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起火古城消防两年前曾单独调研

2014年01月17日08:20  东方早报
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造成246户流离失所。 早报见习记者 刘海川 图 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造成246户流离失所。 早报见习记者 刘海川 图

  2002年启动规划前的独克宗古城,是香格里拉县被边缘化的郊区,居民纷纷迁往更为便利的县城居住。“剩下的只有收破烂的外来人口。年代久远的房子也成了堆放各种货物的仓储。”2001年迪庆州州府中甸县易名香格里拉县后,古城项目仓促上马,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商户入驻。但由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甚至一入夜就停水停电,一周停上5天水、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早报见习记者 刘海川

  发自云南香格里拉

  经过12年的规划、建设和对外宣传,云南香格里拉县“月光城”独克宗,从当年“只能用作收破烂和货物仓储”的小镇,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古城。

  然而6天前的一场大火,几乎让独克宗核心商业区覆灭。

  火灾发生后,国内多家媒体曾对古城烧毁面积进行猜测,称占古城面积的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但在昨晚的新闻发布会上,迪庆州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古城过火面积占核心保护区面积的17.81%。古城内的文物保护建筑损毁面积为2220.45平方米,占总损毁面积的3.7%。

  “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过失灾难。”当地知情人士指出,从当年雄心勃勃的项目上马,到如今大火袭城后的百废待兴,大火背后的种种迹象,正在拷问独克宗12年的畸形发展。

  一场大火,烧光了独克宗光鲜的壳,露出“早产”古城的隐疾。

  “我们对此早已担心”

  香格里拉县并非独克宗古城所在地的原名。2001年以前,它叫中甸县——这个名称的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史书记载。

  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著作《消失的地平线》出版后,书中虚构的秘境“香格里拉”成为西方世界眼中的“世外桃源”。半个多世纪以后,“香格里拉”概念突然风靡中国。云南省最终于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迪庆州府中甸县易名为香格里拉县。

  当年,与迪庆争“香格里拉”之名的还有西藏、四川两地。中甸县抢注“香格里拉”之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甚至提出了“最后的香格里拉”概念。

  “但谁也不能否认,香格里拉县抢注成功后,这个旅游先机他们是占了大大的便宜。”时至今日,四川省社科院研究民族文化的一位专家甚至不愿对中甸县改口。

  1年后,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隅的独克宗古城项目应势上马。很快,当地政府派人考察云南乃至全国的“古城模式”后,独克宗项目以惊人的速度大跨步前进。

  这个原本属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的古城,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有三个居民委员会:北门、金龙和仓房。9个村民小组有1682户原住民,共8297人。古城核心区房屋880栋房屋。

  基础并非全是得天独厚。“当地居住功能退化,很多人都搬出去住了。”在独克宗管委会主任杨迎秋印象中,2002年启动规划前的古城,是香格里拉县被边缘化的郊区,基础设施跟不上,居民纷纷迁往更为便利的县城居住。“剩下的只有收破烂的外来人口。年代久远的房子也成了堆放各种货物的仓储。”

  2002年11月,县里为仓促上马的独克宗古城配备了两名领导:县长担任管委会主任,古城所在的建塘镇副镇长任副主任。“当年,领导层下面只有两个工作人员。”杨迎秋说。

  按照她的说法,古城原有的33条街巷在规划之初被保留下来,为了区别毗邻的丽江古城,彰显当地特有的藏族文化,管委会依照原有的地势修旧如旧,并保留了绝大部分的藏式民居。

  杨迎秋介绍,管委会当时的想法是,以古城核心区沿街的商铺带动整个古城的经济发展。为此,犹如商城一般地,独克宗古城通过免税、快速办理手续等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商户入驻。古城规划建设后的第一批商户认为,这些政策成为吸引他们来投资的一大原因。

  官方资料显示,当地政府在1.5平方公里的独克宗古城上共投入1.4亿元。香格里拉县政府对早报记者的说法是,“这笔投入包括当地居民对房子的自费改造。”

  2007年和2010年,当地政府又分别邀请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专家,对古城整体格局进行规划。

  “这笔钱并不算多。”云南资深审计、评估专家胡纯云告诉早报记者,事实上,在刨除“三通一平”等基础建设费用之后,“投资在其他建设方面的钱也就没有多少了。”

  从居民水、电供应上可看出端倪。多位长居独克宗的居民向早报记者证实,“甚至一入夜就停水停电,一周停上5天水、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位在独克宗做生意的四川小伙儿阿黄对早报记者说,2008年他来到古城时,“电源线路都已老化,自己花钱进行了重新布线。”

  “我们对此早已担心。”一位在火中失去全部家产的店主说。

  “现在一说到古城,我就想象到(当地)政府像专家一样扑在史料里,寻找一些古城依据的蛛丝马迹……”云南青年作家包倬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被兄弟地州屡试不爽的经验,快而有效的旅游经济模式,让国家级贫困县香格里拉成功出位。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个仓促上马但飞速发展的独克宗,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助力。据迪庆州旅游局统计,2013年,迪庆州共接待游客124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23万人次。

  旅游局官员坦承,独克宗这一张文化名片,对游客量的激增功不可没。

  消防两年前曾单独调研

  但“1·11”大火,让飞速发展的独克宗戛然而止。

  也正是这一场大火,烧光了独克宗光鲜的壳,露出早产“古城”的隐疾。

  虽然多家媒体试图还原事发经过,但由于消防等当地部门的回避,诸多疑问目前仍然无法得到解读。

  最核心的疑问是,原本只有一个起火点的火灾,为何会演变成一场毁城灾难?

  早报记者走访发现,和独克宗发展速度并不匹配的是,当地因各种原因堆砌的、恶劣的消防配置。

  “独克宗的房屋结构是较为特殊的。”大火被扑灭后,一位现场统计受损房屋的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铺上泥土之后,独克宗的民居用木片当做瓦片,支出房檐。“木瓦片时间久后,就会干燥坚硬,不受风雨侵蚀。”

  古城内民居紧凑,即便房与房之间仅留有狭小余地,木质屋顶房檐与房檐之间也是搭连而列。“武侠小说中的飞檐走壁,在我们这里人人都可以做到。”一位原住民如此描述独克宗里民居的格局。

  对于独克宗的建筑特点,早有官员忧心忡忡。2012年,迪庆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康正红,就曾调研独克宗古城的消防状况: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布局特殊等原因,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事实上,“1·11”大火的蔓延,也正是顺着独克宗藏式民居的木质房顶蔓延开来。但这个消防难题并非不能得到解决。

  即便当地官方声称,近年来古城没有发生过火灾。但早报记者走访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起,独克宗至少发生了三起火灾。但据当地居民回忆,这3起火灾很快都被“原始救援”成功控制,没有引起较大蔓延。

  “原始救援”指的是居民用盆、桶接水的方法灭火。事实上此次火灾后官方通报的救援情形中,这种方法在相对安全的区域,作为补充手段也派上了用场。但 “原始方法”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掀房顶,却没有被实现。

  早报记者各方求证表明,2013年8月28日香格里拉发生地震后,受到影响的独克宗古城,被有关部门要求加固民居抗震。加固的方法之一,是用铁丝网固定木质房顶,再用蚂蟥钉将房顶钉在墙体上。

  有多位原住民认为,火灾发生之时,“如果房顶可以很快被掀开”,可以将火灾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但官方没有对这种说法进行回应。

  在独克宗经营客栈的何姓老板认为,“抗震当然有必要,但他们考虑问题时能不能再周全一点呢?”

  他说,当地政府的精力主要放在旅游经济上,“基本的一些行政管理套路严重滞后。”

  谁都没有想到的巧合是,要求钉死屋顶的通知传遍古城约1周后,大火袭城。

  救命水尚在试运行

  多家媒体公布、网友爆料和当地居民等多个信息源表明,“1·11”火灾发生后,起火点附近消防栓里没有喷出救命水。

  现场目击者回忆,第一辆消防车赶到后,“如意客栈至少烧了1个小时,没有烧到其他人的店铺。”但消防人员并没有将火扑灭。

  消防车很快便没水了。当消防人员将消防枪接到距离如意客栈50米外的消防栓上时,他们才发现,消防栓并不出水。接连换了几个消防栓后,只有一个能正常出水,但也只持续了5分钟。

  半个小时后,第二辆消防车抵达现场。但火势已蔓延到隔壁民居。

  对此,迪庆消防支队支队长陈天昌介绍,香格里拉冬日气温零下十多摄氏度,消防管道如果一直充盈着水,会结冰将管道撑爆,所以只有用的时候再从消防水池放水。

  负责管理、维护消防设施的管委会谈到这个关键问题时也语焉不详。

  “全城一共有128个消防栓,且有保温箱防止结冰。”杨迎秋说,“我们也想过在水里加防冻液,但听说防冻液是助燃剂,我们就没有考虑了。”

  负责供应古城消防用水的,是古城背后百鸡寺山上一个12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位负责补水的吕姓工作人员称,这套设备大约于2011年5月修建,次年5月完工。“水从市政管道那边压上来。”

  按照他的说法,这套设备大约可以供应2小时的消防用水。但“1·11”的那场大火,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

  “这套设备目前还在试运行。”吕说。而在这个蓄水池建成之前,古城的消防栓系统,一直靠市政管网供水,通过21个消防栓来护航。

  律师:或可向政府索赔

  火灾发生后,独克宗管委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倾家荡产的店主、家园被毁的原住民接踵而至。

  杨迎秋的电话每半分钟就会响起欢快的铃声,令她烦躁不堪。她已经2天没合眼。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安置问题。”杨迎秋神情恍惚地说。

  香格里拉县副县长刘秋生承诺,当地政府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第一阶段是临时安置,时间为10天。第二阶段为半年。”

  但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摆在焦头烂额的香格里拉政府面前:事故调查、如何重建和损失赔偿。

  14日下午,公安部消防局从南京等地抽调人手,奔赴香格里拉调查火灾原因。省、州两级政府也组织调查组赶到现场。

  被毁的民居和在大火中失去的商户财产,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2008年,偶然来到香格里拉旅游的张锋,决定留在古城经营酒吧。2009年,张锋投入60万元对店面进行扩大。“这些投资是我父母的全部积蓄。”

  “1·11”火灾发生时,张锋在尼泊尔旅游。闻讯赶回独克宗的他,面对废墟不停地颤抖。

  “没了,都没了。”

  “由失火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不具备现实操作性。”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杜晓秋认为,上亿元的损失对于一个小客栈的老板来说,“倾家荡产全部赔付的可能性也不大。”同时他认为,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火灾发生时消防栓供水乏力,消防设施存在设计等方面的缺陷,“相关部门负有间接责任,可以作为民事赔偿诉讼中的被告人。”

  独克宗上百家倾家荡产的商户,将面临最严峻的一个寒冬。

(原标题:独克宗大火:“古城模式”的隐疾)

(编辑:SN01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包子店将在习近平就餐处原地划线留念
  • 体育澳网-李娜救赛点进16强 NBA-火箭负雷霆
  • 娱乐春晚节目曝光 黄渤唱歌张国立说快板
  • 财经去哪儿网被曝售卖加价机票 代理商变黄牛
  • 科技最后一课:日本如何输掉新互联网时代
  • 博客苗炜:我为何对北京后海和南锣反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河北农大招聘保安最低需为硕士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