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副市长谈治霾:已经竭尽全力了

2014年05月06日15:08  《小康》杂志 收藏本文

  拟投7600亿元治理雾霾,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决心来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尽管竭尽全力,但市民似乎还是不相信北京的“一己之力”。在公众的判断中,京津冀联合治污,才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谈乐炎

  2014年2月21日早上8点,李涵新像往常一样在景山公园锻炼,当他爬至山顶俯视京城的时候,眼前一片混沌——整个故宫犹如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他回想起儿时在此轻松“指点江山”的时光,心里那叫一个敞亮,“一点没有做‘北京爷’的感觉了。”李涵新一声呛咳。

  调侃的背后,实际上是全体首都人的烦恼——这一天,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消息:全市由现行的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级别提升至“橙色预警”级别。而北京人似乎对这种预警已经见怪不怪了——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5级重度污染、6级严重污染天气累计58天,平均每6至7天就有一次重污染过程。

  公众的感受都是相似而准确的。在《小康》杂志社“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之“京津冀居民生态感受调查”面向北京公众的调查中,85.6%的受访者觉得北京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而让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最大原因是雾霾的出现。

  在对于北京生态状况“好”、“一般”、“差”的三级评定中,51.3%的受访者直接给出了“差评”,除了人尽皆知的糟糕空气原因外,水污染、绿化面积少、噪音难忍、垃圾乱丢弃现象也在其中。

  空气污染和雾霾也在吞噬着这座城市的吸引力,76%的人表示考虑过要离开北京,还有6.5%的人表示很快将要离开这座城市。当然,北京也有让人向往的区域,在此次调查中,密云县、石景山区、延庆县、怀柔区、门头沟区位居“北京市十六区县生态宜居环境排行”榜单的前列。

  空气质量差,尾气是祸首

  “见到‘雾霾’这俩字,我就发愣。”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原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杜少中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雾霾”二字,并不是空气质量的概念,也并非专业环保用语,而是一个用来形容天气和心情的文学词汇,用“雾霾”定义当今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推脱主观责任的嫌疑。如果实在要用,加上引号为宜。

  而公认的观点是PM2.5为北京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除此之外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如果北京正处于风小,气候湿润之时,就会导致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无法得到稀释,从而形成“雾霾”现象。

  那么造成PM2.5的元凶是什么?北京环保局局长陈添近日对外公布“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报告显示北京PM2.5有四成来自外地,而本地污染源中,汽车尾气超过三成。

  这个结果与北京人的主观“判断”吻合——在此次调查中,85.9%的受访者认为空气质量差是因为“车辆太多造成汽车尾气污染”所致。

  陈添特别强调,现在PM2.5当中70%都是二次粒子生成的,也就是由其他气态污染物转化的,比如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就会转换成PM2.5,“70%的粒子来自人类生产活动,这是确信无疑的。”

  杜少中认为,燃煤、工业、汽车、施工是导致北京“雾霾”的“元凶”。其中以机动车危害最大。“机动车是低空排放,多为细粒子。而颗粒越小,在空中停留时间越长,飘得越远,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杜少中解释说。

  很多人笑言,拥堵的北京俨然成为缓慢前行的巨型停车场——从2012年的情况看,京津冀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达68.2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0%,其中北京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本地区氮氧化物的比重达45%,分别高于天津28.8个和河北13.9个百分点。

  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是,北京目前的机动车保有总量为540多万辆,在数量上不算最多,污染为何如此严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分析认为,北京市机动车的使用强度比较高,机动车本身排放的构成也不同,虽然在全国也是领先水平,但是相较于欧美一些城市还有差距。另外,北京市还存在部分国一、国二标准的机动车,这些机动车的单车排放强度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

  事实上北京市政府从未停止过“扼制尾气”的步伐。北京实施了多次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每次升级排放加严40%至50%,而备受关注的“北京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计划将于2016年实施。此前有报道称,京六标准将参照号称世界上最严的“美国加州标准”,但陈添称,参照欧洲还是美国标准还暂未敲定。

  据陈添透露,北京力争今年之内淘汰所有的黄标车。自今年4月11日起,外省载货汽车禁止在北京六环路以内道路行驶,黄标车全天禁止进入六环路以内道路和远郊区县城关镇主要道路通行。此外,从明年1月1日起,北京将禁止黄标车进入行政区域内道路行驶。

  一味“减排”还不够,未来北京将把新能源车作为治霾的“法宝”。据悉,至2017年,北京将累计推广20万辆新能源车,将优先在公交、出租、邮政、环卫领域推广。

  普通市民也对新能源车表示出了莫大的兴趣。北京摇号购车新规中规定,将17万指标给予新能源小客车,而在“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面向北京市民的调查中,57.6%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

  环境保护,北京出了几分力?

  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审议通过并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地方出台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规。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更是立下“军令状”:“北京拟投7600亿元治理雾霾,承诺2017年实现天蓝、水清、地绿。”

  “北京市对空气污染的问题高度重视,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如是说。

  早在2006年,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将积极采用置换产业存量,鼓励退出产业实行有序收缩,以用于优势产业的发展。这是北京市第一次明确提出退出“劣势产业”的设想。

  公开数据表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北京累计关闭446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为奥运会期间的“蓝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奥运时代,北京产业发展方向逐渐明确,即通过发展生物医药、都市型工业、汽车、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五大产业振兴产业经济,而在2013年,北京市对“劣势行业”的表述扩展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明确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机械等9个行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将逐步退出首都。2014年,此概念再次扩展为北京“不宜发展的产业”,除了“三高”之外,印刷、小商品批发、医院等服务业也成为进入目录清单的热点产业。

  而北京人的期望值似乎没有与政府的“苦心”成正比例——在“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面向北京公众的调查中,只有32.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大。

  “北京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共采取了16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但北京的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原因很多,这几年机动车发展太快、扬尘控制得不是很好,能源结构调整五环内做到了,但五环外还没有做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曾对媒体表示。

  除了广受瞩目的大气污染外,水污染成为了第二“生态民怨”。在此次调查中,34.5%的人认为饮用水是突出问题,36.2%的人认为喝的自来水“不太安全”。

  值得期待的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正建立全方位水质监测预警体系,采用自动监测、实验室监测、应急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严格监控自来水水质,确保“清水”进京。

  七成公众看好京津冀联合治污

  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相伴生的,是京津冀污染的一体化。于是,为应对愈发严峻的区域性大气污染,京津冀开始探讨统一限号限行、统一油品等措施,加快联手治污步伐。财政部已于去年安排50亿元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治理污染,是工业减排、大气净化和建设环境一体化的系统性工程。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杜少中表示,“行政区划实际上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最大羁绊。”

  在“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面向北京公众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对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来说是“利大于弊”。

  然而,联合治污并非易事,“区域联防联控各地都在努力,但确实不能一夜之间就立刻形成非常完善有效的机制。”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坦言,“京津冀联防联控的难点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区域内想推行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淘汰落后产能,难度非常大。

  有观点认为,河北治污,面临双重成本,一是GDP短期内大幅下降的成本,二是治理污染制造业成本永久上升的成本。因此北京补偿河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杜少中认为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没有真正树立京津冀一体化的理念,“各干各的,各种利益考虑都是负能量,合作作用十分有限,京津冀一体化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大于三。”杜少中说。

  尽管联控治污困难重重,但公众还是对此抱有乐观的情绪。在“2014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面向北京公众的调查中,70.9%的受访者相信京津冀联控治污,将有望还北京“碧水蓝天”。

(编辑:SN063)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三亚向62万居民一次性派发2.2亿元红包
  • 体育利物浦9分钟丢3球3-3 多赛1场超曼城1分
  • 娱乐尔康小燕子在一起 李佳航李晟承认恋情
  • 财经王石:楼市一降价消费者就闹事
  • 科技移动互联网大会首日:智能机器人成亮点
  • 博客央视张斌:巴西足球史上最惨烈的比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二女生手书泡妞攻略帮大龄哥哥找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