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3月19日讯 在台湾“行政院长”宣示要从“民众小确幸”的角度思考放假议题后,台当局行政部门在2天前宣布明年台湾的法定放假日遇到周六日将补假,让明年的放假日比今年增加6天,至于农历春节固定为9日的作法仍需讨论。台湾《立报》19日社论认为:增加放假日的做法看似台当局回应民意,实际上却是公关操作,当局不从降低工时的方式让劳工休息,反而从最具曝光效益的方向着手。
社论摘录如下:
“放假”是政治人物的公关议题。1年增加的6个放假日,依照目前的2周84小时的工时来计算,已接近每周降低1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是降低工时不容易让人有感,集中起来比较容易让政治人物有政绩。这种作法在商业界早有年终尾牙抽奖秀的前例。
不少公司的年终尾牙抽奖作法,是老板设几个豪华名车、百万奖金的大奖项就足以吸引媒体的报道,这么做既有公关效应,也容易赢得“老板出手大方”的形象;同样的奖项经费如果均分给全公司员工,虽然每人可多获得相当于1到2个月薪资的年终奖金,但是媒体效应却远逊于“集中大放送”的作法。这种操作,古人早有“朝三暮四”的说法。
“休假”是资本主义劳动体制的缩影,劳工在辛苦的劳动后,是要采取增加每日的休息时间,还是要将休假时间集中起来变成休假日,有不同的意涵。人并不是机器,该用何种方式休息、该休息多长时间,原本没有统一标准,而漫长的人类历史也没有休闲规律这件事,只因制造业兴起后为了因应工厂、机器的运作方式,才有每日固定工作上下班时间、固定工作长度的作为,甚至将进食时间、睡眠时间固定下来,而对应于工厂的生活型态,就是政府去规范全体民众一致的放假日,以至于劳工就算是在休息时间都无法完全摆脱工业活动的纪律。
统一的放假日对于人的影响不只是工厂纪律的潜移默化,还有大量民众挤入游乐场所,让休假的内容就像是另一种工厂生产线。台湾以往在休假日常出现人在车上的时间比下车还长、高速公路变成龟速公路、游乐区变成人挤人的状况,都是规范了固定放假日期的后果。大陆近年的五一、十一假期的拥塞惨况也是典型的例子。
这也是当年台湾对于放假日,采取周休二日、法定假日尽量不放假的背景,当初的讨论逻辑有让劳工的休闲节奏多元化,让休闲从工厂运作纪律当中松绑的意涵。再加上,近年台湾的服务业产值早已超过制造业,又积极思考要让产业转型朝向创意为主的形态发展。在这个脉络下,当局应当是要继续鼓励休假日期、休假节奏更多元化,而不是采用更僵固的“固定放假日”思维。
简单的说,只有当休假越远离固定休假日、固定休闲节奏的方式,把安排休闲的自主性释放出来,劳工才更有可能从资本主义的工作释放出来;当劳工的休闲跟资本主义的工作节奏差异越大时,所谓的创意、多元才有可能产生。而从务实的角度来说,当不同公司的放假日期不是在同一天时,交通才不容易打结、游乐区才不容易塞爆。
现在是21世纪,众人都讲自主性、松绑,但是我们对于休假的处理逻辑,却宛如政府事事都管的20世纪,依照政府的处理方式,未来的台湾休假将有更多的塞爆场景,让我们生活方式更像是工业革命刚兴起的时代,而不是21世纪的多元化时代。
(原标题:台湾调整放假安排台报批:看似应民意实则做公关)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