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航班家属进入创伤急性期 专家称需接受现实

2014年04月01日18:57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3月31日,《法制晚报》记者获准进入位于丽都饭店的家属区探访。看到场内设立了一个回龙观医院的心理咨询处,为家属提供心理咨询。一位在现场接受家属心理咨询的医生告诉记者,自24日晚马来西亚宣布坠机以来,家属的心理进入了一个创伤急性期。

  “他们现在好像进入一个杯子里。”这位医生指了指手边的一个水杯,比喻说,家属在杯子里抬头可以看见天,但看不见外面的世界。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但医生不能因为担心,就强行把他们拉出来,急着灌输理念。

  针对目前大致出现的焦虑和抑郁两种情绪,以及家属最关心的几类问题,在场进行心理咨询的医生们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让家属的情绪慢慢放松下来,进行自我修复,直到他们自己愿意从创伤中走出来。

  现场气氛压抑医生鼓励家属离开酒店

  记者刚到家属区,呛人的烟雾便扑面而来。大批的家属分布在会场的各个角落,有的默默地吸着烟,目光无神。整个会场笼罩在悲伤消极的气氛中,非常压抑。

  一部分家属在大厅反复追问着马航人员搜寻飞机的进展,情绪激动,不自觉地提高声音。一部分家属静静地坐在房间里祈祷,眼睛通红,一看就是刚哭过。还有几个家属或愤怒或无助地徘徊在法律咨询区和心理咨询区,寻求专业帮助。

  还有家属在抱怨着,酒店吃不好,睡不好,从老家过来,适应不了北京的天气和饮食。

  在这种悲伤的氛围下,连现场的心理医生也难以承受。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轮流值班,一周一换,休息时间可以离开酒店,尽量做一些快乐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宣泄一下心中的悲痛。

  而家属在酒店已经守候了20多天,平时不出去,只是在酒店里焦灼地等待,跟其他家属聊天。如果其他家属说着说着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这些负面情绪又会传染给周围的家属。

  对此,心理医生表示,他们鼓励家属跟乐观的人聚在一起聊聊天,放松一下心情。为了避免负面情绪的叠加,产生更加巨大的痛苦,医生不建议悲观消极的家属聚集在一起。同时,酒店气氛不利于心理健康,家属尽量不要留在酒店内,可以选择回家,自己亲手做饭,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到郊外或风景优美、人烟稀少的地方散散心,冷静一下。

  疏导·焦虑

  转移注意力接受长期等待现实

  目前,家属普遍关注的重心放在飞机搜索上面,从而为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忧不已。

  然而,在心理医生看来,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先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再与家人互相陪伴,互相扶持。

  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当成任务和计划去强迫自己,什么责任和压力都往自己身上扛。

  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在现场接受心理疏导,她的公公在飞机上,这次陪着一大家人来北京等候消息。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和婆家亲属出现了抑郁的情绪,但他们不愿意来看心理医生,这令她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家人。

  以至于到后来,她自己也受到家人情绪的感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停上网搜索各种有关飞机的信息。“我已经搜遍了所有的飞机场、所有的卫星、所有的军事基地,只是想把这件事搞清楚。”

  她告诉医生,她现在已经预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她为整个大家庭的未来担忧,搞得压力非常大,而且这最坏的结果是她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的。

  她不知道的是,不止她的家人出现了抑郁情绪,她自己本身也产生了一种名为“预期焦虑”的心理情绪。

  “通常,这类患者会非常担心事件会出现最坏的结局,他们会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从而产生紧张不安、担忧害怕的情绪。”给她提供心理咨询的李医生耐心跟她解释,言谈间特意放慢语速,降低声音,以此来缓解她的情绪。

  李医生告诉她,这种焦虑情绪还没有上升到焦虑症,很多人遇到问题都会出现预期焦虑,经过适当的调整和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通过和心理医生的对话,这位家属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开解办法:一边泡澡,一边听音乐,来缓解压力,放松情绪。

  医生告诉记者,减少自我关注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泡澡和听音乐,去外面散散步,和乐观的人聊聊天,甚至观察外界植物每天的生长变化,都可以转移注意力。

  “许多家属不愿意转移注意力,想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现场没有一个人能弄清楚,26个国家派了那么多飞机和舰船都弄不清楚。”一位心理医生劝慰家属说,现在能做的只有慢慢冷静下来,接受结果需要漫长等待的这个现实。

  疏导·抑郁感受友善不鼓励强制沟通

  与焦虑情绪不同,另一种抑郁情绪也出现在许多家属身上,他们悲观消极,终日以泪洗面,甚至不愿意看心理医生,因为他们认为心理医生也帮不上什么忙,他们想要的就是尽快找到飞机。

  医生告诉记者,对于这种心理更加脆弱的家属,他们不鼓励强制沟通。家属想倾诉时,医生随时在旁边守候;如果家属不想说,就让亲人多多陪伴。这个时候,家属不能受到刺激,要防止因一句话引发家属的心理防线决堤。

  之前有一位家属,在现场说着说着,就开始号啕大哭,谁也不认。现场工作人员手足无措,赶紧求助于心理医生,“快点说些什么吧,安抚一下家属的情绪。”

  当时,心理医生们没有急着跟家属做任何沟通,而是把这位家属的亲人叫来,默默地陪伴他。一直到他哭累了,头脑稍微冷静了一点,医生才开始跟他交流,引导他慢慢宣泄心中的悲伤。

  李医生告诉记者,出现抑郁情绪以后,他们不再关注外界和物质的东西,只是沉浸在自己内心的悲伤中不能自拔。

  “我们做医生的都能感同身受,更不用说至亲的家属。付出了那么多年的感情,家人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突然失去,会让他们觉得生命不完整了、缺失了。”

  这个时候,家属唯一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外界的友善,明白有人和他们共同分担痛苦。所以,亲朋好友不要给予他们过多的关注,一方面自己累垮了,另一方面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陪着他们,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好起来。

  李医生希望家属明白,人这一辈子,有很多时候,都要面临巨大的挫折和困难,而且这困难旁人谁也帮不上忙,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摸索,最终走出伤痛。

  链接

  家属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

  家属:你们总说让我们保重身体,但我们吃不下,也睡不着,怎么办?

  医生:发生这种事情,吃不下,睡不着是很正常的反应。千万不要逼着自己吃饭、睡觉。饿了就吃点蔬菜、水果和鱼,保证营养,不饿也要多喝水,一天至少喝2升水。增加运动量,最好不要在房间里闷着,出去跑跑步,透透气,如果有条件,鼓励去郊区散散心。身体消耗能量多了,就能多吃一点。能睡多久睡多久,睡不着可以闭目养神,可以泡泡澡,也可以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放松情绪。

  家属: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想有关飞机的事情。

  医生: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强迫症,而是发生事情后,人们主观地想去寻找真相的一种自然反应。在结果出来前,我们谁也不能预测会发生什么事。是时候冷静下来,接受现实了。这个现实,不是说已经坠毁,没有希望了,或者还有希望,而是飞机的搜索和调查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家属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家属:现在很痛苦,什么时候才能好一些?会不会永远都这么痛苦?你们能保证我们以后没有心理阴影吗?

  医生:创伤的自我修复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的时间长短都不一样。有的人恢复得快,有的人恢复得慢,但不会永远沉浸在悲伤中。再慢的恢复,也是一种恢复。有的人比较坚强,做一个阶段的心理咨询后,就可以走出阴影,但格外脆弱的人,心理咨询作用不大,医生需要对他们留意,观察是否会出现伤害性和自伤性举动,届时建议配合药物以及住院治疗。但目前很多家属不能科学地认识到自身的状况,对于心理治疗持有排斥心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鼓励和家属强制性沟通。

  本版文/记者陶韵西

(原标题:家属进入创伤急性期心理医生提建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马来西亚发布失联航班最后通话内容
  • 体育孙悦证实爱妻怀孕 马布里:谢对我的质疑
  • 娱乐文章开火称贱命一条 周刊反问:用意何在
  • 财经四川富豪刘汉靠政治身份暴力敛财400亿
  • 科技对话王梦秋:心存诗意的资本新锐
  • 博客马伊琍父亲:请求媒体放过我们家孩子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生投诉女生穿着暴露无心学习 遭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