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输出大省现返乡就业潮 局地或再现用工荒

2014年01月23日01:26  经济参考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2日公布了2013年4季度就业状况。统计显示,劳动力供求人数略有减少,就业形势整体比较平稳。但从区域就业形势来看差别明显,东部地区求职人数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年后东部地区企业“用工荒”压力加大。   

  动向

  返乡就业潮显现

  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劳动力供求人数同比和环比均有所减少,但就业形势整体比较平稳。当季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12 .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63.8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0,比上季度和2012年同期均上升了0.02。

  但从区域就业形势看,地区间差别十分明显。与2012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5.7万人和22.4万人,各下降了5.9%和9%。而中部地区城市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则同时上升,分别增加了2 .3万人和3 .6万人,各增长了1.8%和2.9%。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在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返乡潮”正在显现。

  在武汉市的一场招聘会上,20岁的求职者小林告诉记者,他来自湖北仙桃,2013年他在浙江杭州的一家模具厂做钳工,“公司包吃住,每月扣除水电费和餐费后拿到手的工资大概一千元,补贴生活完全够用。”但是,超长的工作时间、业余生活的缺乏,让小林决定年后不再回杭州工作“走之前老板让我再考虑一下,可他说的涨工资却迟迟没有兑现。”

  与小林情况类似,湖北松滋的刘大姐之前在山东一家家具厂做工,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但也决定提前回乡。“家具厂最近订单越来越少,2014年工资很难再涨,再说这些年老家工业园区发展越来越好,打算年后就在荆州市找工作,也省去回家路上的奔波。”她说。

  武汉市某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以来登记找普工的求职者中,超4成是从外地回来的农民工。究其原因,逐步改善的用工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2008年,武汉市餐饮住宿业一线员工的平均工资仅为760元,2011年翻了一番,达到了1680元。2011年,武汉市加工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平均工资达到2180元。一位人力资源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赶不上沿海地区的普工工资水平,但武汉正在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2013年武汉市普工的平均工资在2500元至3000元,相比去年,普遍涨幅在20%左右。”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报告分析称,中国二三线城市人才需求蓬勃,并逐渐向四线城市推进。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一线城市之外的区域都有着迫切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的区域包括武汉、沈阳和西安等地,新疆、内蒙和宁夏等地也成为人才导入的新区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表示,中西部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就近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在快速增加,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中,河南2011年在省内转移就业的人数首次超 过 了 到 省 外 转 移 就 业 的 人 数 ,2012年四川也出现了这种变化,江西、安徽虽然还是省外转移大于省内,但省内所占的份额在逐年提升,将来的趋势必然也是省内转移会超过省外。

  冲击

  东部地区或再现用工荒

  相比于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回流,东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已经出现,年后“用工荒”再现几无悬念。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发布的《苏州市2014年企业用工需求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制造业需求旺盛,企业扩产增员动力明显,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巨大,加剧了企业用工荒的预期。

  报告抽样的1000家企业中,有超过七成企业年初打算扩产增员,招工需求达到21 .6万人,平均每家企业需求288人。不过,招工难仍是不可回避的难题,调查中有80.8%的企业认为招工有困难,而2014年第一季度的需求人数占到了总数的35%,节后的用工市场压力明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苏州企业的年度离职率居高不下,已经连续三年接近40%。其中苏州本地员工年度离职率仅为16%,外地员工年度离职率则高达40.5%。“这反映了该市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使企业不断陷于缺员与招工的循环之中,导致部分企业放大了对‘缺工’的预期,不利于企业稳定用工。”一位参与上述调查报告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中,企业“无技能要求”劳动力需求占比高达六成。“这并不说明企业淡化了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而是反映了由于当前作为企业用工主力军的外来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大部分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在招工上不得不先招人后培训。”他说。

  但同时,中小企业在用工管理上的“短视”行为也仍然明显。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几年,中小企业“短工化”越来越严重,特别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在普工和服务一线的岗位上,务工周期短、频繁换工,“短工化”渐成常态。一些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和公正合理的培训与晋升制度,对外来人才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因而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较低,进而出现了“招工难”和“留人难”的双重困境。

  对策

  多举措提高就业质量

  专家认为,我国中西部发展加速,发达地区生产能力迁移释放以及收入优势减弱,导致人力资源来源趋紧,尤其是春节前后,会产生阶段性的“招工难”和“就业难”。

  “用工荒是个老话题,春节前后尤为严重,2014年用工难度仍将增加。”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委书记李士陵认为,用人单位要想办法吸引和留住普工,让员工在企业有想头、盼头和奔头,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和职业规划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工荒是一种常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目前在沿海工作的劳动力基本已经回乡就业,不可能再指望这些人来缓解用工荒。

  据了解,针对春节前后的用工需求,一些东部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了企业招聘服务,通过对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掌握企业用工变动情况。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引进人力资源,吸引本地富余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吸引返乡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同时,重点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对口部门合作,在当地设立劳务合作机构,及时引进外地劳动力前来就业。

  而企业自身也应主动应对用工危机。有专家认为,民营中小企业应主动谋求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和使用科技含量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减少对密集劳动力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应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转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产业发展,从而降低对劳务的需求,缓解用工压力。

  不仅如此,政府应引导企业调整薪酬待遇,落实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发布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此外,对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工资待遇和用工环境已经成为他们选择企业的关键因素,但企业仅仅以“高薪留人”已经不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为了顺利实现体面就业的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着力推动就业方式转变,有效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编辑:SN098)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深化改革小组副组长名单公布
  • 体育澳网-李娜冲冠劲敌出局 NBA热火胜绿军
  • 娱乐17年前华仔踢坏直升机 近日判赔267万
  • 财经央视曝泸州酒业年份酒乱象:窖藏成噱头
  • 科技全国域名解析首遭大规模污染
  • 博客心理学家:解读洛阳性奴的控制术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吃遍学校33家食堂绘吃货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