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南辰)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公安部123号令实施已一年有余,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就123号令实施效果、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回答了记者提问。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越来越猖獗的“买分卖分”现象,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监控设备、规范违法认定和处罚标准、打击非法中介遏制“买分卖分”现象。记者认为,这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进化,“史上最严交规”的一些条款仍有可能在执行力和制度设计层面更加严格、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保障公共安全、促进交通环境和交通文明和谐良性发展的作用。
据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遏制“买分卖分”现象,将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准确采集驾驶人图像等信息,加大对违法图片的审核力度,核实前来处理违法的驾驶人和违法当事人是否一致,以此杜绝非法中介“顶包”等现象,加大对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民警和聘用人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处理交通违法记分,严格撤销交通违法记分的审批权限;还将规范违法查处,加强执法管理,减少执法争议;将严打非法中介,组织力量加强对交警队、车管所、违法和事故处理窗口、安检机构等办公场所及周边秩序的管控,会同治安、刑侦等部门联合开展集中统一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中介以“消分”“铲分”“代扣分”等名义欺诈、扰民行为;将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有关规定,严格依法办事,严禁以任何借口违规消除违法记分,对存在以罚款代替记分、违规变更违法记分、内外勾结谋取私利、办关系案和人情案的,一律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认为,在“史上最严交规”针对多项恶性交通违法行为提高计分值的背景下,“买分卖分”现象猖獗是必须严厉打击的重点。这种非法产业链严重干扰“史上最严交规”制度设计的初衷,并使相关信用数据搜集的可信性失真,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严重动摇交通违法行为非现场执法公信力的基础。
从公安部交管局下一步将采取的几个重要举措分析,“买分卖分”产业链赖以生存的土壤包括目前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没有严格核对驾驶人图像等信息,存在“买分卖分”非法中介,有内鬼等。对此,记者认为,应当从科技突破、跨部门联动、严格执行内部纪律等方面形成合力。
例如,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日前利用全市2000多个高分辨、高识别视频探头启动针对“开车打手机”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行动。新华社记者在武汉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看到,有的画面非常清晰,可辨识驾驶员人脸,而且新引进的“超级电子眼”有偏光功能,即便是车辆前窗贴了反光车膜,也能看清驾驶员举动。再比如,当前驾照“买分卖分”的非法中介往往依托一些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交易,这种违法买卖需要公安部门联手工商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严厉予以打击。而对于在幕后参与“买分卖分”的内鬼,相关部门更应当果断清除害群之马。
此外,据有关负责人介绍,123号令实施中社会对“黄灯”问题的讨论,使公众对违反交通信号严重性、危害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普遍增强了自觉遵守交通标志的意识,更加自觉约束规范路口驾驶行为。公安部认真听取了各方对黄灯信号通行规则问题的意见,目前正在结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相关细则,已启动有关修改法律的程序。记者认为,在遵循程序正义的基础上,从道交法相关细则的层面完善黄灯的相关规定,可以有效提高黄灯的警示作用,起到路口净空的作用,并减少个别司机在路口强闯黄灯灯尾引发的事故隐患。而具体细则的修改应当秉承公开、透明、公正、科学的原则,引导社会各方参与讨论。
综合看,“史上最严交规”顺应公众对汽车社会公共安全、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提升的需要。相关执法部门应当清醒认识到,对绝大多数交通参与者而言,他们怕的绝不是“最严格”的交规,而是担忧公车特权的存在把“最严格”的交规变成“最大方”的“隐性福利”。因此,“史上最严交规”只要能彻底解决特权泛滥的问题,立足于维护公共安全,公平、公正地得到执行,再严格也一定会得民心、顺民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