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支点——卡拉苏口岸

2014年08月16日05:32  亚心网 收藏本文

  ?编者按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新疆对内对外开放,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新疆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需要一个个具体的支点来实现;每一个支点,都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位、使命、路径和举措。在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来临之际,新疆经济报、亚心网推出《崛起·支点——迎接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特别报道》,通过口岸、园区、企业等一个个具体的“支点”,勾勒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构想与现实路径,并借此凝聚各界的智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添砖加瓦。今天本报记者就带您走进卡拉苏口岸。

  卡拉苏口岸“孤岛雄鹰”守卫通向塔国之道

  亚心网讯(记者潘多通讯员刘庆峰肖塔林)8月6日12时,“孤岛”卡拉苏口岸开始繁忙起来,来自喀什等地的大型货车接连从这个关口驶离,一路上坡奔向塔吉克斯坦方向。口岸新址到中塔边境实际控制线14公里,连接两端的卡拉苏公路在石头山间绕行,间或能瞥见一片草地和十几头觅草的牛。

  在同样的时间点,中塔边境线也忙了起来。喀什地区有边境线888公里,其中中塔边界450公里。中午1时,二十多辆即将从塔吉克斯坦进入中国境内的货车,在铁栅栏前等候查验证件。入境司机面孔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塔吉克族相似——高挺的鹰钩鼻、浓眉毛、深眼窝,脸上露出长途跋涉的疲惫,他们开的车上有“陕汽重卡”或“中国重汽”等字样。

  “口岸每天上午12时到下午6时半最忙,没午休,大家轮班吃饭。”卡拉苏口岸海关办公室主任屈涛说。

  站在中塔边境的83号界碑前,风吹得人头发乱舞,日头炙热,边防、海关工作人员皮肤相似——粗糙而黝黑。2013年,加入卡拉苏海关的新人卓新杰是“90后”,家在湖南,毕业于上海海关学院。他平时戴300多度的近视眼镜,此刻换上了墨镜,“不是扮酷,是因为紫外线太强,时间长了眼睛涩得很。刚来时,我的嘴唇经常发紫。”

  卡拉苏海关的16位工作人员为清一色的男性。“这在新疆口岸中可能是唯一的。”屈涛笑言。

  当日中午2时15分,卡拉苏口岸联检大厅内的检验检疫查验工作仍在进行中。口岸二楼餐厅内,换班用餐的近40个工作人员中,有九成多为男性。午餐是酸辣土豆丝、牛肉丸、木耳炒肉和米饭,卡拉苏海关副关长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克里木调侃说,记者赶上了这几天最好的午餐。调任这里前,他曾在克州吐尔尕特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工作多年,他自称“年龄在增长,工作地点的海拔在增高,呼吸的氧气越来越稀薄。”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克里木被同事亲切地称为“阿关”。“阿关”所说的仅是冰山一角。这里的蔬菜、米和面等非口岸当地所产,都是从塔县运来的。在这个农作物无法生长的“孤岛”,吃喝问题并非小事。至今此处无旅店,来往司机若白天来不及通关,只能借宿牧民家或到塔县解决食宿。冬季预约通关期间,有时为避免司机夜滞此处,口岸要忙到晚上12点,而此时大风、雪和低温会频繁“报到”。

  如今的卡拉苏口岸新址,藏身在西昆仑山和萨雷阔勒岭之间,海拔3800多米,在慕士塔格峰的映衬下,深灰色的墙体和红色国旗很显眼。在维吾尔语里,卡拉苏是“黑水”之意,此处最低海拔为3773米,最高海拔为4368.6米,口岸旧址的海拔为4300米。8月6日,喀什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吴莉莉说,此前,人们花费几十万元在口岸新址处打过井,但经过水样检测,这里的水含多种矿物质,不适合人饮用,口岸人的生活用水要从塔县运来。

  与在塔县的红其拉甫口岸相比,卡拉苏口岸有点孤单,周遭的建筑屈指可数,它独守在喀什市到塔县的国道314线旁,距塔县县城62公里,离喀什市225公里,到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州首府霍罗格市417公里。每天早上,口岸工作人员从塔县生活基地乘车来上班,下班后回县城,一天中要承受近千米海拔落差带来的身体不适。

  卡拉苏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在卡拉苏口岸临时开放初期,全年监管进出口货运量仅833吨,贸易额168万美元。

  2008年,卡拉苏海关筹备处成立,全年监管进出口货物9.6万吨,贸易额10.3亿美元,通过运输工具4940辆次,进出境人员8060人次。

  到2013年,卡拉苏口岸监管进出口货物攀升到30.27万吨,贸易额14.12亿美元,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004年的300多倍和800多倍;通过运输工具14192辆次,进出境人员16051人次。

  虽是“孤岛”,但卡拉苏口岸的唯一性无可替代,作为新疆一类(公路)口岸,它是喀什地区“五口通八国”中的“五口”之一,是通往塔吉克斯坦的唯一孔道,其对口口岸是塔吉克斯坦阔勒买口岸。卡拉苏口岸的守护者们,犹如帕米尔高原翱翔的鹰,更像执著的独行者。

  ?? 开启“死胡同”之门的“金钥匙

  “卡拉苏口岸以过货为主,未来过货量必然大幅增加。”8月6日,卡拉苏海关副关长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克里木用“非常喜人”来形容口岸前景。近些年,塔吉克斯坦政局稳定,经济形势好转并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建筑工程需求快速增长。

  据卡拉苏海关监测,目前通过该口岸出口到塔吉克斯坦的中国商品主要包括国产汽车、日用百货及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和建材生产的小型成套设备、水泥等,进口商品主要是铜锭、棉纱、蓝湿皮等。

  塔吉克斯坦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完成的,如塔吉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国家税务总局大楼、外交部大楼,国家图书馆效果图还被印在塔吉克斯坦200索莫尼的纸币上。

  除进出口贸易和工程项目承包外,当前,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经贸合作还涉及电信设备供应和网络运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电站设备改造、农业合作等领域。此外,双方在轻工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也在探讨中。

  塔县建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如2004年卡拉苏口岸临时通关时,塔吉克斯坦高层所言:“在国家历史上,再没有比这条生命之路更具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这条路能使塔吉克斯坦走出死胡同。”毋庸置疑,卡拉苏口岸是打开这条通道的“金钥匙”。

  ?? 8月12日,喀什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胥刚表示,卡拉苏口岸开放10年来变化很大,是塔吉克斯坦通向中国的生命线。塔吉克斯坦93%的土地为高原,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起步阶段,塔吉克斯坦日用消费品对中国依赖性强,50%以上靠进口。过去除卡拉苏口岸外,塔方还可通过新疆克州的伊尔克什坦口岸,转道吉尔吉斯斯坦将中国商品运到塔吉克斯坦,但自前些年吉国对塔吉克斯坦限制转关贸易后,卡拉苏口岸成为塔吉克斯坦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唯一孔道。离卡拉苏口岸旧址几十米处,2006年建成的中塔卡拉苏边民互市依旧在,红白相间的彩钢板房煞是显眼,这是两国双边贸易的尝试,但效果欠佳。胥刚解释说,国门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鲜有人住。

  不过,破解问题的步伐并未停止,离卡拉苏口岸62公里的塔县正在建边民互市贸易区,这将弥补中塔卡拉苏口岸边民互市因客观条件限制带来的缺憾。塔县副县长刘庆文8月12日说,201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塔县边民互市贸易区,它建在塔县县城北面,总投资1亿元,占地约99亩,预计2017年完工。

  这是一个以配送、集散服务为主的国际物流贸易中心,目标是成为中国西部面向中亚、南亚甚至欧洲重要的商品出口集散地和大通道。未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此可买到三国(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手工艺品和进出口商品。项目完工后预计可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300人的就业问题,年创利税2000万元。

  第二个破解之道是借助疏附县广州新城这个商品采购中心。2013年7月15日,疏附县广州新城设立多国边民互市贸易区,这是实现新疆和周边八国经济结构互补的交易场所,它到喀什市仅5公里,紧邻国道314线。

  胥刚说,待多国边民互贸区大型海关监管仓库和海关集中查验场所等进出口基础设施完善后,塔吉克斯坦客商可在这里建联络处办理相关手续,或开商铺,集中采购商品,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将缓解卡拉苏口岸的压力。

  公路有望升级直航即将开通

   现在,卡拉苏口岸每日出入境海关监管车辆达一百多辆,每周一到周五上午12时到下午6时半,过关车辆络绎不绝。“车辆逐年增加,出入境人数在上升,出口货车占99%以上。”卡拉苏口岸海关办公室主任屈涛说。

  喀什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提供的一组数据折射出中塔贸易额度蹿升。2008年和2009年,进出口货物贸易额分别为9亿美元和9.2亿美元,达到一个小峰值,“平均每年增长幅度保持在30%。”胥刚总结道。

  卡拉苏口岸的货源和过货量增长势头迅猛,其建设步伐能否满足需求?胥刚的回答是否定的。

  瓶颈之一是公路升级和养护问题。卡拉苏口岸新址到国门为14公里,目前公路亟待升级。与这条国际客货运输公路相对应的塔吉克斯坦境内公路令人担忧。

  瓶颈之二是铁路和航运问题。从新疆飞往塔吉克斯坦的航线现有两条,一条是从乌鲁木齐到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一条是乌鲁木齐到塔吉克斯坦的胡占德。中塔铁路的建设已进入论证规划设计阶段,塔吉克斯坦到喀什的直航即将开通,这将在未来缓解卡拉苏口岸的压力。

  瓶颈之三是仓储和食宿问题。卡拉苏口岸功能升级迫在眉睫,新址实现全天候通电是在2013年年底,此前则靠柴油机发电,昼夜温差大,“晚上人没法住”。随着过货量增加,仓储问题凸显,解决之道有两个:香港新怡发集团在卡拉苏口岸建立海关监管库等,占地约40亩,已于2012年投入使用;兵团第三师前海进出口公司在卡拉苏口岸所建(一期)综合服务中心装修现接近尾声,项目包括海关监管库、卸货平台、宾馆、酒店等基础设施,占地约50亩,今后过往司机与旅客可在此留宿。

  与疆内其它成熟口岸相比,卡拉苏口岸起步虽晚但发展却不慢,在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方面,可辅射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周边国家市场,是连接中西亚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的陆上运输通道和经济走廊的“桥头堡”之一。

  ???十年容颜改步子迈得快

  ??就通关年限而言,卡拉苏口岸还很年轻,但前景喜人。10年前的5月,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第一个陆路口岸卡拉苏口岸(原址)正式试运行。如今,这个新疆当年投资365万元的临时开放口岸设施依旧在。与已下迁到国道314线旁的新址相比,这里颇为简陋,但口岸海关、口岸管理、运政管理、边防检查、检验检疫办公区域的指示牌还在,仿佛诉说着往事。边防连战士曾住过的黄绿相间的“房车”,还倚靠在口岸办公平房的旁边,斑驳的车皮见证着风霜的洗礼。

  玻璃门的封闭性并不好。卡拉苏口岸海关办公室主任屈涛曾在这里办公4年多,这里是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天气变化无常,终年寒冷,氧气稀少,冷风经常从门缝和窗户缝溜进大厅。虽然这个老口岸已废弃,但还是“新海关”入职后必来的“心灵洗礼基地”。在这里负责检验检疫工作的王艳芬今年28岁,家在云南曲靖,来这里工作4年,她到卡拉苏口岸最初一个月几乎天天流鼻血,“一到山上就头疼,眼睛睁不开。下山就醉氧,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来”。

  2003年,卡拉苏口岸开放一事才被正式提上日程。

  2003年9月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与当时的塔吉克斯坦外长纳扎罗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中塔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

  2004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卡拉苏口岸临时对外开放。

  2009年,考虑到卡拉苏口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实现口岸的正式开放,我区专家实地勘察,开始规划设计新口岸。

  卡拉苏老口岸的服役使命在2012年4月结束,这一年,投资近1亿元的口岸新联检区建成启用,其规划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联检大楼和货场、查验设施等建筑面积达6877平方米。同年6月28日,新址通过自治区口岸办的初步验收。与旧址相比,新址的三层办公大楼大气了很多,与慕士塔格峰遥遥相对。

  雪山、石头、大风是这里的“特产”,高原“赐予”这里的人的“礼物”也是特别的——失眠、掉头发、缺氧与醉氧的更迭,但新老结合的队伍一直坚持着。

  8月6日,遥望卡拉苏口岸旧址,可以看到它背后的巍巍雪山。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潘多摄一位行人从卡拉苏口岸新址前走过。。

  8月6日上午日上午,,一位行人从卡拉苏口岸新址前走过

  (原标题:崛起·支点——卡拉苏口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江西安远县原书记当庭翻供举报苏荣家属
  • 体育中能:仲裁结果是某足协领导之意 不接受
  • 娱乐马赛艳舞视频门后复工 谈经济状况飙泪
  • 财经专家:以房养老房价涨幅算坏两台计算机
  • 科技发烧KE | 揭秘摇号买鞋的一群人
  • 博客羊水栓塞死亡率真那么高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城管工作4年哈佛读硕 毕业回国仍当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