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88岁农妇被压50小时获救全程回顾

2014年08月06日02:39  新京报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一名官兵欲将麻绳递给熊正芬系上,并将她抱出废墟。 一名官兵欲将麻绳递给熊正芬系上,并将她抱出废墟。
担心光线刺激到眼睛,医生给熊正芬一块纱布蒙住眼睛。 担心光线刺激到眼睛,医生给熊正芬一块纱布蒙住眼睛。
武警官兵正在打开生命通道。 武警官兵正在打开生命通道。
昨日,在八宝村萝卜地社的废墟中发现一位88岁的老人熊正芬仍有生命迹象。18时47分,在废墟下被埋超过50小时的熊正芬被救援人员顺利救出。   昨日,在八宝村萝卜地社的废墟中发现一位88岁的老人熊正芬仍有生命迹象。18时47分,在废墟下被埋超过50小时的熊正芬被救援人员顺利救出。

  鲁甸地震搜救进入第二天。8月5日晨7点30分,成都军区某部120名官兵分三个梯队,站在龙头山镇山间公路上。

  山势陡峭,近乎垂直,路横在山腰,山脚湍急的涧水泛着泥黄色的水花。

  成都军区某部4日凌晨6点多从曲靖出发。救灾第一天,他们在震中龙头山镇搜救,但未能救出幸存者,“沮丧和难过”萦绕着全体官兵。5日的搜救总方针是,搜救一切可能存在灾情的村庄。

  成都军区某部的目的地是震后仍处于失联状态的山村萝卜地社。

  “这次是我们自己主动请缨。”一名战士说。

  □新京报记者 张永生 云南昭通报道

  7点30分

  挺进萝卜地社

  龙头山镇与萝卜地社直线距离并不远,却隔着几个山头。绕行的山间公路蜿蜒20多公里,平时步行要走4个多小时。震后路面塌方,行进困难。

  一名老乡自愿做部队的向导,他说,有条近道可通向萝卜地社。沿着一条土路下到谷底,经过一千多米石板路,再爬上高山,就是萝卜地社。平时走得快,只需一个多小时。

  部队的官兵们救人心切,一致决定走近路。他们扛着数十斤重的抗震救灾设备,挺进萝卜地社。

  新京报记者看到,近乎垂直的下山路是一条只能容一人的狭窄土路,官兵们用脚踩出台阶,步步为营。稍不留意,就可能滑入深渊。

  近千米下山路,几乎没人说话,每个人都小心翼翼。汗水不断滴落,吧嗒作响,一名战士的眼镜上起了雾。

  半个多小时后,部队安全抵达谷底,但那条石板路的路况让所有人傻了眼。

  谷底已是巨石和泥石流的世界,一千多米的路,能看见的路面已不足一半。

  大汗淋漓的官兵终于抵达了泥石路的末端,攀登另一座高山的陡峭羊肠小径已在眼前。

  8月3日地震当晚,暴雨倾盆,一面山坡几乎全部滑了下来。山坡土层剥离后,山体石头崩塌,直径一米乃至更大的石头一块摞一块,遍布整个山坡。

  虽然暂时没有落石和塌方,但部队指挥官张玉虎知道,一旦一颗石头滑落,整面山坡的石头可能会随之垮塌,令人粉身碎骨。

  为避免全军覆没,二十多米的山坡,官兵们一个个通过,“踩在石头上腿肚子软。生怕震垮这堆石头。”一名战士说。

  一人爬坡,其他人注目。一名战士脚下滑了一下,引来大家惊呼。

  9点30分

  消失的村庄

  9点30分左右,徒步翻山越岭两小时后,救援官兵来到了萝卜地社。

  但山顶已无萝卜地社的影子。

  进村一口被震裂的井是全村最完整的东西,站在村口望去,这里已被夷为平地。

  陈宪伟家是进村的第一家,他本来有栋二层楼房,但此时混凝土结构的房顶趴在只剩下半截的土坯墙体上。

  村里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类似的结构,六七十厘米厚的土坯墙承受不了剧烈的震动。

  一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地震发生后,村民们一共刨出3具尸体,另有9人被埋,一人失踪。

  陈宪伟88岁的母亲熊正芬也被废墟掩埋。陈宪伟说,母亲被埋近两天,肯定早死了。

  官兵们急于搜救幸存者,他们往李树林家赶去,李树林的儿子李涛被埋了。

  村道已经消失,但并不影响官兵们通行,从这家到那家只需要从房顶跳过去。

  16岁的李涛被埋当天,他的父母从下午4点半挖到次日凌晨1点多,直至大雨如注,两人才停歇。但他们相信儿子还活着。

  房屋倒塌的瞬间,父亲李树林还拉了李涛一把,却没扯出儿子。

  12点

  生死未卜

  部队官兵迅速投入救援,他们带着从国家应急救援队借来的生命探测仪,能探测9米内生物生命体征。

  但探测仪显示,探测方位没有生命体征。官兵们能做的只有挖掘遗体。

  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地震救援,本希望借助专业设备能挽救生命,但结果令他们“既难过,又沮丧”。他们抵达震区的第一天,在龙头山镇,挖出了两具遗体。

  “其中有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我们挖出她时,她仍保持站姿,右手向上举起。我女儿也差不多大,太心痛了。”张玉虎说。

  张玉虎指挥战士们不要四处开挖,而是集中挖废墟中一个点。一个小时左右,李涛的脚露了出来。

  官兵怕挖伤逝者的遗体,于是跪在坑里继续挖掘。就在这时,张玉虎接到汇报,就在距离目前搜救地几百米外,两个相邻的家庭一共被埋了3个人,一名男子已基本确定死亡,而一名80多岁的老者和他7岁的孙女李娜,仍不知生死。

  李娜的家属说,地震时,李娜正在沙发上睡觉,孩子身体小,也许还活着。

  官兵们迅速带着生命探测仪赶去,这次的结果是“有生命体征”。

  官兵们立刻分出10多人负责挖掘李涛的遗体,其他人投入对李娜的救援中。

  挖掘持续近三小时,已过了中午12点,山里的气温升高,所有人都汗流浃背。

  家属和官兵们一直对废墟里呼喊,但始终未得到小姑娘一点点回应。

  李涛的遗体已经被挖出来了,就放在李家废墟前不大的空地上,他的遗体保持着奔跑的姿势。

  太阳越来越大,官兵们没有带多少吃的,水也早已喝完。有村民家里的水井还能打出水,但表面浮着一层灰,官兵们将水灌进水壶,说:“应该没事。”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体力的消耗,官兵们的话越来越少,只是机械地挖掘。

  下午3点

  “活着,还活着”

  僵局在中午12点30分被打破,陈宪伟跑来求援说,他弟弟在废墟里听到了母亲熊正芬的呼救声。

  数十名官兵迅速飞奔赶到陈宪伟家。

  陈宪伟的弟弟说,他刚刚试着从坍塌的空隙中钻进去半个身子喊母亲,听到废墟里有微弱的声音回应,“地震了,我出不来了。”

  一名战士也钻进废墟,他喊道,“我听到了哭声。”官兵们欢呼起来。

  下午两点左右,一名战士再次爬进废墟朝里面呼叫,令人紧张的事发生了,废墟里没有了回音。搜救官兵开始在混凝土房顶开凿另一条生命通道。

  就在此时,不远处,有官兵从李娜的搜救现场带来坏消息,当搜救者竭尽全力破拆了坍塌的房屋后,发现那个七岁女孩被爷爷李兴品抱着,两人都已死去。

  更糟糕的是,伴着时有的余震,萝卜地社乌云压顶,不一会,豆大的雨点滴落,搜救现场变得湿滑,冒雨作业给搜救带来不小的难度。官兵们挥锤和挖掘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下午两点四十,喘着粗气的医生和护士抵达搜救现场,救护车无法抵达,他们徒步赶到。

  下午3点整,房顶的通道被凿开了一条缝隙,搜救官兵再次发出呼叫。一名官兵喊道:“活着,还活着,听不懂她说什么,但她在说话。”

  两名医生立刻上到房顶,紧张守候着。

  接着,废墟里的瓦砾,土墙、簸箕、喷药桶被陆续清理出来。通道被继续扩大。搜救官兵顺着通道下到屋顶下。

  下午6点47分,被困超过50小时的熊正芬被救出废墟。现场爆发一阵欢呼。

  成都军区78315部队连续六小时的奋战在鲁甸地震灾区创造了奇迹,昨日被埋废墟超过50个小时的88岁老人熊正芬被救出。

  为了救出这位老人,超过30名官兵嘶哑着声音现场协调,官兵们在房顶上一寸一寸地比量需要打通的生命通道,隔一会儿就朝废墟里喊话,在熊正芬被抬出废墟之前医疗救援已到位,官兵甚至先于医疗人员提醒搜救者,要拿东西蒙住被救者眼睛。

  生命通道被一寸寸打通后,搜救官兵多次舍身进入废墟,没人考虑不时出现的余震,也没人想在废墟里会遇到什么危险。

  昨日下午6点47分,废墟里被困超过50小时的熊正芬被抬了出来,但这还不是搜救的结束,陡峭的山路上,巨石横飞的塌方路段,稍有不慎就会遭遇不测。官兵们采取最原始的接力方式,徒步四五公里,将熊正芬抬出灾区,送上救护车。

  在搜救结束的时候,现场,连同记者在内,一起向搜救者致敬。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永生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原标题:失联山村萝卜地社搜救一日)

(编辑:SN067)

文章关键词: 鲁甸地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2名加拿大籍公民涉窃中国军事秘密被审查
  • 体育国际杯-鲁尼马塔进球 曼联3-1利物浦夺冠
  • 娱乐郭美美推手炒嫩模:干爹送包顶俩月工资
  • 财经石墨进出口差价达百倍:3千卖几十万买回
  • 科技赛门铁克称反病毒软件未遭中国政府禁用
  • 博客鲁甸地震现场医生:9岁男孩全家丧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农夫与蛇:贫寒学子毕业骗资助者千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