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安倍对华政策似在步伊藤博文后尘

2014年06月27日16:26  参考消息 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发表文章《安倍对华政策似在步伊藤博文后尘》称,2014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也是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20周年,中日关系处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去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第二次执政一周年之际,悍然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向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战争亡灵献上白色菊花,“报告执政历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安倍晋三难辞其咎。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1869年建立的东京招魂社,1879年被改称靖国神社,由国家和军队管理。正是在伊藤博文执政期间,靖国神社供奉了第一批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亡灵——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阵亡的13619人。第二批也是在伊藤博文执政期间的1895年至1896年,日本占领台湾过程中阵亡的1130人被合祀于靖国神社。当时,日本天皇及政要皆前往参拜慰灵,日本开始举国信奉国家神道。从此,靖国神社便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

  如果把安倍晋三和历届日本首相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他是二战后日本首相中最像甲午战争罪魁祸首伊藤博文的一个。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原籍均为日本山口县(长州藩),这里曾产生过山县有朋、田中义一等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军阀首相;二、执政时期的对华政策均以不同方式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三、他们在钓鱼岛问题上都是磨刀霍霍的麻烦制造者,甚至是始作俑者。

  安倍与伊藤七大相似之处

  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上台组阁。从安倍内阁在钓鱼岛问题、对华战略和军事战略角度看,其似乎正在效仿伊藤博文的某些做法。可以说,在二战后日本首次出现甲午战争前10年所发生的类似现象。尽管当今时代背景和中日两国国情都与120年前完全不同,但我们仍需以史为鉴,防患未然。

  其一,日本政府再度以朝鲜半岛和中国为对象建立国家军事安全举国体制。甲午战争前,日本曾于1886年针对中国和朝鲜组建了中央军事指挥机关——参谋本部。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起天皇独揽军政大权的绝对统治。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在广岛建立了大本营,明治天皇亲自坐镇,在军事、外交、情报和舆论等方面统一指挥。

  2013年12月4日,安倍内阁首次成立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日本原陆上自卫队将官福山隆指出,日本建立的NSC具有堪称“国家参谋本部”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日本战后第一个统筹外交与军事指挥的“司令塔”,实现日本政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无缝衔接,建立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民间机构在平时和战时的举国合作体制。

  其二,安倍内阁扩军备战计划与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内阁有相似之处。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曾制定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并提出了为期5年的扩军计划,决定在1892年以前完成击败中国北洋舰队的造舰计划。在这期间,日本暂时没有窃占钓鱼岛,但一旦完成扩军计划并通过战争获得优势后,便秘密举行内阁会议决定把钓鱼岛划入日本范围。

  目前,安倍内阁虽然还难以像伊藤博文内阁走得那么远,但其战略倾向颇为相似,十分危险。2013年12月17日,安倍内阁出台日本战后首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未来5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增强针对中国的军事力量、军费开支、军事部署和军事演练,解禁出口武器原则。另外,2011年“3·11”日本东北大地震后,实行公务员减薪10%以上。如果这些财政收入被用于军事开支,就会使人联想起甲午战争前日本曾为造舰而减薪10%以及天皇带头动员全国募捐的历史。

  其三,在通过制定或修改宪法以达到军事目的方面,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颇为相似。伊藤博文是1889年2月11日公布、翌年11月29日施行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组织者和起草者之一,因而他曾被称为“明治宪法之父”。事实证明,日本明治宪法确立的天皇制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根源之一。而所谓保护日本侨民一直是日本派兵入侵邻国的口实。1894年日军为发动甲午战争而大举进入朝鲜半岛,1918年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等,其借口之一都是所谓“保护日本侨民安全”。

  安倍晋三最大的政治目标就是修改日本宪法或制定一部新宪法。2013年11月,日本国会通过了《自卫队法》修正案,允许在海外撤侨时派遣自卫队执行陆上运输任务,并可携带重武器装备。这是对日本现行宪法的实质性突破。同月,安倍内阁在国内民调77%反对的情况下,在日本国会强行通过战后首个《特定秘密保护法》,使日本的所谓“自由、民主”受到制约。这其实是把未来修改宪法相关草案的某些内容,提前通过制定或修改个别法律的形式逐一落实。目前,安倍又企图通过解释宪法,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其借口之一又是保卫日本人的“生命和自由”,再度以“防卫”为名把矛头指向朝鲜半岛和中国。

  其四,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都曾亲临琉球前沿岛屿视察并做军事动员。同为山口县出身的时任内务卿山县有朋和时任首相伊藤博文,曾分别于1886年3月和1887年11月先后到琉球前线视察。在此之前的1885年,山县有朋为占有钓鱼岛曾密令冲绳县前往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这些岛屿已经有中国命名,有可能属于中国。于是,日本在暂缓占领的同时开始作对华战争准备。伊藤博文乘军舰前往冲绳本岛视察对华作战前线,并在诗中写道:“谁知军国边防策,辛苦经营方寸间。”

  迄今,日本的所有首相中,以军事动员为目的视察琉球的只有伊藤和安倍两人。2013年7月17日上午,安倍视察了所谓负责“管理和警备”钓鱼岛的石垣市海上保安本部。石垣岛距冲绳本岛那霸410公里,离中国的钓鱼岛只有170公里。当天下午,安倍又飞到宫古岛视察、鼓劲。这与伊藤博文当年视察那霸的做法别无二致。

  其五,2010年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和1886年长崎事件后日本都出现反华民族情绪。1886年7月,北洋水师的“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艘军舰访问日本长崎。同年8月,因部分上岸水兵在当地妓院酗酒斗殴,与长崎警察及暴徒发生流血冲突,各有伤亡。结果,北洋水师四艘战舰将炮口对准长崎,迫使日方释放被扣押的水兵。日方无奈只好放人并道歉,但事后日本举国上下感到受辱而支持大力造舰,发誓要打败北洋水师。

  2010年9月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拦截中国渔船,导致撞船事件。其后,在中方压力下,菅直人内阁释放了中方船长,而日本右翼势力利用此事大肆攻击中国。安倍内阁同样刺激民族情绪膨胀,叫嚣绝不能输给中国。日本媒体的报道与评论也越来越迎合这种社会心态。“加倍偿还”成为2013年得票最多的日本流行语,耐人寻味。

  其六,安倍晋三在针对中国的合纵连横方面比伊藤博文内阁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甲午战争前后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就曾主动拉拢英、美等国站在自己一边,以利日本入侵中国。伊藤博文内阁外相陆奥宗光是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罪魁祸首之一,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倍内阁标榜实行所谓“积极和平主义”,实则在准备推行“暴力多边主义”。例如,日本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争取国际社会认可日本行使与美国等国联合作战的所谓“集体自卫权”。战后以来,日本首次向菲律宾、越南提供海上巡逻艇,公然支持菲、越在南海同中国对抗,拉拢一些国家在中国周边甚至全球形成牵制中国的战略格局。安倍在加强日本同北约的安全合作方面是有史以来最为积极的日本首相,其目标仍然针对中国。目前,如何“包围中国”已成为日本媒体报道评论的热门话题。

  其七,安倍内阁采取拉拢韩国对付中国的战略,策略思路与伊藤博文基本一致。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就以竭力派遣军事教官等方式向朝鲜半岛渗透,扶植亲日派政治势力,把朝鲜半岛作为向中国大陆扩张的跳板,甚至以武力制造宫廷政变,并利用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得手,最终变朝鲜半岛为其殖民地。

  安倍内阁在历史问题上不断伤害韩国的民族感情,把朝鲜的殖民统治者伊藤博文奉为伟人,把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义士安重根污蔑为“罪犯”。另一方面,安倍内阁又企图通过加强对韩国的军事渗透和日美韩安全合作,保持和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防止中韩接近。这些越来越引起韩国的警惕。

  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目前,公明党对自民党修宪路线仍具有制约作用,日本尚难复活战前那种军国主义。但是,安倍内阁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华政策,不仅倒退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佐藤荣作的立场,而且有向甲午战争之前伊藤博文内阁对华政策方向演变的危险性。安倍内阁正在利用钓鱼岛争端,通过任意解释宪法,摆脱战后日本的自我约束。这不仅导致钓鱼岛争议成为中日关系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而且正使中日矛盾可能演变为东亚地区的主要矛盾。一旦中日因钓鱼岛而发生擦枪走火,安倍内阁很可能借机造势,争取一举达到修改宪法的目的。届时,中日关系将在危险的轨道上越滑越远。

  在过去的120年中出现过两个甲子: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东北亚是“殖民、战乱、革命”的60年;而1953年到2013年则是“和平、冷战、竞争”的60年。这种看似巧合的历史现象之所以出现,都与时代背景和日本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模式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联。

  未来的60年,东亚应该争取迎来一个“安全、合作、统合”的新甲子,但也可能出现“对抗、冲突、内耗”的历史性倒退。东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新甲子的前景,关键要看日本领导人今后能否做出正确抉择,以及日本的国家模式朝哪个方向转型。如果安倍继续效仿伊藤博文走下去,很可能使日本再度堕入战争的深渊,因此必须悬崖勒马。

  在东亚迎来新甲午、新甲子之际,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仍尖锐对立,欧洲、中东局势动荡不定,安倍内阁顽固地再度把中国作为军事方面的主要对手。因此,中国要维护本国和东亚地区的可持续安全,必须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延伸阅读】

  外媒称安倍政府应检讨对华政策

  2013-01-24 17:31:00

  中新网1月24日电 美国世界新闻网23日发表社论称,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言行在中国受到欢迎,但在日本国内遭到攻击,甚至被称为“卖国贼”。安倍政府企图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无视日本国内对华不同主张,并不利于东亚的和平与繁荣,安倍政府应放下歧见,重新检讨对华政策。

  文章摘编如下:

  当日本民主党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承认中日之间存在着钓鱼岛争议时。中国期待日本出现更多的鸠山,来扭转目前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而鸠山的表态,则让日本陷入了巨大的内部争议,安倍内阁对鸠山群起而攻之,甚至用上了“卖国贼”这样的激烈字眼。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个状况:那就是围绕着对华政策,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争论。

  从目前的日本政坛来看,有三种对华的立场。第一种显然就是自民党的安倍内阁以及民主党的野田前首相和前原诚司前外相等对华鹰派力量。他们主张必须在美国的支持下,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基础,联合东亚其他国家,全面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势头,防止中国向海洋的扩张,并使日本走出经济和政治的低迷,完成日本向军事大国的转变,夺回日本几乎全面失去的东亚强国的主导权。这一派的对华政策,还受到石原慎太郎等极右势力的支持与“绑架”。

  第二种是以中曾根前首相、河野洋平前外相等为代表的知华派力量,他们在钓鱼岛主权问题的认知以及日本成为亚洲强国等问题上,与安倍等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由于他们对中国了解较深,也充分吸取了中日交恶时期的教训,主张对中国采取对话的外交模式,在合作中竞争,而不是轻易摊牌。

  第三种力量当然就是以社会党前首相村山和民主党前首相鸠山等为代表的亲华派力量,他们认为日本乃至东亚的未来,关键是日中两国的携手合作,因此,日本在主权争议,在历史问题反省等方面,应该考虑中国的立场和感受,建立与中国互惠互利的基础,以及长久的和平共存,这才是日本的出路。

  在过去的100多年历史中,日本在国力扩张或者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的争议,但最后总是对华鹰派占据主导地位,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局部和全面的战争,而结果却是中国受难,日本则遭遇重大挫折,在太平洋战争中甚至遭遇亡国的危机。这次日本国内出现的对华政策争议,虽然还是鹰派占据优势,但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环境,已经与往日大不相同。就国际环境而言,日本虽然有美日安保条约做保护伞,但也受到美国的全面制约,没有美国的首肯,对华鹰派难以贸然对中国发起武力挑衅;就中国环境而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东亚弱国”,而是拥有核武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无疑自杀,与中国进行局部摩擦,也未必可以百分之百占据上风。更令日本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共18大权力交替之后,新上任的习近平新体制,开始采取较为强硬的对日政策,表现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上,非但挑战日本对钓鱼岛数十年实际占有的常态,并且摆出不惜进行军事冲突的姿态,让日本一时手足无措。

  在这种情况下,安倍内阁采取了在以往历史上日本从来没有采取过的新策略,那就是在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前提下,经营东亚和东南亚,拉拢与中国同样存在海洋和岛屿争议的越南、菲律宾等国,扩大与中国本来就有霸权之争的印度的合作,来形成以美日为主导的对华包围圈。同时也对台湾伸出“橄榄枝”,离间已经日趋走近的两岸关系,防止台湾倾斜大陆。

  但是,亚洲形势的发展,已经清楚显示,这只是安倍的一厢情愿。自民党政权应该重视过去的历史教训,不要轻易对鸠山等政治人物贴上“卖国贼”的标签;而是要放下歧见,让日本政坛和舆论展开对华政策的大讨论甚至大争论,以实现东亚和平繁荣为原则来拟定新的对华政策,这才是日本民主政治的体现,也是日本在东亚的可行出路。

  【延伸阅读】

  日媒:美日在对华政策上有“温度差”

  2013-10-14 08:20:21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 日媒称,所谓外交往往需要签署各种协议。透过这些协议字面上漂亮的外交辞令,可以看出当事国之间相互讨价还价的妥协和各自的意图。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3日报道,日美两国3日举行了由双方外交和防卫负责人参加的日美安保协议会议,即所谓的“2+2”会议,并且通过了联合声明。从声明的内容来看,明确指出了中国增强军备和朝鲜推进核开发问题,表明了日美将扩大在网络和反恐领域的合作范围并将联合应对亚洲“火种”的方针。然而,如果把视线转移到舞台背后,却可以看到一幅不同的景象。

  在“2+2”会议正式召开之前的9月上旬,日本政府的相关人士就唉声叹气地抱怨说:“难道就不能提到中国吗?”为了起草联合文件,日美双方的相关人士带着各自的草案开始了秘密磋商。“中国对钓鱼岛的‘挑衅’、中国国防费用的膨胀……”——日方的草案用较大篇幅表达了对朝鲜和中国的担心。但在美方的草案中却没有提到任何国家。

  美国方面对此解释说:“联合文件的着眼点是日美同盟的前景,没有必要把焦点对准特定国家。”报道称,由于面对中国在钓鱼岛的攻势,日本方面并未放弃自己的主张。

  据说作为讨价还价的结果最终达成的妥协方案是:在联合声明中提到中国,但不涉及钓鱼岛;在联合会见记者时双方都谈钓鱼岛问题,以便对中国进行牵制。

  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会见记者时谈到了钓鱼岛问题。他按照事先拟定的稿子说,不容许进行挑衅,并确认了《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原则。但此后就乱套了,因为美国国务卿克里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开始发表即兴讲话。克里说:“为了建立在重大问题上能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关系,钓鱼岛问题的当事国不能采取挑衅性行动,而应通过对话和外交方式解决问题。”从克里的这段话中,不难读出美国要避免与中国对立的真正意愿。

  报道称,日本要利用日美同盟来牵制中国,而美国只想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力却并不想刺激中国。这就是日美在对中国态度上的区别。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问题是美国的底线到底在哪?换句话说,这种不硬气的姿态到底是奥巴马政府的外交特色,还是美国陷入了孤立主义的前兆?

  美国已被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拖得精疲力竭,如今又面临经济危机的创伤。如果美国因此而缩回北美大陆,那么亚洲的稳定局面将难免出现动荡。可以说,如何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才是日本面临的“为和平作出贡献”的真正考验。

(原标题:独家:安倍对华政策似在步伊藤博文后尘)

(编辑:SN117)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万庆良出事前1小时临时取消考察行程
  • 体育乌拉圭总统:苏神被禁赛是足球史的耻辱
  • 娱乐宁财神吸毒被警方控制 3次共买3千元毒品
  • 财经沈阳行政中心几成空城 开发商差点甩茶杯
  • 科技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挂牌:股票代码BABA
  • 博客李宇春:遭金星郭富城排挤事件真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生宿舍裸睡被通报(图) 国际高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