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收购申花,中超16支球队投资方均为地产大佬
地产大佬“霸占”中超为拿地?
记者 刘德炳|北京报道
说曹操、曹操就到。去年年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和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交流“土豪玩中超”,当时张玉良对广州恒大流露出羡慕之情,并表示绿地可能择机进军中超。没想到,没过多久,绿地集团就对外宣布将收购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正式踏入足球圈。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收购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在2月底或是3月初,这一收购计划将正式获得官方认可、板上钉钉。足球圈观察人士指出,随着又一大金主绿地的加入,下赛季的中超势必将更加充满火药味,恒大的霸主地位也可能受到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当前16支中超球队的金主都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地产商纷纷杀入中超图什么?
绿地着手改组上海申花
绿地收购申花并非毫无征兆。去年上海申花俱乐部控股方九城公司深陷资金链困局,市场上数度传出九城公司欲将申花俱乐部转手的消息,其中绿地集团是主要的绯闻对象。
与此同时,绿地集团也流露出进军中超的意向。2013年年底,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张玉良坦言,“足球行业非常受关注,我很敬佩恒大的足球,恒大做了几年,给中国长脸了,给球迷提供了很大的福利。对于绿地来讲,我们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努力去做社会关注的这些产业。”
言犹在耳。2014年1月30日,绿地集团宣布,与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签署资产转让协议,绿地集团将接手申花足球俱乐部资产,相关具体方案将于近期上报中国足协。
虽然这一收购尚未最终得到批复,但绿地对上海申花俱乐部的改组已在逐步推进。
在日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绿地集团有关负责人宣布,从2014赛季开始,球队将以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上海绿地申花足球队的名义参加新赛季各项赛事。在球队架构上,绿地执行副总裁吴晓晖将出任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沈祥福将继续担任球队主教练。
与此同时,记者从中国足协相关部门了解到,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经审核同意受理上海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与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事宜,目前对这一收购计划正在进行公示,公示期2月28日截止,公示期满后,未出现纠纷等情况,或情况已得到解决,职业联赛理事会将批准该转让行为。
剑指中超冠军
对于中超而言,绿地集团无疑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金主。《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绿地集团了解到,2013年绿地集团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3283亿元,较上年增长33%,利税总额超280亿元,年末总资产3533亿元。
有足球界分析师表示,足球产业当前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只有大手笔的资金投入才能形成高起点,绿地的加入,有望改变当前的中超格局。
绿地集团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从长远来看,绿地的目标肯定是中超冠军、亚洲冠军。对于球队建设,绿地集团张玉良显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商业化、市场化完全符合世界的管理模式,当然做企业、做足球也可以这样做,可以取得成功。”
地产商为何爱中超?
“不差钱”的地产商收购中超球队似乎并不是为了赚钱。比如,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虽然实现了一定的盈利,但是比起恒大集团的主业地产业,足球收入无疑是九牛一毛。短期看,绿地进军中超后将会以烧钱为主,很难从中获利,长期看,绿地即使能从中获利,这与其2014年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400亿元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2014进入中超的16支球队,其背后毫无二致都站着房地产大佬。
为何这些地产大佬都对足球趋之如鹜?
一位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当前,地产业的盈利水平、规模在中国经济界是首屈一指的,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不差钱是地产大佬们进军中超的直接因素,这些地产商一方面追求广告品牌效应,还有部分企业追求经济政治利益。
以广州恒大为例,恒大至少开辟了三种盈利模式,一是通过球队建设获得门票收入、转会收入;二是通过投资足球,获得在广告品牌方面的大幅溢价,以一场重要球赛为例,假设有500家平面媒体整版报道了恒大队的战绩,如这些版面平均费用在5万元左右,那就相当于恒大一分钱没花,而取得了2500万元的广告效果,这还没有计算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所带来的溢价;三是通过品牌嫁接,如恒大借助亚冠夺冠推出恒大冰泉,先声夺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张玉良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足球产业是企业应该做的事业和方向,比如恒大,因为参与足球,取得了不错的品牌效应。
此外,还有些地产商以足球为跳板,目的在于拿地。此前中超的一支球队战绩不理想,遭到了球迷的斥责。对此就有俱乐部的声音回应说,老板这几年投资了几个亿,一块地都没拿到,白投资了,就理解一下吧。
不过,也有一些地产商,的确喜欢足球运动,将之视为一种爱好。绿城就是其一,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此前就表示,绿城十几年来一直投资足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