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区级机关今年将核减15%人员和机构

2014年01月21日14:58  东方早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就是浦东精神的特质。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认为,浦东是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浦东的开发开放一直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呼吸、共命运。

  谈到浦东深化改革,沈晓明说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说了自贸试验区带来的战略机遇。

  他认为浦东转型发展比数字重要,政府职能转变要精兵简政、简政放权。为了提升竞争力,浦东还要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事业。

  浦东改革坚持市场取向

  回顾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沈晓明说,面对经济调整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如果我们不率先推进外资人民币业务、房地产和商业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我们就不能始终保持快速的发展速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商务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弱化、土地瓶颈凸显,如果我们不是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坚决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我们就不可能保持浦东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现在,上海到了不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浦东更是如此。

  沈晓明说,韩正书记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浦东必须有责任、有担当,要敢于成为“排头兵的排头兵,先行者的先行者”。浦东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凝聚一个共识:过去浦东的发展靠改革开放和创新突破,今后浦东的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和创新突破,按部就班干不成浦东开发开放二次创业的伟大事业,循规蹈矩换不来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面貌。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是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又一次打破了束缚、解放了思想,必将极大地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沈晓明说,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一把实践标尺。浦东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市场取向,把市场决定性作用这根主线,贯穿于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

  第一条就是,要支持在浦东的市场机构、市场组织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拓展功能、发展壮大。

  浦东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首先就是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国外汇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发展。这些机构都是集中交易、规范运营的国家级市场组织,对于配置资金、资源和管理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集聚在浦东,这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

  通过改革,在浦东的市场组织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有效率地配置资源,浦东可以在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和配置中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当然,这些改革主要由市里和金融监管部门统一推进,浦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力争把这些改革举措放在浦东先行先试。

  第二条是,对浦东来说,就是要尽量减少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的活动。

  沈晓明说,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也是存在的,下一步要下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坚决把市场和社会能够办好的事情交出去。

  比如区域开发,最核心的就是开门搞开发,不搞政府或国有公司包办,今后的改革就是要引入更加多元化的主体,包括外资主体和民营主体,临港开发已经开了个头,先是四个国有公司都参加,然后是准备引入市里的开发主体,再就是引入符合条件的外资和民资。

  第三条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要起到科学有效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沈晓明说,浦东每年投入100多亿元用于支持经济发展,这部分财政资金的配置目前主要还在政府部门手里。下一步要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就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首先从科技投入入手,在政府支持的创新项目当中,在政策设计、项目筛选、成果评价等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

  将率先复制自贸区改革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沈晓明说,我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总是需要依靠一些重大的机遇、重大的项目,这就像解放战争,只有打赢了三大战役,才能奠定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基础。对浦东来说,我们要取得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进展,必须而且只有抓住和用好自贸试验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标志着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为什么这么讲呢?

  沈晓明解释说,浦东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是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更深层次的是要形成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恰恰是在这两个方面,自贸试验区都赋予了浦东战略机遇。

  在现代服务业当中,前不久出台的金融改革30条(《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赋予了自贸试验区金融业发展新的空间,跨境资金池业务、国际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跨境结算业务、保险和再保险业务等,都会迎来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要知道,服务业基本上不受28平方公里围栏的限制,自贸试验区金融、航运、贸易的发展,对浦东“四个中心”核心区建设作用很大,发挥好联动效应,我们的现代服务业就会迈上新的台阶。

  就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而言,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特点是,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沈晓明说,改革是为了转型发展、提高生产力。

  第一个吃螃蟹当然值得鼓励,但是把已经证明成功的改革拿过来复制推广也是值得鼓励的。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必须形成与自贸试验区改革的联动效应。自贸试验区放在浦东,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此,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浦东不仅应该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复制推广,而且还应该形成加快改革的倒逼机制。

  沈晓明强调,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绝不能出现其他地区已经做了而浦东还没有做的情况。只有这样,浦东才能在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环境上取得突破。

  转型发展比数字重要

  沈晓明说,对浦东来说,转型发展要比数字重要得多,今年,浦东不再考核工业生产总值的总量指标,而考核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结构指标,目的就是要用考核的指挥棒,把工作的中心引导到结构优化上来,引导到提升质量和效益上来。

  沈晓明说,对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必须坚决压、果断减,必要时采用行政手段,这些企业越早关停并转,对我们转型越有利。

  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我们则是鼓励把销售和研发环节留下来,把制造环节转出去,形成“两头在沪”的格局,对于打算这样做的企业,我们则支持其进行土地二次开发,将其厂房改造升级,给予正向的激励。

  对于劳动密集型工业,一个办法是鼓励企业向研发环节、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第二个办法是支持企业利用自动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减少低端用工,比如宏达电子就准备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第三个办法是支持企业变贴牌生产为品牌生产,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率。

  沈晓明说,浦东要特别重视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机器人等产业。对这些新生事物怎么扶持?简单地给一点资金补贴不管用,关键是要破除阻碍其发展的制度瓶颈,尤其是涉及税制、法制、管制的制度瓶颈。

  今年,浦东要率先试点生物医药CMO(委托制造提供商),打破重大原创新药产业化的瓶颈;要深化拓展再制造产业的改革试点,推进口岸监管、行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改革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必然会阻碍经济转型升级。

  沈晓明说,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核心一条就是精兵简政、简政放权,这是浦东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突破口,一个火车头,一把总钥匙。

  第一个是“简”,地方政府职能,就是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这四个方面。对照这个要求,现在我们还管了不少不该管的事情。

  第二个是“放”,要充分放权,浦东这么大,让企业和老百姓都跑到区政府来办事不方便,就是要贴近企业、贴近群众。所以我们成立“8+1”区域审批服务平台和街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第三个是“管”,放的同时要加强监管。这次市场监管改革,特点就是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机关人员减少了50%,人员哪里去了?到基层监管第一线去了。

  下一步还要加大综合执法的力度,要把文广局的文化市场监管执法、科委的知识产权监管执法整合起来交给市场监管局,强化统一监管和统一责任。还准备把分散在环保局、规土局、建交委等部门的城市综合执法整合起来,以加强“三违”等城市管理顽症的整治。

  在抓好“简、放、管”三个环节的同时,还要处理好浦东新区、开发区、街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浦东新区和开发区、街镇之间,就是要推进区级机关“瘦身”、人员编制下沉。

  今年,浦东区级机关要核减15%的人员和15%的内设机构,充实到开发区管委会和街镇第一线,尤其是要将区级机关有经验、有能力的审批人员,连同审批事权一起下放。

  同时,准备建立地区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浦东新区有36个街镇,是一般区的3倍,管理跨度大,客观上需要一个机构来代表各个街镇发声,来统筹规划地区事务,研究协调和解决地区工作重要共性问题,加强地区工作的督查考核,今年我们成立地区办来做这些事情。

  临港规划将完善和提升

  临港地区是全市发展的六大战略重点区域之一。

  当前,临港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沈晓明总结了“三大利好”:

  一是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和带动,临港近水楼台,机遇得天独厚,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已宣布今年3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迁往临港,必将对临港开发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二是浦东提出实施“挥师南下、决战临港”,目的是要发挥浦东陆家嘴、金桥、张江、外高桥四大集团的优势,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带责任、带总部在临港开辟新战场,同时也吁请市里加快实施国资“东进战略”,还要争取有实力、有经验的央企、民企一起参与临港开发,形成千军万马之势,打好临港开发这场攻坚之战。

  三是市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去年市里给的“双特”政策,今年区里也研究制定了配套支持政策,比如S2到临港的客车通行费补贴政策,1月1日已开始施行,其他相关政策近期也将陆续公布。

  沈晓明透露,上海城市规划今年将进行新一轮的修编,临港的规划也会作一些完善和提升。

  比如,整体上将定位为一个100万-150万人口规模、城市功能相对综合的新城;在产业功能上,临港不仅要成为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而且会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培育和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沈晓明还透露,推动临港发展还有重要的一招,就是浦东正在积极谋划浦东中部城镇带的规划建设。浦东沿沪南公路的广大中部区域,东面毗邻空港和大飞机项目,北有迪士尼的带动辐射,拥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未来有望崛起成为衔接中心城区和临港的城镇群和经济带,这将对临港开发形成重要的战略支撑。

  发展高质量社会事业

  对于浦东来说,“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事业,既是民生所系,也关系到浦东综合环境的吸引力、竞争力。”曾主管全市教育、卫生多年的沈晓明对此有更深的体会。

  他坦言,浦东开发23年来社会事业超常规发展,但相对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区域面积分别占全市1/3、1/4、1/5来说,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之还不相称。“但差距正是潜力,浦东不仅要迎头赶上全市平均水平,还要在集聚培育优质资源上更好体现开放胸怀和改革力度。”

  比如,教育、卫生领域,目前浦东与市里名校名院联手,正在推进的重大项目就有复旦附中、上师大附中、长海医院东院等,与此同时国际合作办学办医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年3月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就将开业,这是全市首家与国际接轨的非公综合性医院,由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专业运营,医师“多点执业”也将在这里试点。

  “我们并不满足于此,自贸试验区社会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政策带来了更大机遇,”沈晓明说,“我们将不失时机地争取国际名校、高端医疗以及文化机构到浦东发展。”目前一些项目正在接洽推进中。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沈晓明说,“浦东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三个倾斜、一个深化’的方针,关键要在破解二元结构上求突破。”

  在沈晓明看来,“城乡二元差距,最主要的还是公共服务的差距,硬件设施的改善相对还好解决,但关键在于软件,在于能不能吸引留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人才。解决这个问题要借鉴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进。”

  他透露,新区正在探索制定适应教师、卫生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核心是对到远郊地区的教师、医技人员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薪酬水平,并使他们在专业上有发展、有预期,“有关措施有望在上半年推出”。

  同时,新区还将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包括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等,“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多渠道地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早报记者 臧鸣

(编辑:SN082)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纽约警察逮捕乱穿马路华裔老人致其重伤
  • 体育澳网-李娜5年内4进4强 NBA火箭灭开拓者
  • 娱乐春晚第二场联排 苏菲玛索刘欢替身走台
  • 财经28省份GDP总量据估算已超全国两万亿
  • 科技4G资费香港比内地便宜一半
  • 博客土摩托: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性爱大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二男生用学费送女生5000元手机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