微博打拐,他是陈士渠。他的愿望是:天下无拐,宝贝回家。
声音
“女青年要增强防拐意识,并非‘天下无贼’,人贩子可能离你并不遥远。”
——陈士渠
十年大事记
2007年12月,公安部成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陈士渠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
2009年4月以来,在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陈士渠带领“打拐办”与全国公安民警一起,向拐卖犯罪发起凌厉攻势,令打拐局面焕然一新。
在任上,陈士渠充分意识到打拐民间力量的重要,“警民联手”的打拐新模式在其推动下渐趋成型。2010年12月12日,陈士渠实名认证新浪微博,开始逐步借力微博进行打拐。不仅解救儿童,陈士渠还在微博中传授预防经验。
陈士渠上任第一年就开始着手建立打拐长效机制。由其起草的《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草案,首次提出“建立集预防、打击、国际合作、救助遣返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