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4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吴晓松今日表示,2000年以来,总体上看,北京市沙尘天气有减少趋势,但是每年仍有发生,尤其浮尘天气问题尚未解决。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并适当扩大治理范围十分必要的。
吴晓松今日就京津风沙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问题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他表示,虽然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工程区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局部地区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林草植被覆盖度仍不高,土壤抗蚀能力差。一期工程建成的人工植被大多处于中幼龄期,且树草种比较单一,稳定性较差,抗干旱、抗风蚀、抗病虫害能力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逆转。另外,工程区生态防护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还有大面积农田、草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治理成效,亟需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吴晓松介绍说,从对重点风沙源区进行集中治理和国家财力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一期工程的治理范围只覆盖了北路路径的沙尘源区和加强区以及西北路和西路路径的部分下游地区。经过十多年的治理,虽然使影响京津地区的扬沙天气减少,但是没有覆盖到距离京津地区较远的沙尘源区和加强区,对主要发源于远源沙尘源区和加强区的浮尘天气影响较小。2000年以来,总体上看,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有减少趋势,但是沙尘天气每年仍有发生,尤其浮尘天气问题尚未解决。
他表示,二期工程建设范围在一期的基础上适当西扩,将西北路径上的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纳入,大体覆盖了北路和西北路路径上可治理的主要沙尘源区和加强区,能控制京津地区主要的沙尘危害。新增区域内有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以及黄河河套平原的重点粮食产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重、意义大。
他提到二期工程规划的主要目标为,到2022年,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工程区内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总体上遏制沙化土地扩展趋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京津及华北北部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京津地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风沙危害进一步减轻;工程区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林草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畜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工程区农牧民收入稳定在全国农牧民平均水平以上,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原标题:发改委谈京津风沙治理:北京浮尘问题尚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