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访华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
未来中美之间的分歧仍不可避免,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仍然可期
文/陈文鑫
2月14日既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美国国务卿克里到访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部长王毅举行一系列会谈,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共识,在中美建交35周年之际,克里此访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
两年前,中美之间也有一次令世人瞩目的“情人节外交”。当时适逢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40周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访美期间,习主席提出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角度看,克里的此次访问有一定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的沟通,减少双方战略误判。中美两国高层虽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但如何将共识化为行动,中美之间并无清晰的路线图,两国间明里暗里的战略博弈也丝毫没有减缓。尤其在亚太海上主权争端问题上,美国对华日趋强硬。
年初以来,美国多位政界、军界人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对华大加指责。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公开质疑南海“九段线”不合国际法;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麦艾文则警告中国不要在南海划设防空识别区;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于克里访华的前一天在菲律宾表示,若中菲在南海发生冲突,美国将支持菲律宾。美方态度之强硬、表态之清晰、呼应之连贯,前所未有,以至于在克里访华之前,媒体将其此行冠之以“施压之旅”。这些对华强硬的杂音,给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基调带来了不少干扰。中方对此多有不满。
不过,从公开场合看,克里访华期间并未在南海问题上过多表态。美方表示,克里此访试图传递一种信号,即美国致力于寻求与中国建立一种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通过此次访问,中美两国加深了对彼此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认识,同时也能彼此表达关切。
奥巴马4月将访问亚太四国,以弥补去年因联邦政府“关门”而导致的爽约。届时东亚势必将掀起一阵“美国波”,南海问题也可能再起波澜。在此之前,中美两国的沟通就显得更加重要。这又赋予克里访华另一层意义。
其次,有助于扩大合作空间,为中美关系累积正能量。根据中方发布的会谈情况说明,中美双方明确了今年的八大合作重点。两国还共同发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就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机制下启动的五个合作领域实施计划达成一致,承诺投入相当精力和资源以确保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强两国在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这些成果有助于在当前比较沉闷的氛围下,为中美关系累积正能量,推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新时期,中国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对美政策的主轴,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也以“提升合作质量、强化竞争能力、管控彼此分歧”作为对华政策的指导思想。应该说,中美这对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历经一系列波折之后,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两军交流热络,两军关系升温。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两军关系始终滞后于两国经济和政治关系,成为两国整体关系的短板。而近来,两军关系明显升温,2013年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海军司令吴胜利相继访美,美国参联会主席登普西、空军参谋长韦尔什也相继访华;此外,中美两军联合开展了亚丁湾反海盗演习,夏威夷海上联合搜救、人道救援实兵演练等演习项目,加深了两军交流。2014年,美国防长哈格尔将访华,中方也将参加美方组织的“2014年环太平洋联合军演”。两军关系的升温无疑有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此外,中美两国在朝鲜、伊朗、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也有比较好的合作。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有潜力可挖。然而,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是为其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未来中美之间的分歧仍不可避免。但美方若能如克里所言,致力于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建设性管理分歧”,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