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传部长:把百姓最需要最喜欢的信息给他们

2014年08月29日10:31  人民日报 收藏本文
赵素萍 赵素萍

  “群众在哪,我们就应该在哪”。做“最好的宣传”,就一定要把老百姓最需要、最喜欢的“商品”给他们。这样,老百姓才能选择我们的信息和观点,才能和我们一起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自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正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缅怀邓小平同志,我们不约而同地再次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作为50后、60后,我们的感受是切身的,体会也最深刻。因为我们既记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艰难建设时期,又见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生活发生质的飞跃的改革开放时代。可以说,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充满自信的。

  然而现在,为什么网络上仍然充斥着大量“窝囊”自己国家、丑化自己同胞、泄自己气的文章和言论?点击率、转载率还不少,传播速度还很快?除了一些客观原因,我们也要从自身找原因。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和观点俨然成了“超市里的商品”。不论是看报、读书,还是上网、看电视,老百姓都可以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视频,而且选择面很广。网上一些“窝囊”自己的文章,往往是拿国外最好的和国内最差的比,或者把历史、事实任意剪裁,为己所用,混淆是非,但为什么这些信息和观点传播得很快、很广?一是这些文章都惯于用“吸引眼球”那一套,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挖掘出一些“震撼”的东西;二是我们“超市”里能抵制他们的“商品”太少,针锋相对说理的文章太少,对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社科理论界的朋友最应该、也最有能力站出来说话。

  在当前的舆论格局下,社科理论界的朋友决不能做“沉默的绅士”,更不能成为“没落的贵族”。现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逻辑清晰、思维缜密,洋洋几千、上万字,做的是学问,但老百姓看不懂、不爱看,以至于我们好多时候是“有理说不出”“有理讲不明”,为什么?因为我们脱离了群众,讲的不是群众的语言,既不善于向群众讲理,更没有把理讲透!

  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群众在哪,我们就应该在哪”。做“最好的宣传”,就一定要把老百姓最需要、最喜欢的“商品”给他们,否则,老百姓就有权利不买账。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他在国外的多次演讲,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文明讲开去,讲清楚了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中国梦”,讲出了我们中国人的“三个自信”!

  我们社科理论界的朋友,不仅要在学术、理论期刊上发表学术、理论文章,还要敢于、惯于利用新媒体发声。尤其是要善于讲理,用历史、用常识、用亲身体验、用群众看得见的变化说理,多用群众的语言、网络的语言解疑释惑、传递正能量,而不是自说自话、蜻蜓点水;多用讲故事的方式说理,既有理有据,又有情有义;既不以偏概全,又不面面俱到。唯有如此,老百姓才能选择我们的信息和观点,才能和我们一起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自信。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日前在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研讨会上说

  本报记者 龚金星 朱佩娴整理

(编辑:SN117)

文章关键词: 河南宣传部长 社科理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驻日大使:中国已为改善中日关系拿出诚意
  • 体育欧冠抽签-皇马碰利物浦 曼城再会拜仁
  • 娱乐柯震东获释略显憔悴 险起冲突
  • 财经个税一刀切遭吐槽:1年薪酬两月用来缴税
  • 科技苹果宣布9月9日开新品发布会(图)
  • 博客曾颖:让女孩们学会防性侵很有必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接连遇险 曝安全防范意识缺失