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雪龙”号7月20日电(记者徐硙) 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日在北纬55度59分,东经172度60分的北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一套锚碇浮标,这是我国首次在北太平洋海域布放锚碇观测浮标。
它的成功布放对于我国科研人员获取北极中高纬度海气界面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了解北极定点海气界面要素变化特征,分析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特别是对我国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船时20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7月20日上午5时30分),正在白令海区域进行定点海洋综合调查作业的“雪龙”号停船漂航,以迎风顶流的姿态,开始浮标布放作业。此处海域水深3800多米,是较理想的布放区域。
船时8时40分左右,“雪龙”号船员操作吊车轻舒猿臂,将固定在舱盖上的浮体吊起,并移到船舷外的海面上后,考察队员操作浮体脱钩,将其送入海中。浮体沿着“雪龙”号右舷向船艉漂去。
船员和考察队员们一边下放事先布置在船舷边的缆绳,一边赶到船艉将早已在飞行甲板和后甲板上铺好的总长5000米的缆绳、防止缆绳接头与海底摩擦的浮球布放入海。
船时10时50分左右,随着重达4.4吨的拖底锚链和水泥重块的入海,船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本次考察的一项重点难点任务顺利完成,整个布放过程持续了2个多小时。船时11时,从国内传来的信息显示,浮标工作正常,已能传输信号数据。
据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娜介绍,本次布放的锚碇浮标系统,由浮体系统和锚碇系统组成。浮体上部装有温度、气压、风速等气象观测设备,下部装有海面表层温度、盐度探测仪记录器,观测到的相关海气数据可按设定时间通过铱星传回国内。为保障浮标正常工作,获得较长期时期的固定点位观测数据,浮标上除了配有蓄电池外,还备有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
“由于极区环境恶劣,风大、海况差,特别是冰情的影响,在极区锚碇浮标成功获取数据的难度较中低纬度要困难得多,国际上布放的量也很少。”刘娜表示,极地海域缺少长期定点连续观测数据,这套浮标的成功布放并运行,将改变这一状况。
文章关键词: 锚碇浮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