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语
“我们现在敬老,到我们老的时候也会有人帮助我们的。”
口述人: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八滩村里排屯 侯日孟
整理人:本报记者 高峰
我们家共有10口人,父亲、婆婆、丈夫和两个儿子、两个儿媳,还有两个可爱的孙子。
里排屯是个壮族村寨,我本人是苗族。说起民族成分,我们10口之家可是个包含了5个民族的大家庭哩。80岁高龄的父亲侯正荣是壮族,我随已故的母亲是苗族。
丈夫王成建是侗族。1983年,当时做农业技术员的他摒弃世俗观念,从相邻乡镇平等乡侗寨来到里排壮寨“入赘”做上门女婿。婚后30多年来,我们夫妻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王成建老实、勤劳,家父把他当亲儿子看,里里外外都由他做主。
2006年,大儿子侯光祖在县妇联组织的民族团结“同年之约”青年交流会上与一位瑶族姑娘相识,而后相恋结婚生子。同哥嫂一样,在广东打工的小儿子侯光源也自由恋爱,2010年娶回了一个湖南汉族妹子。至此,我这个10口之家就有了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
母亲去世后,除了照顾年老的父亲,我还把婆婆从平等乡侗寨接到里排屯同住。家里虽然多个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也不一样,但是我们一直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地生活着。每年一到瑶族的六月六“晒衣节”、壮族七月十四“半年节”、苗族“月半节”等节日,我们家都像过年一样,相互走访、相互庆祝。“侗不离酸”,侗家吃食离不开酸,为了照顾丈夫和婆婆的饮食,我还学会了用坛腌制酸鱼、酸鸭、酸肉。
对于家里的两个老人,我们知冷知热。煮饭多放一些水,让米饭更加软烂,易吸收、好消化。炒菜时延长时间,让菜更熟烂,方便老人咀嚼。我常跟儿子儿媳们说:“我们现在敬老,到我们老的时候也会有人帮助我们的。”两个儿媳妇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性格也不同,但相处十分融洽。由于工作关系平时都不在家,但她们非常尊敬我,常常打电话给我嘘寒问暖,有心事都愿意和我说说。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放弃休息时间,赶回里排相聚团圆。每次回家两个儿媳妇都争着买菜做饭,给老人添置新的衣物。
一家过日子,往往会发生矛盾。每当儿子和儿媳妇发生争执时,我总会尽力地劝导儿子,“儿媳妇从她父母那儿没受半点委屈,到了咱家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生气。再说,她又比你小,你就让着嘛,别因为不值得的一点小事而伤了感情。”
我们的生活说不上多富裕,但也不缺吃穿。父亲、婆婆在家清闲养生。我和丈夫务农,除了耕种田地,还种植了十多亩的枇杷和杨梅果树,每年能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大儿子养殖了1000羽凤鸡,大媳妇在娘家做旅游接待表演演员;小儿子和媳妇在广东打工。
我家正在盖一栋四层楼房,现在已经建到第三层,每层200多平方米。按照壮寨住宅习惯,除了第一层用来养猪养牛养鸡,上面三层将住上我们幸福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