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工作负荷过大盼减负

2014年04月13日16:13  瞭望 收藏本文

  基层公务员的“忙”与“茫”

  各行各业都有“闲岗”和“忙人”,公众对公务员群体的质疑更多的是一种期盼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尽管两年前才进入昆明某职能部门,但现在微信朋友圈上已看不到张帆轻松的影子。2013年12月26日,她发布了一条状态:“作为一个现代文秘,你写得了材料开得了会,做得了接待喝得了酒,擦得了桌子拖得了地,然后最恐怖的事叫做: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情。”张帆说,年前那一阵几乎要忙疯了,加班成为常态,颈椎也出现问题了。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多是“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而基层公务员无非“中午一顿酒,下午犯迷糊,晚上接着喝,早上还未醒。”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广东、江苏、湖南、云南、宁夏、辽宁等地的近百位公务员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公务员工作负荷相差巨大。少数地方确实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甚至脱岗早退现象,但对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广大基层公务员而言,“白加黑”、“五加二”才是真实的工作状态。

  多位受访公务员表示,在一些舆论场中,仅仅因为少数公务员“不作为”行为被放大,大多数勤劳务实的公务员不得不“背黑锅”,导致公务员群体无论是“哭穷”还是“哭累”,都被贴上了“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标签。

  “忙、忙、忙”

  “每个单位情况不同,不能说没有看报纸喝茶的,但是绝对有很多很忙、很忙、很忙的。”谈到工作状态,宁夏一副处级干部李翔连用了三个“很忙”来形容。

  李翔告诉本刊记者,他上班节奏很快,一般都按半小时划分工作任务,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计划,就要加班了。“最忙时,整整一年的周末没休息过。有时连续一个月每晚10点以后才能回家,最夸张的一次三天没合眼。”

  昆明某基层办事处正科级公务员王文凯说,基层单位加班很频繁:周末开会、临时安排工作、出现大雨雪等极端天气都要值守。他算了一下,自己有1/2的周末无法正常休息,1/3的晚上有工作安排,加班时间超过2小时的占1/4。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在不同部门之间差别较大。政府办、县委办、组织部等需要统筹全局的部门工作量大、强度高。这些部门的公务员加班加点,忙得没有了个人生活的也不在少数。

  粤东某市一名副处级干部告诉记者,在市委办工作时,他每天要处理上百份批件、材料,有时候拆装文件、材料的信封都要一小时。陪领导出席各种活动、调研,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赶四五个“场子”,见其他地方的领导或者企业家。

  “干这个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一天到晚铃声响不停,最高峰时一天要接超过200个电话。即使每通电话只讲1分钟,也需要3个小时”,他说。记者注意到,他用的是一个老旧的诺基亚非智能手机,随身携带两块电池。

  在调研中记者看到,越到基层和窗口单位,公务员的工作负荷越大、繁复程度越高。一个“操作层面”的公务员要做多少事,外界了解得并不多。比如,拆迁这个“天下第一难事”,一些地方都“承包”到了区县以下公务员个人身上,于是八小时之外的晚间家访做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人家要上门十几回甚至几十回。

  再如,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如今大小城市都搞“网格化管理”、“干部下一线”,基层公务员清早戴着红袖章上街在路口维护交通秩序,高峰期过后又要挽起袖子进社区打扫卫生。还有逢年过节前去困难户、五保户家送温暖、做服务,整治违章建筑,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小摊小贩,特殊时期“特护维稳”……

  “我们干的就是‘重点工作强度高、维稳工作难度高、经受考验风险高’的‘三高行业’”,多位受访基层公务员深有感触地说。

  与庞杂的工作量相对的,是基层机构的“多合一”。特别是在乡镇一级,基层公务员多是“万能手”。曾在乡镇挂职的李莉告诉记者,乡镇工作量大、责任重、经常加班,“考核很多,计生、安全生产、财政、农村合作医疗,很多都是‘一票否决’,完不成任务就没钱发。”

  镇江市委一位处长说:“我这个处现在是‘一人处’,处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都是我做,同时还兼任其他两个工作。每天‘脚不点地’从早干到晚也忙不完。”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一人处”在基层普遍存在,成为很多基层单位最头疼的事。南京江宁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行政村合并,更加造成基层人手紧张,“我们也想像以前那样到群众中去,但现在管的地方太大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都忙不过来,实在是有心无力。”

  “文山会海”何时休

  “办公室订了5份报纸,但我几乎没看过。”南京市级机关一正科级科员小陈告诉记者,他每年要写100多篇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材料,平均三天写一篇,到了年底几乎天天加班,“有时累得跟狗一样。”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见到王志强时,他已经连续两周没在凌晨两点之前睡过觉了。“每逢重大基层活动,就要不停地写材料、看材料,下乡督查,组织会议、准备会议材料等。今年,从正月初六开始一直是这个节奏。”王志强是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委一名副科级公务员,身在组织部这个“从来没闲过”的部门,他基本上也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近日,记者夜探湖南一大城市城区政府办公楼,发现很多办公室都亮着灯,其中一些单位甚至处于全员加班状态。“今天估计要搞到晚上11点以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说,他们要准备大量的会议资料、安排会议程序、准备会务和文稿讲话稿。

  随着中央进一步简政放权、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各地“文山会海”现象大幅下降,受到基层公务员的一致肯定。“接待工作少了、文字要求特别是数字要求降低了,会议时间短了、搞活动办会也不需要很多程序和‘细致’服务了。”李翔说,但是还需要继续精简,现在会还是太多,其中的很多根本没有必要。

  记者在平时的采访中也发现,如今虽然会议短了,但是似乎数量减少得并不明显。例如,在记者联系政府部门采访时,采访对象通常要么正在开会,要么是在去开会的路上。“整个2月份基本上领导光忙着开会了,很多会还是处长们去‘替开’,领导什么都不干光开会都开不过来。”李翔说。

  “我的工作有一半都是形式主义带来的。”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委机关公务员小李向记者吐槽,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收发各种文件、布置会场,给领导写讲话稿。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工作没有意义。比如自治区要发个文件,市上、县上都要层层转发,到下面了就是说清一个事情、弄了一堆材料。

  “现在都在反‘四风’,反对形式主义,但是到了基层,形式主义还要继续反。”他说。

  “被诅咒岗位”与“被眷顾岗位”

  也有另外一些公务员,“累得跟狗一样”的繁忙状态,他们绝对无法想象。

  一位南方某地级市烟草局公务员告诉本刊记者,自己的工作非常惬意,“刚入职半年,月均收入就有八九千元”,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就放几天假”。

  “在体制内‘混’了十多年,我们现在都是老油条了。”湖南某县级工商局公务员张涛表示,自己所在部门上班真的很清闲,“每天九点多去,先看一下报纸,如果领导有事交代的话那就去办一下,很快就搞定了。”

  在采访中,受访公务员坦言,在“吃财政饭”的人当中,忙闲不均是现实情况。以前是“一壶茶,一包烟,聊八卦,侃大山,一张报纸就半天”;现在则是“上上网,聊聊天,玩游戏,看大片,读微信,扯闲篇”。

  在公务员们看来,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既有“钱少活多压力大”的“上帝诅咒岗位”,也有成天无所事事、优哉游哉的“上帝眷顾岗位”。相比之下,非业务部门比业务部门轻松,二线比一线轻松,上级比下级轻松。

  而现行的公务员工资构成,并不能体现对“忙”与“闲”的激励与惩戒。这一点,从本刊记者拿到的几张不同地区公务员工资单中就能看出。

  小王,苏州某政府部门科员,工作7年。职务工资380元,级别工资408元,职岗津贴245元,此外是地区工作补贴、综合补贴、医补、差旅费、煤贴、误餐、通讯费、交通补贴等,实发2909元。

  老吴,辽宁省凌源市委宣传部科员,参加工作29年。职务工资380元、级别工资709元,此外是工作性津贴、生活性津贴、艰苦边远山区补贴、取暖费等,实发2701.4元。

  小江,广州市直某部门副主任科员。职务工资410元,级别工资488元,再加上地区工作补贴、工作性津贴、月平均年终奖金、生活性补贴、通讯补贴,实发5400元上下。

  据了解,目前公务员工资主要由职务、职级工资和津补贴组成。职务工资根据不同行政级别划定,职级工资由学历、工作年限确定,这两部分相对固定,全国标准统一,且自2006年以来7年未曾调整。津补贴部分较为灵活,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水平确定。

  相同职级不论忙闲或贡献大小,“裸体工资”基本一致,工作量与工资不挂钩,造成了“干得好的人拿不到高工资,干好干坏一个样,财政花大量的钱给所有人发平均工资。”

  苏州某局一位处长认为,公务员内部“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对队伍建设极为不利。“不同单位间、同一单位内都有这个问题。有些人比较能干,就要干两个甚至三个人的活;有的人能力一般,就干一个甚至半个人的活。最夸张的,个别部门甚至是‘一人干活,其他人看着’。”

  “问题是,多干活的人也并不能得到更多机会,甚至得不到认同。一旦出现了工作差错,还可能成为被责难的对象,陷入‘不干不错,多干多错’的畸形怪圈”。他说,“日子一长,多干活的也逐渐开始混日子,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基层减负”与“加强监督”并行

  在采访中,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对“减负”的呼声非常强烈。

  一些乡镇、街道公务员说,他们的工作“责、权、利”极不对等。比如,工商登记前置的环境影响评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盖章、无房无工作证明等技术难度很大的工作,都要他们去做;在网格化社会管理格局下,基层公务员身上担负着多如牛毛的“第一责任人”,很多事做不了也做不好。他们呼吁各职能部门不要将责任全部压到基层,让他们痛感“工资对不起自己那份付出”。

  大多数公务员都认为,简政放权是必行之路,应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简化各种手续、会议和文件。这样既能纾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腾出手来做其他政府该做、该管的事情,也能给群众、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

  一些公务员建议,在岗位设置上应该“因地制宜”,不能“因人设岗”。相对忙碌的部门,人员配置应该加强;相对悠闲的部门,则应将人员分流出去,整合到需要人手的部门。

  与此同时,加强监督也是惩治慵懒、激励先进的有力手段。去年7月,广州市纪委在市委礼堂大厅以活动公告板的形式,公开曝光了通过网络监控抓取的市属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登录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看视频、玩游戏、看股市等“庸懒散奢”行为。

  监控结果显示:在一周的工作时间内,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一台电脑玩“QQ超市”长达22.35小时,平均每天4.5小时;广州市金融办、城管委、科技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多台电脑观看网络视频10小时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资委、发改委看股票行情各6至9小时……不仅广州,在武汉等地,纪委也曾查处类似“庸懒散奢”行为,给闲者、庸者曝曝光。

  受访专家表示,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闲岗”和“忙人”,公众对公务员群体的质疑更多的是一种期盼。全国政协委员高抒说,公务员是人民公仆,但少数部门的公务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影响了公务员群体的形象。“现在,上有中央禁令,下有群众监督,公务员群体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百姓互动沟通,以更好的服务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注:文中公务员均为化名)□

  (参与采访的本刊记者:苏晓洲 叶前 范春生 白靖利 刘巍巍 艾福 梅张亮)

  公务员“焦虑症”三大肇因

  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一些公务员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存在不满,缺乏职业认可感和成就感,部分人存在“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心态。记者发现,多数公务员确实很累,但这种“累”并不仅仅源于繁重的工作,精神压力是更重要原因。目前,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于公务员群体中,“工作不好做、领导不认可、群众不理解”是最突出的三大原因。

  工作不好做。记者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看到,来办理各项手续的企业、个人络绎不绝,这里平均每天要办结100多件事项。一位窗口服务人员坦言压力大:“我们是窗口部门,有时候来办事的人过于着急或者办得不顺利,都会向我们发泄不满,有时还会投诉。我和同事都感觉,累倒是其次,就是压力让人有点焦虑。”

  “上面的政策经常会与基层情况‘打架’,有时候解决村里的一个矛盾,简直要‘扒一层皮’。”基层公务员李莉表示,基层工作太难做,怎么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

  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公务员普遍表示“忙一点可以接受”,但同时认为“忙”应该更有价值。一些公务员告诉记者,很多工作其实并非“分内之事”。江苏某地级市一位公务员举例说:“去年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作为配套部门,要出各种文件,准备各种材料,占用大量精力和人力,完全没有精力管其他事情。这种情况一年要来两次,真让人崩溃。”

  江苏某县宣传部一位公务员直言:“现在感觉忙得要死,但真正做了什么呢?回头一看,都是些事务性的琐事。要说宣传,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应付,除非被抓了‘负面’,才会积极一点。但这种‘灭火’工作很少有成就感。”

  领导不认可。“苦干、实干靠政绩的,不如有靠山、背景搞关系的”,“有作为、魄力棱角的,不如平庸圆滑老好的”,“累死了诚实肯干当牛做马的,提拔了虚报浮夸指鹿为马的”……公务员群体里流传的此类段子可谓不少。

  在现实中,工作的被动状态令一些公务员心理状态甚为焦灼。“领导一句话,你不想干也得干,不能干也得干,还得干得漂亮,干得让领导满意。”一名公务员表示,感觉自己工作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领导满意”,至于“个人价值实现”很多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一些公务员透露,有时加班加点并不是完全因为工作量大,而更多取决于领导好恶。“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处长的灯就不能关,科长、科员就得干靠着”。

  复杂的人事关系,更加重了公务员的焦虑情绪。对很多公务员而言,除了上班、写报告、下班的无限循环,身边交际圈子只有同事。但处于同一个竞争环境中,与同事相处也不容易,一些公务员表示“内心很孤独”。

  群众不理解。在记者的采访中,认为百姓对自己存在“认知误区”的公务员非常多。辽宁西部某县一位女公务员说,大部分老百姓都不理解公务员,认为公务员拿着工资不干活,还整天挥霍腐败。其原因就是某些职权部门的个别公务员“吃拿卡要”,导致公务员队伍在老百姓心中的整体形象遭到严重破坏。

  “好像我们整天就是闲着拿钱一样,主要是因为公务员的形象已经彻底被丑化。”徐州市地税局一位公务员有些无奈,“甚至有些亲戚都这么想,觉得你是公务员,肯定各种条件都好,有各种便利、各种好处。真心希望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一直搞下去,把害群之马清理掉,让一切都透明起来,让老百姓真正知道公务员不过是一些在政府里工作的普通人。”(注:文中公务员均为化名)□

  “第一国考”缘何降温

  2014年地方公务员考试正陆续在全国各地进行。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地考试报名火爆情况大不如前。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已发布招录公告的23个省份中,其中16个报名人数出现下降,15个出现招录、报名人数“双降”局面。

  3月23日,辽宁省公务员局公布,2014年辽宁省各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考试实招6622人,报名缴费16.4万余人,比去年减少1.8万余人。

  辽宁的情况只是公务员考试降温的一个缩影。2014年上半年,北京公务员招考共1465个职位,招录3452人,较去年职位数减少415个,招录人数减少221人。最终5万余人参加考试,减少近两万人。上海计划考试录用4476人,比去年少229人,报名人数也减少约9000人。广东省计划考试录用1万多名,比去年减少2928人;报名人数25万多人,比去年减少1万多人。

  大学生是“第一国考”的生力军,今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大学生就业人数增多和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第一国考”却出现降温。这释放出许多信号,也折射出诸多变化。

  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周维强表示,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和行政管理运行的愈加透明,公务员工作越来越偏重于“服务”,而不是“权力”。“考碗族”更加趋于理性,公考热必然出现降温。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公务员是公共政策的实际制定者和执行者,这一群体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时期,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正在不断增强。此时,新一轮的公务员分类改革,应通过薪资、选拔、社保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公务员群体的福利待遇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范春生)

  大数据解读真实基层公务员

  六成公务员扎根基层,他们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深刻影响着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

  文/胡颖廉叶岚

  基层公务员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县级单位而言是指依法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且由财政经费供养的乡镇公职人员,对地厅级以上单位而言则包括县级和乡镇公职人员,其中后者更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接受。

  如果说基层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那么基层公务员就是一个个细胞。他们扎根基层,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深刻影响着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

  仅仅“看起来很庞大”

  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中国“官民比”高达1:26,即每26个纳税人供养1名公务员。事实上,上述说法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工勤人员以及离退休干部都纳入公务员范畴,扩大了统计范围。

  严格意义上说,截至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08.9万人,同时期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因此真正的“官民比”为1:191。同期,这一比例在英国为1:118,印度为1:109.5,俄罗斯为1:84.1,新加坡为1:71.4。

  具体到基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强调精兵简政、严控编制,目前基层公务员约占公务员总数的60%。乡镇和街道办一般会内设党政综合办、经发办、城建办、社会办、综治办等工作部门,以及人大、妇联、团委等党群机构,加上派出所、工商所等“条管部门”,公务员编制在100名左右。

  与全国乡镇平均管辖人口1.5万相比,基层政府的规模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一岗多职”和“一员多能”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行政编制由省编办统一管理,地方就不得不根据自身财力聘用事业编制人员和合同制人员,即所谓的“地方军”。

  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

  理想状态下,一名基层公务员从普通办事员晋升到副科级干部,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要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同样需要7年。

  据此推算,某22岁大学毕业生考取公务员,47岁晋升正处级领导职务,在正处岗位干10年转为非领导职务后退休。除极个别人可能成为副厅级干部外,上述路径是基层公务员可以期望的最佳政治生涯。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是在办事员和科员两个级别上走完全部仕途的,约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

  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在“金字塔”的底层燃烧着青春与激情,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自嘲患上了“副科病”。

  “忙并焦虑着”的工作状态

  公务员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但并非所有公务员都掌握实际权力。我国的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真正拥有项目审批权、人事权、财政权和资源分配权的只是公务员队伍中的少数领导。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和其他职业群体一样,从事着日常事务性工作。

  尤其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市场主体数量较多,民众对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基层公务员撰文、开会、检查、调研、走访占据了大部分工作时间。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一票否决”工作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仕途乃至生计。不少人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过分安逸到疲于奔命的急转弯,带来群体性焦虑。

  “心态建设”:湖南给法官减负

  要建立能高效服务于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务员“心态建设”与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公务员薪酬与考核体系必须统筹兼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苏晓洲

  “‘心态建设’竟让我减肥成功了”,这是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法院民一庭法官童广峰见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第一句话。由于参加法院组织的文体活动,在较短时间内,童广峰改变了以往的不良生活方式,体重从186斤降到152斤。

  这只是天心区法院“心态建设”的一个“副产品”。本刊记者了解到,一年多来,天心区法院围绕着“心灵治安综合治理”主题,推进“心态建设”,倡导法官低调生活,培养平恕、超然的良好心境,在物质与精神上双重“减负”。如今,法官们已初步具备了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呈现出进取、诚信、和谐的工作状态。

  理想信念并不虚

  天心区是长沙核心城区,天心区法院身处各种利益纠葛中心,面对的考验很多。该法院院长马贤兴说,在新的形势下,部分法官心态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牢骚满腹、有失落感,对新政策明一套暗一套;另一方面对当事人变得沉默和冷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消极倦怠。

  “有的青年法官更容易与大老板比,与大律师比,萌生了辞职念头。这样的心态,影响转变工作作风的效果,严重的会产生负面作用”。马贤兴说,实际上,理想和信念并不虚,公务员更需要“心态建设”。

  天心区法院的“心态建设”从提炼“主题词”的大讨论开始。法院打出“反对狂获取、反对高消费、反对超享受”,“以在家里吃、在食堂吃为常态,在餐馆吃为例外;以吃萝卜白菜为荣,拒吃鱼翅珍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之有度”,“君子求富,富而有仁,富而行善”等基本口号,提倡法官崇尚节俭,以平实养人、以清廉养气。

  法院还创设了“心态建设工作室”,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心理咨询师魏立宇,采取谈心、走访等方式接待干警135人次,帮助干警解决诸如失恋抑郁、考试落榜、合同制工作人员工作繁重、子女上学压力大等实际问题,帮助干警们调整心态,直面生活,积极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法院文化,也丰富着干警的业余生活。

  把“心态建设”引入诉讼领域

  “心态建设”也延伸到了诉讼领域。比如,法院开展防治虚假诉讼专项活动后,陆续撤销了一批支付令。一位申请人刘某对此很不理解,数次打电话质问、谩骂立案庭法官,并上门闹访。

  主管立案信访工作的副院长洪炎耐心地接待了当事人,从拉家常开始,从法律、政策、社会效应等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撤销其支付令,并告诉他可以另行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刘某听后表示理解。

  “放平自己的心态,不急不恼,换位思考,认真做好释疑工作,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洪炎说。

  最近,民一庭法官方文办理了一批涉案人数70余人的劳动争议案件,原、被告双方矛盾尖锐,情绪敌对,被告态度强硬,拒绝调解。同时,劳动者又分别向天心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递交了报告,联名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否则将集体上访。

  在这种情况下,方文与被告业主及其律师联系,详尽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为业主与劳动者代表的协商牵线搭桥。并尽快安排开庭,缩短结案周期。

  经过二十多次做单方与双方的工作,方文最终促成了双方的调解。领到款项后,劳方代表说,“还以为打了一审要打二审,没想到这么快就领到了钱,这下可以安心做其他事了。”

  以“心态建设”辅助反“四风”

  “心态建设”开展以来,法院的审执绩效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天心区法院2013年受理案件7418件,其中审执结案件5978件,结案率80.6%,审限内结案率94.8%,1517件调解撤诉结案,调撤率44.2%。

  该院政工室主任马铁夫介绍,开展“心态建设”以来,全院干警无一受纪律处分,没有一名法官辞职做律师,法官队伍稳定。

  “用‘心态建设’辅助反‘四风’,法官对内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阳光心态;对外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马贤兴说,“同时,还要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制度约束、政策保障、精神激励相衔接。未来要建立能高效服务于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务员‘心态建设’与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公务员薪酬与考核体系必须统筹兼顾”。□

    新加坡:公务员意味着稳定的职业

  新加坡的公务员在表面上与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人看不出明显区别。经常打交道的一些公务员,级别从高到低都有,大多各守本分,沉稳得甚至有点儿呆板。如果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会按部就班地谨慎处理,效率未必惊人,但足够踏实干练。公务员的工作也是朝九晚六,按部就班。过了晚上六点,一般办公室不容易找到人。当然,平时的工作也兢兢业业完成,鲜见混事的人。

  公务员的工作虽然比较稳定,但收入并不超过市场水平,纪律和财务约束又极严,必须每年提交财务申报表格,签字声明自己没有财务困难,因为新加坡认为这样的人比较容易出问题。填报假资料可以作为刑事罪名被起诉。一些公务员涉嫌犯罪,一般先交由司法审判,再经过部门的纪律聆讯。即便是高级公务员,也没有分房、配车或其他的一些工资外补贴。他们的孩子上学也要排队甚或抽签,与所有其他人按照一样的标准选择学校入学。这就是公务员薪资的另一原则:货币化,也叫“裸薪”。

  公务员并非最有“钱途”乃至前途的职业。最优秀的人才学医、法律或金融,进入商界杀条血路出来,倘若成功,“钱”途光明。进入公务员队伍也意味着一份稳定的职业,不过要说收入,比起当医生、律师或银行家,可就差多了。当然,即便在新加坡,稳定也是一个优点。就工作状态而言,他们的收入相对稳定,一般比较有保障,职业上的上升通道一般也足以保证温饱。

  公务员队伍也是开放的,许多高级别岗位也开放给在私营机构任职的人选。公务员招聘不偏好应届毕业生,许多岗位要求工作经验。中途停下一年,出国留学,可以。到私人机构任职,过一段再回来应聘,也可以。但这并不妨碍新加坡奉行精英治国的理念。为吸引精英人才,政府每年颁发数以百计的政府奖学金给优秀的学生,资助他们出国深造,但限定完成学业后必须服务一定年限。受雇于政府的精英受人尊敬,到私人企业就职的出路也不错。

  公务员并不是人人垂涎的工作种类。熟识的人里,也有先后离开公务员体系,去了并不纳入公务员编制的法定机构或是企业,或者是去了深造然后又回来,再度加入公务员体系。不过,一名曾在新加坡外交部工作的当地人说起自己作为外交官的工作经历,显然仍是充满自豪。如今此人已离开公务员体系,加入企业。类似的也有自己创业的,算是“下海”了。

  (文/《瞭望》新闻周刊驻新加坡记者陈济朋)

  日本:名牌大学生也热衷于考公务员

  在日本,行政机构对国民来说属于服务型机构,虽然在各个方面拥有很大权力,但这种权力大多都在阳光下运行,透明而公开,受到国民的监督,公务员没有什么特权可享。一切都按章办事,符合条件立即办理,不符合条件,即使说情送礼也没用。公务员不敢吃请,更不能索贿,一旦贪了小便宜,被清除出公务员队伍就得不偿失了。

  日本各级政府的预算都是透明的,公费私用极为困难。记者曾经参观过多处日本地方市政府的办公楼,都可以用寒酸简陋来形容,公务员挤在陈旧狭小的办公室内一起办公,即使是副局级官员,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要和其他公务员一起办公。办公桌子上高高地堆着文件,工作人员几乎肩膀挨着肩膀,空间极为狭小。

  记者的朋友小许介绍,她的日本同事认为,公务员广义上包括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以及警察和消防队员、公立学校老师等。一般所说的公务员,工作上基本是按照论资排辈,虽然有的部门工作也非常繁重,但是比较起来觉得还是属于能够确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会像公司那样老加班。

  公务员休假也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节假日都能休假,根据工作年限每年还有不等的年假。从社会地位上来说,公务员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公务员是可以信任的,找对象时也是一个比较有利的因素,自然,从银行贷款也比较容易。公务员收入比起一般的民间企业职员还是高一些,津贴也比较优厚,和公司职员一样,夏季和冬季能够有两次红包,所以感觉应该与大企业差不多。从收入看,公务员待遇在日本属于中上等。由于公务员非常稳定,不犯大错就没有失业的危险、很少加班,此外,除工资外,退休时还有一次性支付的数额不菲的红包,退休后也有退休金,工伤能够受到补偿,工作上的支出可以报销等,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是特别受欢迎的职业。据记者的朋友今村敏子介绍,由于近些年日本经济不景气,东京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也热衷于考公务员了。

  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由于经济增长无望,税收减少,很多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危机状态,削减人员导致劳动加强,免费加班常态化,工资难以增长,正规公务员被用非正规雇佣代替等,也导致公务员出现了不满的声音。

  (文/《瞭望》新闻周刊驻东京记者蓝建中)

(编辑:SN094)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贵阳警方收缴地下兵工厂上万枪支(图)
  • 体育足总杯阿森纳点球5-3淘汰维冈 晋级决赛
  • 娱乐文章外遇门后首次与马伊琍一起现身(图)
  • 财经专家:经济下滑跟楼市政策瞎折腾有关
  • 科技特斯拉至今未获工信部新车销售许可
  • 博客封闭体系是公务员调薪最大障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女神学霸20分钟征服剑桥 数理化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