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鑫)昨天,在“反腐败与国家治理”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首份反腐败研究报告《如何治理“一把手”腐败》。在报告统计的腐败案件中,“一把手”腐败的占到六成,以国企最集中。
现状:“一把手”更易腐败
报告中收集整理了2000年到2014年3月底所有公布的厅局级官员腐败案例,包括367个厅局级以上官员,其中担任“一把手”职务的有219名,占大约60%。报告还归纳了这些腐败的高级官员的重要特征:在367个厅局级以上腐败官员中,有172名官员曾包养“二奶”,占比为47%。有44名官员曾在政法系统任职,属于“执法犯法”,占比为12%。有24名官员曾在中央任职,占比7%。63名官员曾在国企任职,占比17%。在学历方面,大部分腐败官员的学历在大专以上。其中,大学本科占37%,硕士占42%,博士占9%,“海归”占3%。高学历成为高级干部贪腐的重要特征。从性别上看,女性占全部厅级贪官的3%。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就219个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例而言,党委、政府、交通、司法以及国企等部门的“一把手”更容易腐败;博士有13个,占6%左右;女性有3名,占1%左右。
建议:加强一把手八小时之外监督
对于“一把手”的腐败治理,报告认为,反腐要从制度上限制权力和强化监督。
在限制权力方面,人大国发院报告建议,首先减少各类行政审批权,从而减少“一把手”的审批权。其次减少“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缩小留给“一把手”的“候选清单”。在人事任命上,可实行“差额提名”,每个岗位至少提供2个候选人;对拟任命的职位施加技术性限制条件;未来可试行让全部党委常委拥有干部提名权。此外,还应强化对重大决策权的事前约束。
在监督权力方面,报告认为,应该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推进纪委系统由半垂直管理向全垂直管理过渡,加强对“一把手”“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同时,通过严格考试制度,公开候选人的分数或票数,减少用人腐败;及时公开招投标信息和结果,减少项目腐败;通过公开财政收支细目,减少“三公”腐败;通过公示官员财产,减少隐性腐败。此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和网络监督。
在提高激励方面,报告建议,应实行现代“品位分等制”,对一些低级别职位上的官员给予更高的权力、待遇和地位的级别,给予“一把手”官员更加全面的激励和更加稳定的职业预期。同时,适当提高“一把手”的物质保障水平,在休假、住房、医疗以及离任待遇等方面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其受贿机会,提高其腐败成本。制图/王慧
(原标题:一把手“八小时之外”应受监督)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