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省份下调三公经费预算 最低5%最高30%

2014年01月23日02:28  潇湘晨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按照中央要求,去年各地密集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详细规定。按照这些规定,地方政府“三公”预算大幅缩减当属应有之义。  

  截至1月23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召开“两会”。“两会”上亮相的新一年地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与往年相比数字上有一定降幅。其中广西、山东、江苏、宁夏等地降幅约5%。广东、北京、湖北、上海、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浙江降幅为30%。

  尽管如此,与公众的期望相比,大部分地区“三公”预算下降幅度并不大。

  综合新华社电

  多地“三公”预算下降,最低5%最高30%

  28个省区市已在今年1月份召开“两会”,海南、湖南、安徽三地将在2月召开。从各地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中可以发现,今年“三公”经费预算均有所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一部分地区明确划定三公经费预算的下降比例,比如广东、北京、湖北、山东、江苏、河南等13个省份将经费预算下降幅度划定在5%-30%不等。

  广东、北京、湖北、上海、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其中浙江压缩比例最高达30%,广西、山东、江苏、宁夏等降幅约5%。

  此外,一些地方并没有明确指出要降的比例。山西、福建、四川、天津等地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将严控“三公”支出。甘肃要求今年“三公”支出只减不增。重庆要求“三公”经费支出预算不得超过2013年规模,青海表示要“继续保持‘三公’经费零增长”。

  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舒说,“三公”及行政经费每年压缩5%是中央政府多年的承诺和要求。

  实际上,这些各地“两会”期间已公布的“三公”经费下降幅度比例,并无新意。近年来,每年年初,各地公布的“三公”经费预算中,大体都可给人以连年下降的印象。

  比如2013年年初,江苏发布的“三公”经费预算显示,2013年“三公”预算总额较2012年决算总额9.49亿元下降了0.28亿元,降幅为2.95%。

  同年年初,云南宣布,该省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安排7.5058亿元,较2012年决算支出减少7621万元。

  禁令之下,压缩比例并没有额外突出的力度

  过去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相当严苛”的公务消费文件规定,吃、住、行、游无一例外不受限制,细化到连额外洗漱用品都明文禁止。

  关注公共财政和“三公”消费的学者曾估算,若按规定执行,各地新一年的“三公”经费会有大幅下降。然而,随着各地财政预算报告的出炉,这一乐观的预期面临较大落差。

  以出国为例,广东、山东等地明文规定,书记省长每年出国仅1次,每次出访限两个国家、不超8天,一国则5天;而备受诟病的公车问题则“一刀切”: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公款接待既不准进高档场所,菜品也有禁令,还要求建立清单,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费用等。

  经人代会通过的广东省本级“三公”预算显示,和去年相比下降了13.31%,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5641万元,较上年下降约四分之一;公车经费从5亿元降到4.35亿元,其中还有4000多万元用于购置新车;公务接待费支出2.58亿元,比上年的2.89亿元略有下降。

  处于西部的陕西,今年省级“三公”预算从去年的5.047亿下降到4.58亿,下降幅度为10.2%,其中因公出国费,从0.5668亿下降到0.52亿,公务用车运行费,从约2.8亿下降到2.69亿,而公务接待费则下降幅度较大,较去年下降约五分之一。

  记者查阅近5年的数据发现,从2010年到2014年,广东“三公”预算一直有所下降,其中2012年降幅为13%,与今年压缩比例相当。多名广东省人大代表在审查预算草案时说,“三公”经费预算是有压缩,“但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陈舒说,从今年各地方“两会”传递的信息看,“三公”经费的压缩比例与往年相比,并没有额外突出的力度。

  预算宽松,给多了自然会有削减、结余?

  在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带动下,一些地方“三公”经费的实际支出数比预算数要少。这也在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印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三公”经费都得到削减。

  2013年,福建“三公”经费支出削减了13.5%,西藏“三公”经费支出下降了25%,甘肃“三公”经费下降20%以上。而宁夏去年“三公”经费预算在普遍削减5%的基础上,实际支出继续下降,特别是公务接待下降35%。支出幅度下降,多能带来大量结余。

  广东省财政厅在预算审查座谈会上披露,2013年省级“三公”经费与年初预算相比,应有所结余。

  这在部分地方已公开的决算中也得到印证。2012年广东省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8.63亿元,相对预算结余1600万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京,2012年市本级“三公”支出决算数为10.1亿元,比预算少花了1.1亿元。如此看来,撇开其中的奢侈浪费,“三公”支出的实际需求是小于预算安排的。

  每每地方晒“三公”决算时,总能看到“节约多少”云云。公众费解的是,因为预算松给多了自然有结余,何来节约?实际支出不需要那么多,为何不直接在预算中砍掉?

  面对记者“严格执行公务消费规定,‘三公’经费预算是否有更大的压缩空间”的提问,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压缩空间最主要考虑的是适度问题,要确保正常的公务活动运转。这个不是大与小的问题,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在节约原则下安排支出。”

  长期关注预算公开的吴君亮说,类似的节约只能说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打“小算盘”。按公务消费新规,实际支出还会大幅削减,那么预算更需“宜紧不宜松”。“这样相对宽松的预算约束,因为不愁没钱花,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纵容’‘默许’公款乱消费。”

(编辑:SN098)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深化改革小组副组长名单公布
  • 体育澳网-李娜冲冠劲敌出局 NBA热火胜绿军
  • 娱乐17年前华仔踢坏直升机 近日判赔267万
  • 财经央视曝泸州酒业年份酒乱象:窖藏成噱头
  • 科技全国域名解析首遭大规模污染
  • 博客心理学家:解读洛阳性奴的控制术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吃遍学校33家食堂绘吃货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