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谈车改:缺乏利益驱动需靠高压推动

2014年07月18日03:05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蓝之馨

  [ 现在中央采取的办法是尽量把行政命令规定得非常具体,不给地方操作空间。这是个办法,但能适用的领域不多。不过,车改这事儿,刚好可以比较具体化,所以短期还是有前途的 ]

  这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关于车改的“实话实说”。

  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徘徊了20年的公车改革大幕终于全面开启。

  本次改革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明确了补贴标准: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的150%。

  “中央决心很大,是动真格了。”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一位公务员王连辉(化名)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而利益相关方——基层公务员本身如何看待车改这件事情?多年车改对公务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何车改推进过程如此缓慢?

  “越改公车越多”

  第一财经日报:看到这次的车改方案,你觉得中央这次是要动真格了吗?

  王连辉:从文件的内容看,再结合近期频频不断的打虎措施(基本我认识的公务员,都有熟人被抓,有些单位,这两年每年被查处的领导都在两位数以上)威慑力很大,领导都尽量低调,我认为没有地方敢公然违反中央规定,除非不想混了。

  至于执行起来难不难,如果觉得中央一打雷,地方就下雨,那就是太不了解中国国情了。中国虽然是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层级太多,地方和中央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

  大的政治动作、对地方有利的政策,贯彻通常是比较快的。需要挥刀自宫的动作,地方一般采用一些很“艺术”的方式执行,比如发了很多文、开了很多会、上报了很多信息,但其实啥也没干,一级忽悠一级。

  现在中央采取的办法是尽量把行政命令规定得非常具体,不给地方操作空间。这是个办法,但能适用的领域不多。不过,车改这事儿,刚好可以比较具体化,所以短期还是有前途的。

  日报:本次车改自上而下启动,你觉得地方官员会持什么样的态度?

  王连辉:通常来说,地方官员一开始会采取观望态度。观望什么呢?

  第一,文件是否严厉。如果文件很严厉,规定了不执行的惩罚措施,那地方会比较认真,如果语气平缓,那么,大家都“懂”的,那就把文件转发下去就不用管了。

  第二,督导是否到位。如果有相应的督导措施,比如巡视组、检查组之类的,那说明是认真的。当然,督导和检查组的级别高低,也可以看出中央决心的大小,可以作为是否认真执行的参考。执行的具体时间也是看榜样的,虽然规定了最后期限。但这种事情,一般大家都不做第一个,也不做最后一个。要是很多地方都拖着不搞,到期限结果也没惩罚,那拖延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

  车改和中国的很多政策,比如房价调控一样,几乎变成笑话。不改还好,越改公车越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上述所言,中国的行政管理还没有进入科学管理时代,没有建立战略管理模型确保中央命令得到贯彻。

  另一个是官员队伍是如此庞大,以至于它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中央对国家的治理必须依靠这个队伍。

  所以,不符合其利益的举措,往往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官本位特权思想

  日报:为何车改推行多年,效果却不明显?

  王连辉:我认为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官本位特权思想、官员队伍的膨胀、缺乏监督、缺少利益驱动。其实,中央对于公务用车的规定,以前也是很明确的,虽然没有这次严厉,但条条框框也很多。可是,在实践中,各部门配备公务车不断增加。原来是厅局级正职领导才能享受的专车,后来副职领导也可以享受,再后来非领导也可以享受。

  在广州市,1997年规定市政府、人大各配公务车3~8辆,可现在市直部门通常配车都在20辆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厅局级领导、非领导的专车,普通公务用车极少。

  比如广州某市直单位20多辆车中,只有3辆车况最差的车是工作用车,其他都是领导专用车,根本无法保障公务使用。处级、科级干部公干经常需要坐地铁或公交。在领导配车超标时,甚至出现“相对固定的工作用车”这种“中国特色”的名目。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官本位特权思想。到厅级后,不但领导本人,连上级都觉得熬出来不容易,应该享受特权,所以各单位不断打报告申请车辆配给领导,上级也愿意做好事,安抚好下级,所以睁只眼闭只眼,不知不觉配车范围就越来越大了。

  越往基层,熬到处级、科级的难度不亚于省、市的厅级。所以,到区县街镇,超标配车情况更严重。区县,副处以上就配专车,正处往往还配专职司机。

  在最需要车辆的基层一线执法系统,超标配备更严重。公安、城管等执法系统,甚至副处级都配备专车和专职司机。

  在公车配备GPS定位系统以前,正科级领导就可以把单位的执法办案车辆开回家作为私家车使用,情况非常普遍。离谱的是,真正的办案人员工作用车反而得不到保障,逼得没办法,还要战战兢兢向领导“借”车。

  比如,原来广州某区公安局,一个基层侦查大队(副处级)的内设中队15人左右,配备3部办案用车,分管副大队长(正科级)占有一部车况最好的吉普车,中队长(正科级)占有一部车况次好的吉普车,真正办案的14个人,共用一部已经过了报废期的面包车。

  经常为了车辆使用而吵架,万不得已才向领导“借”专车。最滑稽的场景是,因为车况太差,在冬天,当侦查员需要守候跟踪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们必须凌晨六点多摸黑热车,否则到用的时候根本打不着火,犯罪嫌疑人一加油门就不见了,办案民警哭笑不得。

  在官本位特权思想指导下,公务用车已经完全背离了设计的初衷,几乎完全变成了领导的“福利”,现有的公务车制度实际上是在降低行政效率。

  现在,一线执法队伍,敢于把执法办案车辆当私家车用的科级干部越来越少,除了GPS的安装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区伯”(一位广州市民,以长期监督公车私用出名)的出现。如果不在政府机关,你很难想象,在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一个区伯的监督,居然可以让如此众多的公车私用者收敛,谈起区伯来咬牙切齿。

  抛开区伯个人的人品和动机不论,可以看出来,对公车私用的监督,其实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甚至只需要发动群众就可以了。

  对于官员队伍,没有利益驱动的话,只有高压才能推动他们做事。而公车改革,恰恰是缺少利益驱动的事情。即使在改革中,他们也喜欢寻找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

  利好中低层官员

  日报:车改对公务员有什么实际的影响?

  王连辉:如果按照科级500元,地方补贴的上限增加130%,就是1150元,广州市直机关科员拿到手的工资大概5000元,就是增加了20%,即使按照下限,也增加了10%。

  在深圳、佛山,车改早已实行,科级大约1600元。我感觉,这个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个变相加薪的政策。这次改革,其实可以得到官僚集团中最没有话语权的中、低层干部支持。

  市直单位的厅局级,以及区县单位的县处级,受到的影响貌似最大。不过,我感觉也是暂时的,现在的说法是采用“社会化方式”解决用车,我认为其中包含了租赁、代驾等种种可能性。

  如果租个奔驰来开,可比现在还爽,还加工资。所以,领导福利是否真的减少,还有待观察。当然,站在领导角度,不改最好,所以他们还是会拖。

  在司机安置上,虽然看到办法里说“不能把司勤人员简单推向社会”,可是,上文提到,大量的司机其实是超标配备的,所以,是否安置,也未可知。

  主要受影响的是聘用的人员,这类人员很多是为了满足给领导超标配车而聘请的,和企业的司机性质是一样的,本身就有很强流动性。

  这些人我认为不应该由政府负责安置,属于可安置,也可不安置,估计会出现各单位差别很大的情况,也是比较有可能出现纠纷的人群。其实中央的文件应该明确不同类型司机的分流方式。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僧多粥少,跟领导关系好的有安置,关系一般的没安置的情况,怕是会有些不稳定因素。

(原标题:公车改革20年等破茧一刻)

(编辑:SN146)

文章关键词: 公车改革 公务用车改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马航客机在乌克兰被击落295人死
  • 体育国安宣布德扬加盟 男篮亚洲杯-国奥进4强
  • 娱乐周立波否认逛黄网 自称梦想大使被诽谤
  • 财经央视财经内部确认美女主播已被带走(图)
  • 科技微软裁员1.8万人 70%来自诺基亚
  • 博客马未都:导师诱奸女学生为何频频得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双胞胎同被录取:哥哥北大弟弟复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