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第三次印巴战争
卡拉奇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前一天还是一个白天熙熙攘攘、夜里万家灯火的都市,第二天就战火连天、乌烟弥漫。空袭警报没完没了,夜间实行灯火管制,只要哪里有点灯火,哪里就枪声连连不断。卡拉奇上空,时而是多层次交织的高射炮火光,时而是震人耳聋的印度轰炸机声。
吴德广(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外交官)
1969年4月,我被调至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任职,不想在这里经历了一次战争。
卡拉奇国际机场是全天候的机场,当时中国人往来东西欧、西北欧、西亚、非洲、南北美洲乃至大洋洲都要经过卡拉奇。每月会有20多班中国外交信使进出这个空港,应中国邀请访华的外国代表团也必须路经这里,因此总领事馆人员接送任务繁重,经常在凌晨两三点接机。我是总领事馆礼宾官,也是英文译员,所以会常常随总领事跑机场。
虽然工作十分辛苦,但巴基斯坦人对我们十分热情友好,我们进出机场,十分方便。再说中国外交信使经常光临,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及时拿到家书,因此说苦不苦,乐在其中。
一场战争突然来临,所有的节奏都被打乱了。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即今孟加拉国)宣布独立。11月21日,印度借口东巴民族和难民问题,出兵干涉,向东巴发动大规模进攻,同时动用海军封锁巴基斯坦沿海。12月3日,巴基斯坦军队从西面进行反击,印乘机从东西两线对巴全面发动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卡拉奇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前一天还是一个白天熙熙攘攘、夜里万家灯火的都市,第二天就战火连天、乌烟弥漫。空袭警报没完没了,夜间实行灯火管制,只要哪里有点灯火,哪里就枪声连连不断。卡拉奇上空,时而是多层次交织的高射炮火光,时而是震人耳聋的印度轰炸机声。
战争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战争爆发前一天,正好一个20多人组成的外国代表团应中国有关部门邀请经卡拉奇飞北京,代表团抵达卡拉奇时,总领馆聂功成领事受命去接机。战争爆发后,机场关闭,他们被困在了机场的旅馆里。国内指示总领馆尽快安排他们转机飞北京,聂领事只好与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总经理联系,请他帮忙。这位空军少将总经理答应帮忙,派了一架飞机秘密送代表团至新疆,从那里再飞北京。但不久国内也来了一个“黄牌”警告,因为当时新疆还是一个非开放地区。
为应对战争带来的不测,总领馆采取了应急措施,大家日夜坚守岗位。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与巴基斯坦海军总部只有一路之隔,可以说是邻居。巴基斯坦海军总部是印度轰炸机轰炸目标之一,常有敌机“光顾”,总领馆院内和花园草地上不时会有弹片落下,有的捡起来还有点烫手。
总领事馆高高飘扬着的中国国旗,可以说是我们的“保护神”。
那时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听到空袭警报,我们就跑向地下室躲避。战争爆发十多天后,印度飞机空袭越来越频繁,我们跑地下室也觉得不安全,万一楼房被炸,在地下室也难逃命。经请示,我们开始在总领馆的花园草地挖防空洞。
对我来说,战争期间比平常更忙了。当时国内为总领事馆运来一批大米,已经抵达卡拉奇港口,为了尽快把大米运到总领馆来,我和司机李士臣奔忙了多日,终于从卡拉奇港口办下了通关手续。
那天,在去卡拉奇港口运大米的路上,空袭警报声、敌机轰炸声……各种声音不时传来,凶险可能随时来临。但战争时期,我们也只能将危险置之度外。还好,最后港口提枪的巴基斯坦士兵放行了,我们将大米顺利运回总领馆。当同事们看到我们运回的大米时,个个兴高采烈。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
战争期间,我和李师傅常常结伴,摸黑前往伊朗驻卡拉奇总领馆为我国出访小组办理签证,有时还在深夜送相关人员离开战火连天的卡拉奇。
那时,硝烟延绵,轰炸声不断,人人随时都会遭遇生命危险。但在危险时刻,总领馆门前的一幕却深深打动了我:卡拉奇群众自动结队到我总领馆门前游行,感谢中国政府支持巴基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有的朋友流着热泪,呼着口号:“中国人民是巴基斯坦真正的朋友”“反对印度侵略”“拥护联合国大会通过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的决议”……
战争持续半个多月终于结束了,我们填平了花园草地下的防空洞,又接到了从北京来的两位信使,大家翻看家信,喜形于色,真可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来源:2014年1月22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