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一为万功德无量

2014年07月13日02:59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百岁老日记让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惊叹:这是宝贝呀 原稿高清度影印出版,让全世界想看要看的人都可以看到

  如梦令

  一

  他把门儿深掩,不肯出来相见。

  难道不关情,怕是因情生怨。

  休怨,休怨,

  他日凭君发遣。

  二

  几次曾看小像,

  几次传书来往。

  见见又何妨,

  休做女孩儿相。

  凝想,凝想,

  想是这般模样。

  ——手稿中的胡适诗篇之二

  今年51岁的上海人梁勤峰坐过许多次飞机,去年年底,他第一次从首都机场的红色通关口过关,拎着的两口小箱子里装着他要申报的物品——十八册从未面世的《胡适留学日记》原稿。

  海关人员认真地贴好封条,告诉梁勤峰:需要启封时请到国家文物局。

  “卖家的要价并不高,我能够得到很幸运。”

  梁勤峰请他的合作伙伴杨永平带着贴了封条的两口小箱子到了国家文物局。封条拆开,掀开箱盖,《胡适留学日记》原稿呈现在文物局专业人员眼前。梁勤峰后来描述:他们很懂的,一看,立刻就说,这是宝贝呀!你们带回来的目的是什么?杨永平回答:我们想出书。文物局的人说,那是大好事!要好好保存呀,这几页卷了的信纸已经很脆,不要硬把它展平,想复原的话要找专家想办法。

  梁勤峰本人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平时就会参与一些拍卖活动。他说:“拍卖会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文人的东西,我很喜欢,就会比较关注。我前一段还拍了一幅梁漱溟的条幅,起价一万元,我是八十万元拍到手的。”这套《胡适留学日记》是梁勤峰在香港收购到的,出卖人不想透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并未拿到拍卖会上,和梁勤峰接触后觉得他人很诚实可信,并且能够达成自己想要将其出版的意愿,遂与梁成交。梁勤峰说:“卖家的要价并不高,我能够得到是很幸运的。”

  送到梁勤峰手上的十八册日记用旧年的报纸包裹着,已经经年没有打开:“胡适用的日记本是康奈尔大学的笔记本,不厚,白色封面。里面的内容多数是用钢笔书写的,除了这次新发现的《北京杂记(一)》和《归娶记》,那是胡适回国后写的,用的是毛笔。字迹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全部竖排,中英文夹杂,字迹偶尔也会较为潦草,有时一天可以记几千字,有时也很短小,其实更像是杂记。其中经常插入剪报和照片,并且配合文字。很多剪报,夹在日记中的纸页有些泛黄,但还是很新,掉出来的反而旧掉了。”

  大教授翻看日记时小心翼翼,手都有些发抖

  胡适是一个勤于记日记的人,梁勤峰收购的这些日记是胡适1910年至1917年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的札记,之前从未全部披露,学界一直认为这一段的胡适日记是缺失的。这些日记记录了胡适在美国的见闻和思想,胡适留美期间思想的形成,从日记中的剪报和相关评论中是可以找到清晰脉络的,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新线索。

  许多人听说《胡适留学日记》面世感到不可思议,杨永平回忆:“其实我们平时接触这一类东西不算少,但看到实物还是感到震撼,甚至有五雷轰顶的感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教授和朋友一起到梁总家里想看看手稿,梁总家的豪华他们一点儿不当回事,但看到十八册日记时却都脸色大变,表情震惊,觉得真是不可思议。陈教授翻看日记时小心翼翼,手甚至都有些发抖。”梁勤峰也说:“我们把原稿影印件传给当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的后人们,他们很多还在大学里,那些老外教授看到后都是兴奋不已的。”

  梁勤峰说这批手稿是自己近年来收到的很棒的东西,所以很是宝贝。他的家居条件不错,专门准备了一间空气流通、阳光不直射的房间作为放置收藏品之用。“我还是用报纸把它们包了起来,因为报纸可以防湿、防潮、防虫,是很好的保护纸质文献的方法。我还准备做个盒子,好好地把这十八册日记放进去,我有信心让这批东西在我手上保存下去。胡适的日记读之甚有趣味,但是我不舍得多看,毕竟已经是100多岁的东西了,破一点儿都心疼,到时候看出版物就可以了。”

  和胡适有缘,要为老先生做点事情

  梁勤峰确实想将《胡适留学日记》出版,这成了他的一个愿望。“我读书不多,但我爱看书。在香港收到这套原稿,杨永平就买了五六十本与之相关的书让我看,我都很爱看,越看对胡适这个人越是佩服。他少年成名,从很早就对自己要求很高,学术思想对后人也有深远影响,很多学者都是他的粉丝。”杨永平也说:“梁总拿到这套日记就连连说自己和胡适有缘,到了他手里,就不考虑再卖出去,他要为胡适老先生做点事情。‘做点事情’就是将这套日记出版。”

  确实,出版界历来认为,将文献类原稿予以出版,是对原物最好的保护方法。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就曾大声疾呼:所有原稿都要出版,出版是保护原始资料最好的办法。可是,愿意将自己收藏的“宝贝”影印出版的人并不多,因为那意味着自己东西的价值会有所降低,不少人对此还是有所忌讳。梁勤峰却觉得,将《胡适留学日记》出版是他的义务,不会后悔。“我不是很会说,就是想实实在在去做。”

  梁勤峰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缔结了出版《胡适留学日记》的“姻缘”。之所以选择这家出版社,梁勤峰是有所考虑的:“一是他们出版近代文献类书籍比较有传统;二是胡适和上海的渊源很深,他是在上海读的中学,从上海到美国留学,而且我也在上海。所以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是有些让《胡适留学日记》叶落归根的意思吧。”

  《胡适留学日记》最早曾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以《藏晖室札记》为名于1939年整理出版,共分17卷,编为4册。此后,商务印书馆、安徽教育出版社、湖南岳麓书社等多家出版社依照“亚东版”以《胡适留学日记》为名重印出版。因原稿从未披露过,亚东版日记的完整性、准确性一直难以考证。而梁勤峰手中的这套《胡适留学日记》,就是所有版本的源头。

  这次能够出版这套极其珍贵的《胡适留学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兴康也感到非常高兴,他说:“这么珍贵的史料,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把它出好。我们准备以原稿影印的方式,以现在最好的技术尽量做到高清高仿。”

  如何出好这套书,王兴康曾与梁勤峰屡次交流。梁勤峰说:“王社长介绍了好几种出版方式,开始他们并不推荐现在采用的高清高仿的方式,因为价格肯定是比较贵的,但是我想要最好的。王社长就问我:想不想以最朴实的方式出?什么叫最朴实的方式?就是把日记作为工具出版,让全世界想看要看的人都可以看。所以最终我们想出版两种,一种是根据原稿出一套影印的,价格会比较高;另外还会出一套手稿,是需要的人都看得起的。”

  “我再也不让它经历这种事情了!”

  原稿影印出版需要高清晰度的扫描件,梁勤峰开始时很是担心伤到原稿,但他的收藏经验告诉他:《胡适留学日记》用的是康奈尔大学的笔记本,那个纸的质量是很不错的,从收藏角度讲,是全品相。不像民国时期的纸,那时国家经济状况不好,生产的纸质量也差,所以,只要小心,还是可以避免伤到原稿的。

  为了扫描的影印件能够达到要求,梁勤峰先后购买了两台高清扫描仪。用第一台扫描时他和工作人员亲自上阵,轻手轻脚伺候着百余岁的“日记本”。很快,扫描工作完成,送到出版社,却发现精度不够。梁勤峰很是恼火,他心疼:“这一遍折腾,日记本的边边还是碎掉了好几块。”第二台扫描仪的精度较第一台高出十倍,扫描的速度也慢了许多,十几分钟扫一页,两天能扫完一本,共1000页左右的《胡适留学日记》全部扫完,影印合格,梁勤峰说:“我再也不让它经历这种事情了!”

  梁勤峰说自己很有些文人情结,“胡适很细心,照片后面都写有日期,还有题跋,这对后人是很好的研究素材,从此也可以看出胡适是想好要出版的,这很厉害。陈子善老师觉得我的行为很好,还送我一句话,叫‘化一为万,功德无量’。意思是说我把个人拥有的《胡适留学日记》出版,是惠及很多人的大好事。他说,胡适也会谢谢我们。我听了非常高兴,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其实我是很佩服文人的,我一生读书不多,但是以后或者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好好读读书,而现在能为读书人做些事,我的心里感到由衷的痛快。”文/本报记者 王勉

  本版胡适日记原稿影印照片为梁勤峰提供

  (原标题:化一为万功德无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央视副总监李勇及芮成钢等被检方带走
  • 体育詹姆斯宣布重返骑士 巴萨宣布苏神加盟
  • 娱乐郭美美曝本欲借赌球炒作 曾是混混被劝退
  • 财经楼继伟力挺反腐被评像个男人
  • 科技三运营商成立铁塔公司:中移动持股40%
  • 博客澳政客媚日辱华无异于经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生成整形客源 称不后悔花四月工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