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2014:秋风

“本轮改革与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最大不同,在于文明自觉”

视频策划:城中村-20公里的距离

这是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城市里的方寸之地,这是他们的家…

下岗十五年:沈阳故事

“在1998-2000年国企下岗潮中,东北三省工人下岗数占全国25%”

美媒:中国政府简政放权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2014年03月14日17:4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4日电 美国《侨报》14日刊载社论《中国改革牵住“简政放权”牛鼻子》,文章指出,简政放权无疑是中国本届政府推动改革大业的一个“牛鼻子”。其背后的考量和效果有二,一是为释放改革红利,二是为助力反腐,两者都是公众对政府抱有高度期望的大事,可谓一石二鸟。

  文章摘编如下:

  “牵牛要牵牛鼻子”,是一句凝聚着中国人做事智慧的俚语。在3月13日的记者会上,善用“大白话”的中国总理李克强以此作喻,指出深化改革要抓重点,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通观李克强履新一年,并结合他在施政报告和记者会上的表述,简政放权无疑是本届政府推动改革大业的一个“牛鼻子”。

  改革话题在中国社会发酵了好几年,中共十八大之后,渐由讨论期转入施工期。在去年的记者会首秀上,李克强展示了改革的决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而在施政一年上交成绩单之际,外界不仅感受到他的务实高效(本届政府决心取消审批权近600项,头一年就砍掉461项),也捕捉到了他“甩开膀子之前用足脑子”的改革智慧。

  李克强选择简政放权作为“牛鼻子”的逻辑与考量是什么?从直接效果上看,一是为释放改革红利,二是为助力反腐,两者都是公众对政府抱有高度期望的大事,可谓一石二鸟。

  中国的“审批经济”长期以来备受海外内诟病,不论是跨国企业、民营私企甚至地方大员,均有过切肤之痛。地方项目要找中央部委批,私人项目要找政府部门批;一个项目要盖上百个章,某个项目生生被拖黄,创立一个公司门槛高……市场的活力和创新的积极性就被消磨于应付审批的折腾中。简政放权实施后,清理过时的行政法规,“政府该做什么”有清单,政府机构“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与市场“尘归尘,土归土”。

  “审批经济”另一个弊端是滋生腐败,寄生食利阶层,既有“老虎”当道,也有“苍蝇”扑腾。掌管项目审批大权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于2013年落马,其重要罪责就是利用手中的审批权向企业吃拿卡要;另外,“科长经济”意外成为此次“两会”热词,那些没有实质决定权的小官僚,却可以通过“报”或“压”的差异化处理操纵一个项目的生与死。简政放权之后,政府要按照公布的权力清单依法审批,接受公众监督,有助于遏制食利者滥用权力的冲动。

  从实践效果看,加在市场身上的审批紧箍咒卸掉后,创办公司便利了,有些项目不用盖章了,项目审批提速了,凭实力拿下的项目不再飞走,无需再向经办人员输送好处……这些改变是市场和企业切身感受的,加上“数字控”总理列出的一项项数据,简政放权成了大陆民众眼里“有感的改革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本届政府的执政威望,积蓄了社会的改革动能,激励了民族的改革信心。

  但也要看到,简政放权绝非易事。第一,凡事都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外界更关心,纸面上的权力清单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有的地方,纸上写着审批取消了,可脑子里的审批没取消,变着花样进行干预、指导;无利可图的放了,有利可图的紧抓不放;阻力小的领域放权了,阻力大的领域,如土地出让金收入、矿产权转让等,却啃起来困难。政府的这场自我革命能否彻底?万众瞩目本届政府的施政第二年。

  第二,要防止走极端,政府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放任自流,乃至推诿责任。有着法学与经济学背景的李克强,提出了“放管结合”的思路,这也正是市场经济更成熟的西方国家的理念。政府该“管”的是,搭建制度、完善规则、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征信评价体系以及做好监管。这种具有法治精神和服务精神的“管”,大陆地方政府要熟稔起来,还需要时间。

  从终极效果看,政府亲和了,官员勤廉了,市场自由了,企业松绑了,竞争公平了,中国离简政放权的“美丽新世界”越来越近,而这也正是大国总理实践自己“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执政理念的改革大步。

(原标题:美媒:中国政府简政放权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编辑:SN098)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两会排行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