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气爆背后的竞选暗战:政治口水战牵制救灾

2014年08月13日16:28  青年参考 收藏本文
马英九探望亡者家属 马英九探望亡者家属
高雄市长陈菊在事故发生后的发布会上 高雄市长陈菊在事故发生后的发布会上
□图片来源 CFP 8月4日,对台湾高雄燃气爆炸案的原因调查在紧张进行中,目前,灾区已开始重建复原,高雄一心路上的残骸已大致清理完毕。   □图片来源 CFP 8月4日,对台湾高雄燃气爆炸案的原因调查在紧张进行中,目前,灾区已开始重建复原,高雄一心路上的残骸已大致清理完毕。
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故示意图 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故示意图

  8月5日,有关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件的后续报道,仍然占据台湾各大报纸的头条。

  “只可惜,马英九再次让人失望”

  8月5日,是台湾行政部门决定“降半旗”悼念爆炸事件遇难者的第一天,该仪式共持续3天。

  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的统计,截至8月3日16时,燃气爆炸事件共造成28人死亡,两人失踪。台湾媒体称,这是高雄十几年来遭遇的“前所未有的灾难”。

  法新社形容这场爆炸“撕裂了高雄前镇区”——气浪掀翻汽车、炸开路面,火焰瞬时喷出,地面剧烈晃动。附近居民向法新社记者回忆道,爆炸后燃起的火焰有15层楼高,连消防车也被炸飞了。

  事件发生在7月31日晚。8月1日凌晨,高雄市启动紧急救灾机制,市长陈菊亲自坐镇指挥。同时,台“总统府”发出指令,快速成立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协调各单位全力抢救伤员。

  “行政院长”江宜桦率官员先行赶往高雄。8月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一行抵达事故现场。台湾《中时电子报》称,马英九的视察竟换来一片揶揄。

  在高雄长庚医院探视伤员时,马英九询问全身有20%被灼伤的警员李季轩“痛不痛?”台媒称,李只好挤出笑容,回答“很痛”。

  而在爆炸现场,根据该媒体的描述,马英九询问正在清理现场的军官“为何汽车是散在马路两边的?”后者详细解释说,“因为爆炸的气体由下往上冲,所以停在路面的汽车往两边散开……”不论在台湾各大网站还是在社交平台,这两段内容都被广泛传播。

  同样是当天下午,台湾的中国石油化学公司向台当局反映,在事发现场凯旋路下方管道中,还残留多达260吨的丙烯,“提醒救灾人员小心”。

  “原来这几天的抢救都是在高危情况下进行的。”陈菊随后表示,“260吨的丙烯,至少要5~7天才能排空。如果官兵清理时无意碰上……”

  不论是马英九的个人表现,还是马政府主管的石化企业出现疏漏,都被台湾民众归咎为“马英九个人的不作为”。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看来,马英九本可通过切实做好救灾工作,挽回其惨不忍睹的民众支持率,并为今年底的台湾地方选举做好准备,“只可惜,马英九再次让人失望”。

  “爆炸事件为陈菊拉选票”

  8月3日下午,高雄市长陈菊到殡仪馆向爆炸罹难者上香致意,并探视家属。相关照片随后出现在了陈菊的“脸谱”网账号上,获得了5000多个“点赞”。

  被高雄人俗称为“花妈”的陈菊,在事故发生后,利用“脸谱”公布救灾动态。4日晚间,她在网上公开前镇区各个临时安置点的信息,网友在底下留言鼓励,“花妈,加油!”“谢谢你,高雄的母亲,你当之无愧”……

  在上海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倪永杰看来,除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高雄爆炸事件影响最大的,就是下半年的地方选举。2014年台湾地方选择一直被认为是2016年“总统大选”的“前哨”,不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都非常看重此次选举。

  倪对媒体表示,灾难发生后,首先考验陈菊的领导能力,民众会指责其对城市管理不当;对陈菊来说,就要力争挽回局势,把挑战变为机遇,为年底选举争取票数。美国《华尔街日报》也看好陈菊此次的表现,“陈菊的做法,为她赚回了选票”。

  法新社认为,高雄市政府应对气体泄漏时反应较慢,如果能及时处理,伤亡不会如此严重。据民众后来分析,早在7月31日晚8点,前镇区就出现不明气体,气味十分刺鼻,当地百姓打电话叫来消防人员,但被告知“没关系,可回家睡觉”。

  林崇桦(音)告诉法新社:“我觉得市政府没处理好,高雄作为老石油工业区,管道老化问题竟然一直未引起注意,陈菊有失职之嫌。”

  台湾联合新闻网5日登出一篇社论称,前有谢长廷执政8年,后有陈菊上任快8年,16年的时间竟把如此重要的市政工程抛之脑后。文章还提到陈水扁,称其在任时,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完成了台北市地下管道的修复建设。

  事故各方“口水博弈”

  随着死者身份逐步被确认,伤者情况渐渐稳定,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开始着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高雄环保部门首先发声,“指控”高雄前镇区石化企业“李长荣化工”。环保官员拿到了华运仓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李长荣化工之间的通讯资料,称事发当晚8时许,双方就发现输送压力出现异常,但李长荣化工任其发展,要求继续输送丙烯,最终酿成伤亡惨重的大爆炸。

  与此同时,台湾“经济部”次长杜紫军在记者会上表示,事发主因是地下管线铺设不合规,责任在高雄市政府。

  几乎同时,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属于民进党票仓的台南、屏东和嘉义等县的5县市首长,共同发表声明,力挺陈菊率领的高雄市政府团队,称赞其指挥救灾非常得力——从救灾标准作业、罹难者后事的安排、受伤者的医疗、失踪者的持续搜寻、灾民的安置等方面,都可看出,高雄市政府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

  高雄市政府又对“经济部”展开正面回击。该市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许立明表示,主管石化事业的直属机关“经济部”,难道不该负责吗?根据台湾石油管理相关办法,“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保护项目表里,竟没有“丙烯”这个选项。

  由此,高雄市政府认为,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很明显的法律漏洞”。

  目前,这轮口水博弈还没停止。“经济部”官员站出来解释道,台湾只有天然气和石油,完整执行相关法律规范,“其他在岛内的数十公里长的石化管线,法律皆不明确”。“经济部”还表示,将力促修法。

  而事故的当事方李长荣化工,直到8月3日,才缓缓站出来发表声明,称“我们比任何人都更想知道真相”;对于这次事件,李长荣化工“一定会妥善处理,并全力配合调查”。

  由此,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台湾两大党急于撇开责任,忙于“政治口水”,而事故的疑似元凶到第4天才首度道歉。

  “竞选活动停,舆论造势不能停”

  8月1日上午,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宣布,国民党高雄市党部全面暂停竞选及辅选活动,并要求高雄市党部与邻近县市的同仁、志工立即投入救灾行列。

  亲民党也呼吁,救灾不分“蓝绿”,各部门要放下成见,共赴急难。

  对此,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表示,也有意全力救灾,南部票仓暂停一切选举活动,“鸣金收兵”。

  大陆学者张智新认为,蓝绿双方眼下暂停选举活动,但必会在灾后问责中再交战;蓝营估计会对绿营主管的高雄市政府展开质疑,并由此引导舆论方向;而民进党,则可能指责马英九政府对南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或因高雄石化企业“中油”的官有背景,猛攻其监管不力。

  台湾《自由时报》同样相信,此次事件不会对陈菊造成负面影响。该报认为,事发地虽在高雄,但肇事责任都在石化企业一方,需承担行政责任的是主管部门——台“经济部”,而非高雄市政府,但由于民进党的总体目标是在年底拿下10个以上的县市长席位,因此目前仍需小心应对,以免选情出现变数。

  《联合早报》的评论文章认为,台湾的“政治口水战”常会牵制救灾,马英九团队一部分人在高雄救灾,一部分人在台北“救火”,以防绿营乘虚“倒阁”。

  8月4日,事故调查又有了新的进展,检方怀疑溢漏点可能不只一处,无法排除其他石化公司也涉嫌。检方表示,未来几天将利用“透地雷达”等仪器,地毯式清查爆炸区域的所有石化管道,理清责任归属。

  高雄市长陈菊也表示,高雄将重新检视其工业管线,希望重整城市安全,还市民以安全的居住环境,市政府评估认为,重建事故路段估计将耗费3个半月。

(原标题: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件:救灾背后是选情)

文章关键词: 高雄气爆 马英九 台湾竞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官媒:习近平对邓小平的“三个认同”
  • 体育欧洲超级杯-皇马2-0夺冠 C罗梅开二度
  • 娱乐警方披露高虎被抓详情:2女1男聚众吸毒
  • 财经开发商吐槽62%利润被政府抽走
  • 科技租车软件面临猝死:私家车加盟被叫停
  • 博客马未都:雍正如何严惩官场腐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挂科过多被罚留级 大学生状告母校获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