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 心
连日来李克强总理对非洲四国和非盟总部的访问聚焦着全球目光,李总理在非盟会议中心的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当李总理对现场的非洲朋友说到“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这句话时,尤其令人动容。诚如所言,中非一路走来,相互扶持、休戚与共。中非友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历久弥坚。中非人民亲如一家,是老朋友、真兄弟。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非洲10国,奠定了中非合作的坚实基础。70年代,为了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国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派遣了5万多工程人员赴非援建了坦赞铁路,时至今日,这条“自由之路”仍是中非友谊的象征。中国也在非洲兄弟的倾力支持下,被“抬进了联合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内涵不断充实,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非合作的主旋律。走向广袤非洲的中资企业,是深化中非务实合作的见证者和实施者,为增进中非友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非中国企业已超过2500多家,直接投资存量突破250亿美元。这些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兴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从自身发展中摸索出的宝贵经验。要想帮助非洲朋友脱贫致富,实现快速发展,首先要帮助非洲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为此,中国企业广泛参与非洲亟需的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在建的埃塞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是埃塞乃至整个东非地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中方在肯尼亚也正在投资兴建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中国企业迄今已为非洲修建数千公里的“交通动脉”,当地人亲切地称其为“美丽中国路”。互联互通不仅实现了非洲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更拉近了中非人民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有就业就有希望”,中国老百姓关注就业,非洲各国也概莫能外。在非中资企业注重本地化经营,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据统计,在非中国企业中,中国员工和当地员工的平均比例大概是1:8。以埃塞为例,中国企业投资的东方工业园,为当地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90%的建设者是埃塞本地员工。同样,在安哥拉的最大中资企业中信建设,目前聘用安籍员工逾15000人,企业在安承建的K.K新城项目是迄今中方在非洲完成的最大房建项目,工程质量上佳,居住环境得到当地入住居民交口称赞,被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誉为“安哥拉重建王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非中资企业建成成套项目后,会留下技术小组,同非洲分享技术和经验,帮助非洲当地人员独立运营和维护这些设施。类似中兴、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在非洲许多国家都建有培训中心,帮助培训当地高技术人才,让“输血”变成“造血”。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实施的“农业优质高产示范工程”和“中非农业阳光计划”,将有效提升非洲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为非洲培养大批农业技术和管理专才。这些与周总理当年提出的对非援助“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理念一脉相承。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曾经肩并肩手挽手,共同迈过了艰难岁月。中非是命运共同体,追求美好生活是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好日子大家一起过。相信借着此次李总理访非的契机,中非互利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中非人民也能在共同发展中加深传统友谊,共享幸福生活。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